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中国经济周刊 》(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

  口述者:于光远

  1915年生于上海。著名经济学家、政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48年—1975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4年任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以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五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日期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为期5天。会前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举行的日期是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为期36天,中央工作会议举行的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七倍,的确为全会做了充分准备。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理解,何以五天的全会能开得那样成功。

  出席者和列席者名单

  中央工作会议于1978年12月15日散会,18日就要举行三中全会。不是中央委员的人要离开京西宾馆。曾涛、胡绩伟和我等少数几个“非中央委员”留下来了,仍住在原先的房间没有动。

  12月15日是个星期五,周末我回家休息了两天。在回家前我已经知道三中全会的议程,18日是阅读学习文件和传达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三位中央领导人的讲话。议程上当然不会说参加了工作会议的人可以不阅读文件,但事实上听过那三个讲话,又在14日、15日两日讨论过那几个讲话的人,18日能自由支配时间。

  12月18日星期一我回到京西宾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那个三中全会参加者和列席者的名单。从这张名单知道,十一大选出的333名中委和候补中委中,有六位已经去世,他们是郭沫若、罗瑞卿、彭绍辉、王铮、林李明和谢正荣。前四位我熟悉,后两位不熟悉。

  在余下的327人中,又有25人由于种种原因经中央决定不通知他们到会。余数是302人。

  这张名单上因事、因病请假的有21人。实际出席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169人,占中委201人的84%,大大超过法定人数。开这个三中全会的目的是对中央工作会议准备好了的事履行合法手续,所以这个名单很重要,会议准备的名单就比中央工作会议搞得严密多了。

  这张名单上列为列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9人。他们是宋任穷、黄克诚、黄火青、胡乔木、韩光、周惠、王任重和习仲勋,都是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建议增补为中央委员会的人,而且一旦全会通过增补他们成为中委,他们便成为既有发言权、又有表决权的出席者了。

  曾涛、胡绩伟、杨西光和我,可能还有别的很少几个人都不是中央委员,但因有可能工作需要,中央工作会议散会后没有离开京西宾馆,无以名之,就叫做非正式列席人员吧。非正式列席人员没有上名单。我注意到毛主席著作编委会办公室的李鑫等人似乎没有留在京西宾馆。

  在12月18日上午我看到的三中全会分组名单按工作会议的6个组分组,各组召集人不变,原来在组内的中委不变,各组人数比以前只略多一些,西北组从原来的35人增加到44人,加上宋任穷、王任重两位正式列席者共46人,没有上名单的我,就自动按照老规矩去西北组听会。

  五天日程安排

  会议以12月18日整天阅读中央工作会议文件和传达闭幕会上邓小平、叶剑英和华国锋的讲话。

  这次全会没有做主题报告。从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三位中央领导人讲话的内容来看,邓小平的讲话由于精辟地、全面地论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和组织问题,出席者都知道它实际上就是这个全会的主题报告。

  18日晚上,在京西宾馆举行三中全会第一次大会。大会上华国锋讲了这个会议的开法、会议的议程等。这些话是他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已经讲过的那些。他的讲话很短,从内容上看很明显地不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日各组继续看文件,西北组首先开始讨论。从20日到22日各组进行讨论。我的印象,增补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增补陈云为党中央副主席这件事,都是在一天的大会上表决其他问题之前通过的。我记得三中全会只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开了大会,其余都是分组会。

  三天分组会的内容,概括起来有四条:第一条是原先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委们以发言的形式向未参加会议的中委们介绍中央工作会议的情况;第二条是所有出席者都对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中央领导人的讲话表态,对全会增补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表态,对中央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表态;第三条同中央工作会议一样,对“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平反冤假错案、康生问题等发表意见。还有一个,即第四条便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草稿表态并提修改意见。

  三天分组会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但是会上不再有不同意见的讨论。会上对汪东兴和有些同志继续发表了一些批评意见,并揭露了一些中央工作会议还没有揭露出来的新情况。

  最后一天晚上举行了大会。大会首先通过关于增补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原则通过两个农业文件和1979—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通过全会公报。在增补前,三中全会的正式列席人员还没有表决权,增补通过后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时他们就有表决了。

  选举结果,候选名单100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全部当选,并选出第一书记陈云,第二书记邓颖超,第三书记胡耀邦,常务书记黄克诚,还有副书记11人、常委23人。陈云当选后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举行三中全会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事要我做,简报很少,六个组的简报加在一起只有中央工作会议的一个组那么多,阅读简报不花太多时间,我过了五天比较轻松的日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根据于光远著《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一书编辑整理,国税总局原局长金鑫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奇迹
1949年 土地改革
1949年 没收官僚资本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 发展农业合作社
1953年 集中力量搞工业
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8年 户籍制度建立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 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大庆石油会战
1964年 农业学大寨
1964年 “三线”建设
1968年 上山下乡
1970年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6年 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977年 恢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