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01年 “上合组织”成立

《 中国经济周刊 》(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上合组织包括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总面积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成员国在安全、经贸、文化、军事、司法等各领域各层次的合作相继展开,在国际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口述者:张德广

  1941年生,山东济宁人。曾在外交部担任参赞、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2003年5月,被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任命为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

  我当上合首任秘书长的3年

  2003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在莫斯科开会,我当时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也旁听了会议。会上决定任命我来担任上合组织的首任秘书长。2004年1月,我正式上任。上合组织是唯一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而我是这个组织的首任秘书长,当时感觉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而且责任重大。

  筚路蓝缕的“创业”

  应该说,上合组织秘书处成立之初的一段时间是颇为“艰难”的。秘书处设在北京亮马桥路41号的一栋三层小楼,2003年11月我去现场查看的时候,没有任何装修,徒有四壁,连一个凳子都没有。作为“大家长”,我必须先解决30个国际成员的衣食住行,让他们正常地生活、工作,伙食要注意到各种宗教信仰;然后要给来自六个国家的公民制定规章制度,而我当时对他们还丝毫不熟悉。一开始连资金都不够,于是,秘书处的运转成本就依靠我国几个省、市外办的捐助。

  另一个方面,外界最初对上合组织缺乏了解,或者得到的信息是扭曲的。一开始我们信息方面的工作、宣传工作还是比较欠缺的,国际上不太了解这个组织。媒体称上海合作组织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说它只存在于文件之中,只在开会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开过会以后就不知道它在做什么了。到底这个组织是做什么的?在最初一两年时间,甚至有人认为它就是中国上海的一个企业或者公司。

  总之,成立之初,上合组织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用美国政府的智囊机构传统基金会的资深研究员阿里尔·科恩的话说:“华盛顿对它嗤之以鼻。”

  如今的上海合作组织已经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区合作组织。几年前稚嫩的婴儿已经成长为一个茁壮的少年。2005年的时候,阿里尔·科恩感叹道:“现在证明他们(华盛顿)错了。”

  2004年12月,上合组织获得了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地位,2005年以来同东盟、独联体等多个国际、地区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关系都正在被赋予具体的合作内容。这说明上合组织已经走上国际舞台,正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上合组织逐渐壮大以后,国际上又流传出将上合组织称为“东方北约”的言论。在我看来,这种言论没有任何根据。上合组织的宗旨、原则和活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赏和支持,不和谐的声音、对上合组织不理解甚至有敌意的是少数,主要原因是缺乏了解。上合组织不会成为一个政治、军事集团,不会成为反美的组织,也不是反西方的俱乐部。

  见胡主席,我成“老外”了

  对于我本人来说,上合组织秘书长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以前当大使时,做的是双边领域的工作,当秘书长后,转而做多边领域的工作,我需要快速地适应、理解这个角色,并且比较好地转换过来。另外,秘书长这个职务是没有先例的,没有榜样可循、没有经验可学,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认定自己的使命、职能,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干、行事的原则是什么。

  按照有关法律文件的规定,上合组织秘书长就是一个组织的代表,他来领导秘书处,协调这个组织的各种活动。在秘书处工作的有30个外交官,是来自六个成员国的工作人员,但我们规定,在上合组织你不能代表你的国家说话,不能代表你们国家的意见,也不能接受本国任何人的指示,不能按照你国内的指示到这儿来发言、来处理工作。因此,我在上合组织当秘书长,自然就不能代表中国。中国在上合组织还派出副秘书长、还有秘书长助理,他们也不能代表中国说话。

  所以我这个角色,一开始有很多人并不理解。胡锦涛主席第一次会见我们秘书处的领导,我作为秘书长参加会见,会见的排列顺序是:一边是胡锦涛主席,接着是唐家璇国务委员、李肇星外长等;另一边是秘书处,我是第一位,完全象中国领导人接见外宾一样的格局。中央电视台做了全程报道。胡锦涛主席对上合组织秘书处很关心,问我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我讲了一些话,并代表秘书处、代表上合组织感谢胡主席、感谢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国外交部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这个话讲完以后,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说你这个话听着很别扭,你怎么成“老外”了。

  除了角色的转变,协调工作做起来也是一个挑战。当大使的时候,政府让你做什么这是很明确的。做秘书长,多边协调起来,面临很大的困难。六国官员组成一个集体,工作起来各有各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讲话做事都不一样,包括报批文件的程序、开会的方式都不一样,非常具有挑战性。而组织协调工作事无巨细,休假、报销都要秘书长批示,比如,请假需要签发命令,叫休假命令,规定具体期限;报销也要我来签字,我在家里也不管账,当秘书长也要过问财务,实在不是我的强项。

  此外,在语言上也有特殊的要求。虽然根据上合组织的相关规定,工作语言是汉语与俄语,但是由于汉语对其他成员国的人员来说,口头表述比较困难,写起来更困难,因此,秘书处的工作几乎完全是用俄语进行的。这就要求对俄语不能是只懂一部分,而是要完全掌握。由于现在一些观察员国家的加入,将来可能还会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之一。

  2006年12月28日,我卸任之后,由哈萨克斯坦资深外交家努尔加利耶夫出任上合组织秘书长。我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合组织的路就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姚冬琴采访整理)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奇迹
1949年 土地改革
1949年 没收官僚资本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 发展农业合作社
1953年 集中力量搞工业
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8年 户籍制度建立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 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大庆石油会战
1964年 农业学大寨
1964年 “三线”建设
1968年 上山下乡
1970年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6年 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977年 恢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