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06年 三峡工程建设

《 中国经济周刊 》(

  2006年5月20日14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工程历时17载,投资达1800亿,累计移民127万,建成后的三峡工程年发电量可达1000亿千瓦时。从孙中山提出长江开发“实业计划”,到毛泽东“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豪迈诗篇,无不寄托着一个民族的强国梦想。包含无数中国人奉献和牺牲的长江三峡大坝,不仅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也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历史纪念碑。

  口述者:潘家铮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水利水电专家,中国水电水利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现任国家电网公司高级顾问、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主任。

  三峡挑战“无坝不裂”行规

  作为三峡工程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组长,我要高兴地告诉大家,三峡大坝不仅是世界上最宏伟的一座混凝土重力坝,也是一座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大坝。

  有的同志也许会想到,三峡二期工程中大坝上不是出现过一些裂缝吗?是的,三峡工程的大坝是一座高181m、体积达一千几百万立方米的混凝土重力坝,对这样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要完全避免开裂几乎是不现实的要求。外国的坝工界就有一句名言“无坝不裂”,二期工程大坝中就出现了一些表面和浅层裂缝。工地对这些裂缝给予高度重视,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对每条裂缝做了认真的补强和保护。修补工作的细致、周密和严格,在国际坝工中是少见的。

  进入三期工程施工后,国务院三峡建委任命我继任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我感到二期工程中大坝出现了裂缝,虽说经过修补并不影响安全运行,但终究是工程质量上的缺陷和人们心理上的遗憾,因此我对工地提出了一个似乎是不近情理的要求或问题:“你们能不能争口气,三期工程右岸大坝能不能做到不出现一条裂缝?能做到这一点,三期大坝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一流工程。”

  这一次,三峡总公司和参建各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科研、管理,对不出裂缝更加较真儿,他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从原材料的生产、采购,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温度的控制、冷却,仓面的平仓、振捣,施工后的保湿、养护,直到长期的保护,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管理。经过几次检查,四百几十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中硬是没有发现一条裂缝。我们可以宣布,三峡三期工程中的右岸大坝是一座没有裂缝的大坝,三峡建设者们谱写了坝工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凤桃、崔晓林根据潘家铮在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时的发言编辑整理)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奇迹
1949年 土地改革
1949年 没收官僚资本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 发展农业合作社
1953年 集中力量搞工业
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8年 户籍制度建立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 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大庆石油会战
1964年 农业学大寨
1964年 “三线”建设
1968年 上山下乡
1970年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6年 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977年 恢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