摘要:副刊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深耕版面,刊播优质内容,优化版面设置。在移动媒体上,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发展理念和先进传播手段,做优移动端专栏、音视频节目以及漫画。同时,要办好线上线下活动,如新书阅读分享会、读书朗诵活动等,注重分众化传播,做好差异化服务。
关键词:分众传播 互联网思维 副刊 移动客户端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舆论环境、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纷纷转型,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顺应新形势,用互联网思维、理念、手段,积极推进内容与表达方式创新,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近年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盐城晚报,在融合发展大潮中坚持推动副刊与时代同行,深耕报、网、端、微等融媒体矩阵,从版面向屏面迈进,从阅读向听音频、看视频转变,不断促进副刊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壮大主流舆论,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坚守舆论阵地,以互联网思维办好副刊版面
新媒体时代,众声喧哗,报纸副刊在深度融合发展中要坚守舆论阵地,把握导向、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成风化人,扛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副刊的作用,盐城晚报长期以来坚持用互联网思维深耕版面,与新媒体联动互动,深受读者喜爱。
刊播优质内容
与新媒体刊发较多的短平快文章不同,盐城晚报副刊着力在深度和思想性上做文章,刊登具有深度、引人深思的作品,充分发挥本地作家作者及媒体人写副刊作品的优势,增强副刊的新闻性,提高副刊的内涵与张力。同时,在本土内容上发力,讲述读者身边人身边事,做足本土文章,增强地方读者的黏性。在做好深度文章的基础上,借鉴互联网之长,刊登轻松活泼的短文,充分发挥报、网、端、微等融媒体副刊特色优势,吸引垂直领域的受众,使其“读来有趣,受之有益”。
优化版面设置
借鉴网页设计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增加版面的图片、漫画,巧妙使用点、线、面,用大图片、大设计、大制作突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盐城晚报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做精做美版面,既保持了副刊的文化品位,又达到了副刊内容和版面的意蕴境界,在让读者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提升了副刊的精神凝聚力和感染力。版面推陈出新,多年来每周刊出一期,坚持推出“登瀛·范公堤”专版,凸显副刊的文化品位,以内容使其成为精神高地。版面既坚守应有的文化品位,又注重版式多样化,增加丰富多彩的表达元素,如制作整版时,用大图配文,竖拉标题,在标题上绘题图,在版面上制全图。如此,版面既看起来醒目有气势,视觉效果强,同时又把厚重的人文历史知识以轻松的传播方式表达出来,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和关注。
2020年5月,盐城晚报开启新一轮改版,每周五刊出一期图文并重的影像通版,图片采用当地摄影爱好者及受众抓拍的摄影作品,配上当期编辑、记者撰写的文字,让一幅幅有浓郁生活气息、有城市“烟火气”的摄影作品,组成一期期生动的主题版面,呈现的精美版面、优美文字吸引了大量读者。同年7月17日,影像版推出《烟火气,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色》主题版面,把盐城市民百姓的普通生活定格成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让受众感受到平凡人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
坚持正确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新媒体时代,副刊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登瀛版注重选用旗帜鲜明的文章,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2020年6月23日刊发的散文《做一个善良的人》,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启迪读者崇德向善,做对社会有益的人。时评版及时聚焦社会热点,刊登评论作品,亮明媒体态度,引导主流舆论。前不久,无锡有关部门对食品开展常态化检测中,发现一份进口车厘子内表面核酸检测呈阳性,引发消费者的恐慌。盐城晚报及时发声,在评论版通栏刊发文章《对“进口车厘子检出阳性”要重视勿恐慌》,积极疏导公众情绪,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创新呈现方式,推出“众媒云”音视频产品
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格局不断变革,互联网已成为媒体竞争的主战场。传统媒体要想再塑影响力,就必须以新媒体发展理念和先进的传播手段作为支撑,才能有效占领舆论阵地。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改革内容生产传播流程,打造“众文”“众视”“众图”“众听”“众漫”等七大“众媒云”品牌。旗下的盐城晚报,特别是副刊充分运用“众媒云”品牌,创新呈现方式,形成优质内容与传播高效的体系链条。
做优移动端专栏
盐城晚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登瀛》副刊专栏,选发副刊版面上的文章,形成平面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传播。2020年12月,编辑收到当地作者孙立昕创作的《原版的星空》,发现文章具有重要价值,立刻重新调整即将付印的登瀛副刊版面,换上此文作头条,并在文章标题前加上导读:“华夏民族的夜空,一直搭开一张弓,那是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警策,更是‘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宣示,是年复一年轮回的精神图腾。”客户端专栏同步推出,反响强烈,就如文尾所说:“星光一出,整个世界都眯起了眼睛。”网络作家曹艳春撰写的《亲亲大湖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报纸和公众号刊发后,让受众读到的是文章,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原始色彩和无边温暖——“如果可以,我愿意是大纵湖里的一滴水”。
做响“众听”
报业集团在新媒体“众媒云”平台开设的《众听》栏目,选用传统媒体报纸副刊上的文字作品,演绎成高品质的音频作品,通过新闻客户端推出。分为《听见》《书香》《故事广播》三个专栏,约请众多在地方有影响力的朗读者和学生朗诵副刊美文,多部作品点击量过万,让更多人了解到盐城的文化底蕴。副刊图文与音频并举,构建“夜读”“晨读”最美风景线,让书香浸润盐城、绽放光彩。
做美“众漫”
在互联网语境下,用手绘漫画的形式对副刊作品进行再创作,成为重要创新尝试。报纸副刊充分运用这一独特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宣传,有关我国环保烈士徐秀娟的文章已刊发多篇,《众漫》推出首个融媒体产品——《漫绘黄海湿地“一个真实的故事”》,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平台转发,阅读量超100万。众漫产品包括《范仲淹修海堤》《哲学家王艮》《五朝元老高谷》《“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等共58幅,产生广泛影响。目前,“众漫”已经成为广受读者好评和喜爱的品牌。
办好线上线下活动,开展分众传播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全球性变革向前推进,智能化、大数据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新媒体的精准推送、精准服务,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促进了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重塑了传播格局。近年来,盐城晚报副刊适应社会需求,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找准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喜好,突出线上线下活动引领,注重分众化传播、差异化服务,增强与受众的互动联系,影响大、效果好。
针对小读者和老年读者,盐城晚报组织采访采风活动,在专版和新媒体编发他们的文章;针对读书爱好者,盐城晚报举办新书阅读分享会,开展读书朗诵活动,并进行现场直播;针对本土作家作者群体,盐城晚报经常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副刊专栏及时发布。
开展采风活动
盐城晚报聚焦高架建设、高铁开通、网红打卡地、旅游景区,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节点、重大事项、重大工程,经常组织读者作家走进历史文化景点、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开展采访采风活动,在报纸副刊和新媒体专栏推出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体裁的作品,以文学视角宣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通过举办采风活动,增强了作者作家、读者受众同报社的深厚情感与密切联系。
组织征文比赛
盐城晚报征文活动长年不断,踩着时代节拍确定主题,线上线下共同发布,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2019年,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盐城晚报携手市文联等单位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知名作家、作者读者踊跃参与创作,他们结合个人生活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所感,记录70年来社会发展的变迁及百姓生活的变化,征文在登瀛副刊和新媒体择优刊登、重点推出。在线上线下举办“清风盐城”杯廉政主题征文活动,征集到的纪实文学、杂文、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展示“清风盐城”建设风貌,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倡导清正廉洁风气,运用文艺手段和媒体资源营造廉洁的文化氛围,举办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社会影响广泛,反响强烈。一次次主题征文有效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展现出人民群众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新风采新面貌。
举办读书访谈
盐城晚报多次举办读书访谈和朗诵活动,同时进行网络直播,新媒体粉丝不断增加。2020年紫金山文学奖得主公布后,盐城晚报副刊策划专访,第一时间对三位获奖作家逐一访谈,推出三期整版访谈文章,探寻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和获奖感受,同时配发访谈手记,客户端副刊专栏同步推发。2020年6月,本地知名作家宗崇茂作品分享会“带着钥匙去流浪”在阜宁县图书馆举行,来自各地的文友、市内的朗诵爱好者参与活动,盐城晚报客户端现场直播,吸引超过10万人的关注。在宗崇茂因病逝世前,举办新书《大地生出许多凉意》发布会,省内外众多知名作家到会祝贺,吸引了当地许多文学爱好者参加,还在活动现场开展访谈,并利用网络进行直播,留下了作家在公共场合的最后影像。
在新媒体时代,探索副刊的创新,还要靠人才支撑。以人为本,副刊的发展才更有前景。这对副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副刊编辑记者要勇立融合发展潮头,顺应新形势,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提升新素养,为副刊的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担当尽责。
(作者龙青云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盐城晚报文体副刊部主任,周美含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实习生)
责任编辑:包萨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