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1992年 干部下海

《 中国经济周刊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据当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却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

  口述者:王梓木

  1996年从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职位下海组建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任董事长,成为干部下海潮中的成功典范。1953年生人。

  我下海后没给朱镕基总理“找事添乱”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一场“干部下海”高潮在全国兴起。我也投身其中,于1996年组建了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当时是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

  商场与官场不同。做官,总要希望谋求更高的职位。而在商场里,我能把一个公司从小做到大,职务没变、公司在变,感觉很不错。

  “我还能干好什么”

  1969年,年仅16岁的我作为哈尔滨知青来到了柳河五七干校。我一边从事着体力劳动,一边开始接触马列著作。那时候的我们几乎什么农活都做,犁地、铲地、耕地、割麦子、插秧、种菜、喂猪、护林、打井、盖房子等等。

  那时的我对政治充满了兴趣。期间,干校需要派人到山里养蜂,由于养蜂辛苦孤单,山里又经常有野兽出没,所以没有人敢报名去。可我却选择了去养蜜蜂。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我能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接触《社会发展史》、《世界历史》、《中国通史》等“大部头”,并足足做了几大本子的笔记。

  1973年,柳河五七干校从知青中挑选了10个人到校部马列教研室当教员,我被选中了。两年后,我又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吉林大学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政治经济学。黑龙江省里的许多高级干部们都听我讲过课。

  不过,站在省一级党校的讲台上,我觉得自己的学识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努力考取了中央党校第一届研究生。毕业时,中央党校决定让我留校任教。

  要不要留在这所中共中央的最高学府当一名教员呢?我知道这是一份很稳定、也很有吸引力的工作,甚至可以预见到平坦的未来。可是,就这样过一辈子吗?不!我在中央党校毕业生留言簿上写下了“做时代的弄潮儿”这句话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

  1985年,拒绝了留校教书机会的我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因为工作关系,我对中国政治经济运行体制和方式的改革产生了兴趣,开始大量涉猎法学理论和法学知识,承担了研究室大量的法理研究和调研任务,并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民法通则讲话》。在政策理论研究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我逐渐感悟出,要想更好地发挥自己所学,施展自己所能,必须进一步深入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于是,我决定再次变换自己的角色。

  1991年,我调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国家经贸办(后改为国家经贸委),而当时,我的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的提职报告已经递交上去了。我在朱镕基担任主任的国家经贸委工作了四、五年后,又一次问自己:我到底还能干什么,还能干好什么?于是,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下海创办实业。

  “别等出了事想起找我”

  13年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把我这个一心想下海的人叫了过去,听我汇报创办保险公司的想法。此时,我已担任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主持司里工作。1995年,综合司的另两位司长分别被派到昆明和青岛任市长,并且早已升任部长。显然,这是一个在别人看来前途光明的位置。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朱镕基总理和我的谈话。

  “你在经贸委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筹建保险公司?”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一一向朱总理道来:中国保险业还很落后,需要加快改革和发展,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也需要有人来实践,在实践中闯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来。“你的股本金从哪来的?”朱镕基又问我,我就给朱镕基列出股东名单,都是国有大企业。

  “国有企业赚点钱可不容易,你别以为国有企业的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不怕搞丢吗?”朱镕基反问道。我就讲了一大堆办好公司的理由,他没反对。最后我问总理,您还对我有什么要求和希望?他回答说,“我就一个希望,别等出了事想起找我。”

  我当时觉得,做企业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施展能力的机会和空间也大一些;而政府官员的行为约束比较多,有很多框框,不能越雷池,甚至有时会扭曲人性。而我下过乡,当过教员,当过政府干部,就没有做过企业。

  “下海,五米跳台最好”

  针对下海的时机、年龄和方式,我曾经悟出三个理论。

  一个是“跳水理论”。跳水一定要选择五米跳台。三米太低,没什么意思;十米太高,很危险;五米最好。我选择在司长这一级,感觉正好站在五米跳台上,这个时候再不下海,就永远也别下去了。为什么?太早了下去,体制内积累不足,难以做大;职位太高了再跳,动静太大,有失常理,别人会认为你真的疯了。

  第二个是“抵押理论”。我之所以敢下决心下海,并放弃了很多,至少是用后来的20年的政治前途做抵押的,那就没有理由不干好,这样会使股东放心。现在社会上之所以有“59岁现象”,其实就是因为年龄太大,抵押物不足。就像到银行贷款,是有抵押人家放心,还是没有抵押人家放心?当然是前者,下海不能等到老来时。

  第三个理论是“造船理论”,即下海之前不仅要看准时机、选好落点,还得造只好船。中国商海里风浪依然大,波涛汹涌,这只船得撑得下去,走得出来。要是船太小很容易就会被风浪吞没,你刚跳下去就回头要救生圈,挺没意思。所以,要造船下海,船的规模要尽量大。我选择保险业就是因为保险业是朝阳产业,保险公司是一条很好的船。

  公司开业那天,来了很多领导,副委员长也来了好几位,但我们把茶话费节省了下来。当时河北一个县发大水,我们就放发大水的镜头,看到孩子从泥水里捞破桌椅,领导们都震撼了。那次,我们就把节省的钱捐了出去,建了一所华泰小学。领导们很理解也很高兴。

  我刚从国家经贸委下来的时候还不懂企业,但我当时搞了现代企业的政策制度调研,我认为制度很重要,比如股权分散,不能一股独大,要均衡化,我当初构建华泰时就是股权分散和均衡化。因为我深知,一个企业能否办好,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好了,没有人也可以有人,因为制度可以培养人,制度可以选择人。华泰就是从制度建设开始,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优秀保险企业。

  去年我曾经给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们公司成立12年,成为中国唯一自成立起就连续盈利和分红的保险公司。除分红外,公司的净资产是当年股本金的3倍,还没计算无形价值。我说,我对得起朱镕基总理,我没有把国有企业的钱搞丢,还真正实现了保值增值,也没有去给朱镕基总理“找事添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雪莲采访整理)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奇迹
1949年 土地改革
1949年 没收官僚资本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 发展农业合作社
1953年 集中力量搞工业
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8年 户籍制度建立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 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大庆石油会战
1964年 农业学大寨
1964年 “三线”建设
1968年 上山下乡
1970年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6年 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977年 恢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