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报纸副刊论文优秀作品专辑 二等奖

新闻战线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纸屏共美,刷新副刊“存在感”

——论新媒体时代下的江西日报副刊

李滇敏 万芸芸 《 新闻战线 》( 2021年04月20日   第 02 版)

    摘要:时代向前,信息技术进步引发了媒体形态变革。作为报纸的“气质担当”,副刊步履不停、不断蜕变,吸纳前沿技术,让传统与潮流相向而行,在融合中完成文化与情怀的厚植与传播。新媒体时代,带给报纸副刊新的挑战,而副刊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了新的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      报纸      副刊

    时代向前,信息技术进步引发了媒体形态变革,以微博、微信、百家号、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新媒体更加开放、多元、互动,有着“平民化、社群化、个性化、随性化和自发传播”等特性。互联网时代,“人人是明星,处处有舞台”,国人纷纷跃进网络的汪洋中,展现自我风采、乐享人生况味。

    几十年来,党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直与时代同频共振。作为其中的“气质担当”,副刊步履不停、不断蜕变,吸纳前沿技术,让传统与潮流相向而行,在不断探索、不断融合中完成文化与情怀的厚植与传播。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副刊形态,也带来了新的副刊理念和内容生产机制。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碰撞、融合中,报纸副刊经受着新的挑战,也收获了新的成长。

    立新:从“纸”到“屏”,副刊如此多娇

    近年来,得益于新技术赋能,副刊一边继续扮靓悠久的纸媒“老宅”,一边在新媒体上开疆拓土、建设“新家园”。从读报到读屏,从翰墨书香到光影闪烁,音频、图片、视频等新元素与传承千年的方块字,珠联璧合、美美与共。“一篇推送,多重审美”,开掘了副刊多样的呈现形式,满足了新时代人们对副刊更多、更高的期待。此外,新媒体点赞、投票、转发、跟帖等功能运用,加强了副刊与读者的互动,提高了传播质量,刷新了副刊的“存在感”。

    回首2020年,14亿中华儿女共同携手抗击疫情、助力脱贫攻坚,在这个不凡的庚子年末,江西日报副刊郑重推出“2020印记”策划,5个品牌版面一盘棋,探索更利于内容传播的好方法、新途径,做优报端联动。其中,文艺评论版就2020年的文艺现象进行梳理,提炼出“国家记忆”“全球电影第一大票仓”“云模式”“奔涌吧,后浪”四个关键词,并就每个关键词组织评论,在报纸上推出《“艺”起来,乘风破浪!》的整版策划,同时精心制作了融媒体产品《致每个追光的你》,在用户超800万的江西新闻客户端推送——

    “这一年,文艺创作逆风而上,穿越山河、行至天光,抵达每个角落,照亮你我,风雨同心……荧屏前、舞台上、文字间,你听见了一个伟大国家的心跳,看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记忆……曾经,剧场、影院、场馆,是你的主场。疫情袭来,文艺的乐章在‘云’上流淌,你漫步‘云’端,朝着一个方向,终遇见了光。”

    副刊从“纸”到“屏”。《致每个追光的你》将4篇文章的精华凝练成全长3分钟、文案优美、内容丰富的视频作品,将4个关键词形象诗意般地传达出来,从个人视角观照宏大的家国主题,穿插文艺抗疫、爆款作品创作花絮等场景,述说着“2020,是你的追光之年,也是文艺的破浪之年”,既新潮又温暖。视频推出后,业内给予高度评价,有网友留言,“原来高大上的文艺评论竟能以这样的方式打开,新鲜好看,有get到现在年轻人的心。”

    作为赣鄱大地的文化地标和经典IP,千年来,滕王阁一次次浴火重生。如今,第29次重建的滕王阁伫立赣江之滨,光影多姿,代言一座城。2021年1月1日,南昌市高规格、大手笔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寻梦滕王阁》首次公演,200多位演职人员,90分钟实景演绎,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

    怎样向受众介绍这部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的舞台盛宴?江西日报副刊提前组织记者采访主创,探班创排经过,深入首演现场,采集了文字、音频、影像等众多素材。首演之后,立即推出融媒体产品《千年名楼风又起》,这是全省最早介绍首演的视频。“这里,人杰地灵,无数雅士登楼吟诵,参天地之道,悟人生得失;这里,英雄辈出,几度梦回沙场,擂鼓阵阵、金戈铁马,碧血丹心护山河;这里,烟波画船,登高楼诉衷肠,衣袂飞卷清音袅袅,一朝风月、一瞬永恒……”视频直观形象、观赏性强,选取演出“七梦七境”中梁启超的“艺术之梦”、辛弃疾“山河之梦”、汤显祖的“爱情之梦”等篇章中的影像素材来表现时光里的江南形胜、江右人杰,同时穿插记者对杨澜等主创人员的访谈、探班演职人员的排练场景等。视频一经推出,刷爆南昌人的朋友圈,阅读量10万+。

    副刊融通线上线下,不是简单的技术搬运,不是将内容复制、粘贴到不同端口,而是从整体上统筹策划。针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对内容进行一次或分次采集、分层编辑、分层创作,差异化呈现,以此贴近不同的受众群。从纸端跃上屏幕,副刊如此多娇,纸质的书香翰墨,是副刊的一个面;屏幕的活泼动感,是副刊的另一面,而副刊还有更多的面,等待人们去解锁。

    破壁:从“质检员”到“服务员”,营造良好的副刊生态

    新媒体丰富了副刊形态,同时带来了新的内容生产机制。传统的报纸副刊门槛高、容量小,内容生产为“策划、组稿、选稿、编辑、发表”的线性流程,周期较长,作者投稿采用率较低,普通读者的作品难以登上版面的“殿堂”。新媒体具有交互式、多媒介、远距离、实时传播等特点,信息承载量大。于作者而言,不再局限于单一发表渠道,微信、微博、客户端等都能成为传播平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身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读者可以参与创作,贡献自己采集到的素材,作者获取即时反馈、调整创作方向。如此,新媒体时代,副刊的内容生产机制由单一、封闭式的,变成多元、开放式的,除了传统采编人员和作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创作之中,融入副刊生活。

    2020年的世界读书日,江西日报副刊除了在报纸上推出《十大赣版好书评选》《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等主题策划,还推出了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其中《你读书的样子这么美》受到读者、同行的一致肯定,从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选作公益广告向全国推广:“小时候,书里有魔法棒,会变出梦境和欢乐;长大了,开始埋进书堆,寻找答案。曾以为,翻开的书就像一双翅膀,会习得飞翔的力量;又或是一节节旋梯,通往高处,阅尽人间风景……”编辑们先是在朋友圈广发“英雄帖”,邀约各位读者拍下身边人读书的形象,几天时间收集到100多件素材(照片、视频)。这些阅读者年龄不一、身份各异,有教师、乘务员、社区工作者、作家、文艺青年、退休干部等,看书的地点也不同,教室、田野、车厢、图书馆、老宅……都是“纯天然”“全有机”的材料!编辑对这些鲜活素材进行挑选、加工,最终做成3分钟的融媒体产品。书香氤氲,配以音乐抒情,一帧帧读书画面安详恬谧,一一定格下人间最美的风景,“你读书的时候,万籁俱寂,生命在思考,真美。”

    新的内容生产机制下,副刊编辑从稿件的“把关者”“质检员”,转型为 “策划者”“服务员”。编者与读者的关系重新定义,读者不再纯粹是内容的消费者,他们参与其中,成为内容的生产者。通过几年的经营和维护,副刊编辑们从读者中组织起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成为采编外围团队,实现了很多融媒体策划。除了《你读书的样子这么美》,2020年全年江西日报副刊还推出近百个融媒体产品,其中大多数为交互式内容生产,由编辑、作者和这支外围团队共同完成。

    副刊不副,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打破壁垒,提高人们对副刊的参与度,为报纸“聚流”“增流”,是江西日报的选择,也是必然的方向。编辑提供一个选题、一个构思,读者贡献一段真我自拍,一句微短酷评,抑或只是一个表情包,这些“天然去雕饰”的互动与分享,往往因真实、接地气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编者、作者、读者三者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副刊生态圈,编辑有了更丰富的稿源,作者有了更多的发表途径,读者有了更美味的副刊宴席。“铁粉”越来越黏,“新粉”越来越多,大家在副刊高地,互相交流,一起成长。

    守护:从传统到未来,本心不渝、归途依旧

    “从创办之初‘消闲’为主到五四时期成为‘旗帜’和号角,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新人园地’到如今的契合‘多元文化’需求,副刊始终是与时俱进变化发展的”。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更新,阵地如何变换,江西日报副刊始终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作为自己的使命,坚守本心、秉持纯粹。

    艰难的庚子之年,疫情袭来,江西日报副刊第一时间加入新闻战线的“最美逆行者”行列,带给人们第一手现场资讯,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柔软书写,凝聚感动人心的力量——

    闻风而动、整体布局,报社第一时间向全省作家发出“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征文启事,第一批抗疫作品于1月28日在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这是江西文艺界最早的一批抗疫作品。之后,有力调度、统筹新闻资源,多层次、全方位呈现抗疫、隔离、复工复产等主题:井冈山版连续推出《疫情面前 我们心手相牵 我们众志成城》《@所有人 每一个你都是战士》《花,正在努力地开》等5个主题的整版策划,文艺评论版第一时间启动“战‘疫’背景下的文艺观察”系列策划,对疫情期间的日常语言、诗歌、音乐、短视频、综艺节目、纪录片、电影等进行剖析……同时,派出骨干记者深入江西省级定点医院及全省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创作了《寒夜中的火把——来自我省抗疫前线的暖心故事》《大爱“随”行——江西对口支援随州携手战“疫”》等报告文学,呈现医生、护士以及江西各条战线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感人故事。这些战“疫”策划紧随形势、层次清晰,报端联动,接地气、暖人心,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2020年,江西日报副刊重点打造了音频栏目“听读井冈”,迄今共刊播了36篇融媒体作品,全部获得学习强国APP转载,很多作品点击量10万+。在报纸上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这些作品。这些音频爆款,多出自副刊版面的“我们的扶贫故事”“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专栏,成为脱贫攻坚的鲜活注解。

    面对媒体变革,副刊与时光约定,踏浪而行,在历史长河中荡漾出温暖波光,在不断蜕变中守护本心,馈人间以芬芳。

    (作者李滇敏系江西日报社高级编辑,万芸芸系江西日报社编辑)

    责任编辑:郭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