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08年 北京奥运

《 中国经济周刊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体育赛事,这次奥运会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也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舞台。回首奥运会举办前后的历程,从申办到筹备,从赛前的火炬传递到盛大的开幕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规模空前的奥运浪潮。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盛会,承载着重要的人文精神,全方位的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展现出亿万国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口述者:邓亚萍

  原奥运村村长办公室副主任。197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曾获18个世界乒乓球比赛冠军。现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在奥运村当“村官”

  2008年的7月27日,是北京奥运村正式开村的日子。从此之后,这一天也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纪念日。

  一年之后,即2009年7月27日,我们奥运村运行团队重新回到了奥运村。故地重游,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村长办”的院儿关着,那已经成为一件文物。

  去年的那个时候正是紧张的时候。奥运村正式开村,第一个欢迎的是中国体育代表团,陆陆续续一直到8月9日。作为奥运村村长办公室副主任,我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要协调安排全部204个代表团的欢迎仪式,并接待各国首脑到访。

  北京奥运会期间,我的另一项职责是北京奥运村的新闻发言人,牵头负责奥运村的新闻小组,出席新闻发布会和安排接待媒体采访。

  从奥运村开村到8月12日左右的这段时间是我最忙碌的时候。“村长办”需要和各代表团联络,确定欢迎仪式举行时间,而最难确定和最容易变化的是各国首脑的到京时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奥运村共接待了总统、总理、首相、王室成员等一类贵宾70多个,二类贵宾90多个,奥运村成为一个重要的高规格的外宾接待场所。

  为了安排好欢迎仪式,我们之前和礼宾团队做了大量的联络沟通工作,征询各代表团希望什么时间举办欢迎仪式。如果没有要求就由我们来安排时间,确定时间的同时还要确定参加人数,像一些大的代表团不可能全部人员参加。

  按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同一时间段最多不能超过5个代表团举行欢迎仪式,而且204个代表团要在8月9日之前全部完成升旗仪式。我们最忙的两天是8月7日和9日两天,从上午10点到晚上8点,全部11个时间段里每一批都是五个代表团参加仪式。也就是说,这两天里分别都有55个代表团参加了升旗。全天时间,代表团来了又走了,而我们都要坚持在现场,非常忙碌。

  8月7日和9日这两天同时还是首脑来得最多的时候,我们要分成两部分工作,分别组织代表团和接待贵宾。因为时间实在安排不开,有的时候不得不让几个代表团的首脑参加同一批的仪式。这算是我们给各国元首创造一个交流的机会:候场的时候几个首脑也趁机走到一块儿“聊天”。

  那时候,原本就不算大的村长办的小院儿里高朋满座,我们号称转身就能遇上总统。各国元首都很轻松,有的就穿着本代表团的运动服,相互交流,那种气氛非常好。

  为了安排好贵宾接待工作,我们要与有关方面密切联系,给各位村长和副村长安排好会见时间表。而外宾的时间难以确定,有时候深夜还会修改,而只要有一个调整就需要修改整个方案。

  那几天几乎没怎么睡觉,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变化,经常是晚上最终调整完了时间表,就已经到了第二天早晨开村长碰头会的时间。

  8月8日进行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按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这天奥运村是要关闭的,但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只在这天有时间,要来看望他们的代表团。于是我们破例开放,安排接待,最终奥运村接待贵宾的工作赢得了方方面面的好评,我们都感觉辛苦是值得的。

  比赛开始后,奥运贵宾们陆续离开,村长办外宾接待的工作可以暂时喘口气了。

  奥运村是最早接待运动员的场所,7月20日预开村,开始接待各代表团的先遣组进村。8月5日这一天进村的代表团有90多个、将近100个代表团集中抵达,整体工作还是很平稳。

  有序的工作得益于我们的充分准备。各个团队协同配合,就像流水线一样,从机场抵达到完成入住,我们经历了从桌面推演到实地演练,无数次的磨合调整。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卡得死死地,甚至是村长从办公室到欢迎广场需要多少时间,走多少步我们都计算过,只有把工作做细才能把工作做到位。

  北京奥运会期间,平时我的工作是媒体服务。我们在7月25日召开了第一场奥运村的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奥运村。8月15日召开了两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奥运村的运行情况。

  奥运村的运行工作,全世界媒体都非常关心。我们运行团队主任杜德印对新闻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新闻发布内容和准备的材料他都要亲自过目。

  参与北京奥运会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一次锻炼,尤其是在媒体接待方面。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不允许你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工作,很多时候是要应急处理一些问题。越是遇到问题的时候越不能慌乱,不能急躁和草率地进行处理。

  这让我想到了打球的时候,每次上场之前,我都会做充分的准备,想出一百个“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临场出现了应该怎么应对,以免遇事慌乱。

  奥运村的运行工作是不允许出差错的,我们做了很多预案。我很理解记者们都希望挖掘新闻,而且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或许会有不同的视角。有个别记者曾报道称,北京奥运村国际区他们国家的国旗尺寸比例不对。我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去确认。经过确认,我们准备的国旗没有任何问题,然后我们立即通知给奥组委的新闻工作人员,进行澄清。

  作为运动员时,我参加过奥运会,住过外国的奥运村。而这一次身份变化,走在我们自己的奥运村时,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走在奥运村时心情轻松,而这一次却有所压力,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奥运村。它的一草一木,每个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和服务水平,都非常重要。走在北京奥运村里时,看到什么地方感觉不是太好,可能这方面的工作与自己并不直接相关,但还是会赶紧把事情向相关部门反馈,并做好。

  奥运村团队的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责任感,没有别人要求,但每个人都做得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这一环做到极限,做到完美,然后再交给下一个人。这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感动最深的地方。

  如果让我回顾北京奥运村的工作经验,我认为每个人都抛开了个人利益,小到为团队,大到为国家,每个人都是凭着一种责任感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不管工作多普通,但它体现出的都是对祖国的爱。

  很多人平时的工作很少能与国家的荣誉联系到一起。但是在奥运村,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在为国争光。比如清洁人员、房间服务人员、厨师等等,大家都在尽力把自己的一份工作做到完美。奥运村团队的全部2.7万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你想,我们的工作质量能不高吗?服务能不周到吗?

  我想,北京奥运会给了每个人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把对国家的爱释放出来。

  奥运村团队是2008年1月10日成立的,到9月份残奥村闭村。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这个团队非常可爱,大家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同事关系,感觉就像“战友”一样。我对这个团队很有感情,非常珍惜。

  对于我来说,过去是作为运动员在球场上争取好成绩,为国争光。这一次则是作为运行团队的一员做后台工作。每一段都是宝贵的人生经历。

  虽然后台工作不会升国旗奏国歌,但我们仍然凭借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争取了荣誉。记得在奥运村的最后一次团长大会上(注:奥运村每一两天都会召开代表团团长会议,听取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意见),有一位团长说,他要对我们整个团队的服务表示衷心感谢。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我的价值。

  奥运会之后,我于今年来到北京团市委新的工作岗位,我很高兴能加入这个团队。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志强采访整理)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奇迹
1949年 土地改革
1949年 没收官僚资本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 发展农业合作社
1953年 集中力量搞工业
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8年 户籍制度建立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 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大庆石油会战
1964年 农业学大寨
1964年 “三线”建设
1968年 上山下乡
1970年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6年 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977年 恢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