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07年 股市首破6000点

《 中国经济周刊 》(

  2007年的中国股市,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于10月16日突破了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6000点关口。中国证券投资逐渐得到更多投资者的热衷,开户数量不断创出新高,居民投资股市的狂热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但这股投资热潮的背后,却是股市泡沫不断增长,尽管当时市场将进一步上涨的呼声甚嚣尘上,但是之后股市的走势却令众多投资者大失所望。中国证券市场仍有待于进一步成熟,投资者仍需要谨慎、理性地进行证券投资。

  口述者:陈安

  某投资公司副总裁,沪指破6000点时,为某券商客户部副总经理。

  很多人都说股市能见10000点

  谁也不会想到,沪指能在2007年10月涨到6124的历史最高点。我当时是公司客户部的副总经理,那段日子过得非常舒服,客户源源不断地进入,即使在最高点,也有入市的股民。

  一位在刚破6000点入市的客户对我说,年底他希望能看到1万点。我当时笑了笑,告诉他要谨慎,市场已经脱离了正常的估值。

  坦白地讲,作为券商,我们曾经预期,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指会有一个冲高,但6000点的股指是谁也不曾想到的。当时券商的分析师们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思考,作出判断,一种是给投资者做预警,告诉他们,股票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另一种是和当时一些所谓的股评家的观点一样,鼓吹股票能在年底达到1万点。

  关于市场本身的情况,我不便多说,因为谁也不可能准确地看到预期走向。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股民的投机心理在告诉他们:“不能离场。”

  很快,随着股指阶段性下挫,股民们慌了,一些证券公司也慌了。当股指在10个月内从6124点跌到2430点的时候,个股普遍被“拦腰斩断”,我们公司那些没有“离场”的股民损失过半。一位在5000多点入市的股民,100多万的本金,在当时已经缩水到30多万。

  和股民利润缩水相伴的是,券商又一轮的“苦日子”。

  从2006年底2000点开始向上涨的时候,包括我们在内的国内几乎所有券商都过着日进斗金的日子,当时我们一个普通的拉客户的经纪人有时候月薪都能达到一两万,有时候遇到一些投资金额较小的客户,都顾不上搭理他们。

  当股指从山坡的另一面再次下跌到2000点的时候,券商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轮回。不过,尽管本轮熊市惨烈度罕见,但至今国内券商并未出现破产,都在顽强地生存着。

  当时,有些员工因为已经看过了很多次“一轮行情消灭一批券商”的历史,都在猜测,这轮下跌,历史是否会重演。我们当时也开过很多次会,内容就是要大家保持信心,结论是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不太会出现2004年那一轮券商倒闭潮。

  虽然没有倒闭,但券商的收入直线下滑,并引发了一些券商进行重组。当时,一部分投资者忍痛割肉,但大部分人都在默默地看着自己的账户不断缩水,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把期望寄托在未来“一定能反弹”的梦想中,至于靠什么反弹,大家都不清楚。

  随着股指的不断下挫,我们公司的利润也在不断下降,很多业务员一个月拉不到一个客户,一些看不到期望的人就此离开了这个行业,但大多数人在坚守着。我们公司的一位分析师由于工资缩水甚至影响了他的房贷。一些分析师为了写出“漂亮的”研究报告,竟然自掏腰包去请上市公司的董秘吃饭“套消息”。

  当公司面对来自市场的质疑、客户的不满时,一些分析师纷纷请长假“消失”,留下来的分析师们也一度“失语”,原因很简单,市场连续下挫,股民对我们失去了信心,谁还相信那些不切实际的趋势分析。

  我是在股指跌破4000点的时候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原因很简单,当时公司大幅度降薪等“生计”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

  当时有条新闻报道说,截至2008年7月底已披露的券商半年业绩显示,总利润同比都出现明显下降,全国有30多家券商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8家出现亏损。

  当时我就想,真够倒霉的,我怎么偏偏就在这8家亏损的公司。

  现在回过头来看,股指6000点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指数的突破,更多的是这背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似的市场博弈。在经历过几轮牛、熊市的交替之后,中国的机构和股民都在不断地成长,当然,也希望我们的监管层能够更快地进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刘永刚采访整理)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奇迹
1949年 土地改革
1949年 没收官僚资本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 发展农业合作社
1953年 集中力量搞工业
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8年 户籍制度建立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 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大庆石油会战
1964年 农业学大寨
1964年 “三线”建设
1968年 上山下乡
1970年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6年 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977年 恢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