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1984年 中国首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 中国经济周刊 》(

  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正式宣布股份制改革,成立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制是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结晶。当时国内市场疲软,物价稳定靠财政补贴支撑,工业增长速度靠银行贷款维持,并出现了货币过剩、资金紧缺问题。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企业直接向市场筹资,可以减轻银行资金供应的压力,直接转化为生产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在天桥百货之后,股份制成为公司改制的一个主要形式。

  口述者:任世安

  曾任崇文区百货公司副经理,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董事长。现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北京市政协委员。作为北京商业界的资深管理者,任世安见证了天桥百货股份制公司的沉浮与兴衰。

  “企业性质”难了工商局三天

  天桥百货商场是一家老国营企业。上个世纪50年代,天桥百货是全国第一面“商业红旗”而从1982年开始,企业效益开始下滑。

  穷则思变,不破不立。当时的商场经理张继斌、副经理藏怀俭等人开始思考公司的出路,而改革的最初动力不仅是对现状的不满意,更在于天桥人对自主权的渴求。那个时候,天桥百货只是崇文区百货公司属下一个小小科级单位,当时的总经理也只有十元钱的审批权,这在当时也只是“一把笤帚”,即使给员工修个新厕所,也需要上面拨款。

  在改革的摸索阶段,天桥百货曾在外地找一些联营点,以商品形式进行投资,但是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因为上面认为北京的物资不能够随便外流。场地的破败则是困扰经营者的另一大问题,那个时候的天桥百货在一个1400平方米的大棚里营业,屋架的木头早已朽坏,吊顶用的是苇席,灰坯墙上窟窿遍布,每当雨季来临,还需要支上铁柱以防倒塌。修建的愿望由来已久,只是苦于资金的匮乏。

  改制后成效益最好的企业

  1983年4月,北京市体改办与北京财贸学院企业课题小组,一起会诊了天桥百货商场。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三方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要解决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更深层次的问题,实行股份化改革是一条有效出路。于是,天桥百货商场的股份制首先在其内部员工中开始了,但是,当重新向工商局申请公司更名注册却遇到了麻烦。

  注册手续中的“企业性质”一栏里, 把工商局的同志难住了,说这怎么填呢,企业性质怎么写,让我们回来商量商量。

  后来工商局整整议了三天:企业性质这栏怎么填?说国营吧,明明把股票卖给个人了,说集体吧,又不像;说个体吧,也不是那么回事。最后来了个一锅烩,把企业性质定为“全民、集体、个体合营”。

  在工商局注册之后,原来的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全国曾经在60家大中型百货商场中进行评比,天桥百货在劳动效率和费用水平两项指标中名列榜首,人均创利和资金周转则名列第二。在商品经济逐步得到重视之后,天桥百货也曾被国家经委授予“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到了1988年,天桥百货终于有足够资金可以建造营业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新楼,但是由于当时股份制企业仍然没有获得普遍理解,加上天桥百货地处崇文和宣武两区的交界地带,大楼的审批过程极尽繁琐。《人民日报》后来曾经报道,当时张继斌为了跑审批,那辆波罗乃兹小卧车总行程达到了8万公里,最后发动机主机居然被烫坏。大楼审批表涉及市、区21个综合部门,盖了272个鲜红的公章,堪称中国之最。

  发行世界上最古怪的股票

  说到股票发行,那就更是热闹。当时对发股票的概念说老实话只听说过股份制,没听说过股票怎么发,发完了怎么用,发完了怎么分红。根本连想都不敢想,发多少钱呢?当时公司一算计发300万就可以了。天桥百货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这张股票非常类似于债券,不仅有面值和三年的期限,而且持股人每年还享受固定利息以及不固定的红利回报。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很难说是一张“股票”:蓝色勾边,下附绿色的股息和红利票。更奇特的是,它背面还注明收益:5年还本,除分红外保证每年5.4%的利息——而这种“保息还本”的概念,并不符合正规股票的规范。在证券市场已经全面无纸化的今天,这张由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更多存在的已是收藏价值,而在其身后,则是缓缓展开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幕。

  与当时中国进行的形形色色的改革一样,企业股份制探索也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各方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时北京市体改委主任的李俊华曾经对我说过:“你们的股份制将面临政治、政策、经营三大风险,要顶住。”这些风险从公司成立的初始就已经显现。此外,天桥百货最初的公司章程参考了国外条文,辅以对解放前股份制“星星点点”的印象写成的。最初的改革方案同样非常仓促,就是用一般的稿纸写出的几页纸。

  可以说,虽然改革最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但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股份制公司,依然很难在当时的中国真正如鱼得水。由于对股票的不信任,大量股金退股还钱。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即便承诺保息还本,天桥百货的300万股金还是一度被退掉145万,1/3的董事会成员辞职,监事会全体解散。

  按照当时的政策,天桥百货除了需上缴国有股分红外,还应缴纳高达55%的所得税。这意味着承担了双重赋税,而股份制公司特有的商品价格表和会计报表等资料,税务部门也几乎无人能懂,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上级单独下发一份价格表,并且另设了专门的科目。

  1988年,“天桥”发行第二期700万元股票。1993年5月,“天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从市场销售方面考虑,由于天桥百货目前的销售方向,是主打全国各地的土特产牌,目标顾客不再局限为外地游客,而是要让北京市民不出京城就能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特色食品。 除了老北京民俗旅游产品外,我们在一楼增加更多特色产品摊位,以吸引北京本土消费者。天桥百货计划在保留原有民俗旅游工艺品的基础上,有意向与中国特产协会合作,将全国的土特产品聚集天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崔晓林采访整理)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奇迹
1949年 土地改革
1949年 没收官僚资本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 发展农业合作社
1953年 集中力量搞工业
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8年 户籍制度建立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 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大庆石油会战
1964年 农业学大寨
1964年 “三线”建设
1968年 上山下乡
1970年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6年 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977年 恢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