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物辞典·法律

《 环球人物 》(

  中国民法“教父”江平

  江平,我国民商法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这位78岁的浙江宁波人,是我国法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先后参加了《民法通则》的制定,担任《信托法》、《合同法》起草组组长,也在《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人称江平是中国民法的“教父”,也有人说他是“中国法学的精神引路人”,但他却说:“我只是一个法律活动家,我以社会为舞台,在立法、司法、政府部门、企业等诸多领域为建立现代化法治国家助推了一把力。”

  曹子丹 1997年《刑法》的功臣

  79岁的曹子丹,是我国著名的刑法学家。这位来自湖南省永兴县的法学家,为我国的刑法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后,曹子丹积极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的起草工作,推动将罪刑法定确定为我国1979年《刑法》的基本原则,开启了我国打击刑事犯罪、保护公民人权的新起点。作为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立法专家小组成员,曹子丹先后参加了1979年《刑法》的修订和1997年《刑法》的修订与论证,为1997年《刑法》的出台倾注了大量心血。

  应松年 为保障人权而奔走

  我国著名的行政法学家应松年,1936年11月生于浙江宁波,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应松年致力于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教学、研究。从1986年起,他担任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副组长,参加《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教育法》等重要法律文件的起草,并承担《卫生法》、《农业法》、《渔业法》等各部门行政立法的顾问、咨询工作。1995年,他参与制定《国家赔偿法》,使合法权益受到行政、司法机关不法侵害的公民、法人,能够获得国家赔偿,推动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精神的发展。

  巫昌祯 《婚姻法》的“急先锋”

  提起《婚姻法》,就不能不提巫昌祯。

  这位1929年11月生于江苏句容县的婚姻法学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参加了《婚姻法》的第一次修订,20世纪80年代末又参加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起草工作。

  2001年出台的新《婚姻法》则是她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法律。在她的努力下,2003年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公民结婚需要单位证明及强制婚检的规定。

    “为民权而奋斗” 

    许志永这一辈子,注定要与“民权”二字结缘——1973年生于河南省民权县,如今在“为民权而奋斗”。 

    2003年3月,湖北青年孙志刚命丧广州收容遣送站。是年5月14日,许志永等三位博士向全国人大提交违宪审查建议书,建议就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2003年6月20日,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废止收容遣送制度。《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随后出台。 

    陈光中 “死刑核准权上收”推手 

    著名刑法学家陈光中被人记住的一个原因,是他多年来为“死刑核准权上收”而奔走的举动。 

    1994年初,湖北农民佘祥林被疑杀害妻子,先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后因证据不足被改判有期徒刑15年。2005年3月,其妻突然现身,“杀妻案”大白天下……此后,经陈光中努力推动,死刑核准权上收成为现实——从2007年1月1日起,死刑案件核准权一律收归最高人民法院。 

    贺卫方 公益诉讼战将 

    贺卫方,1960年7月生于山东牟平县,曾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1月,福建龙岩市民邱建东状告邮电局多收他0.6元钱,索赔1.2元。此案使公益诉讼在中国初露端倪。从那时起,贺卫方逐渐成为中国公益诉讼队伍的中坚力量之一。如今,身为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法理学会理事的贺卫方,仍在公益诉讼战线上奋战。 

    “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 

    被称为“中国打假第一人”的王海,当年是一名从山东青岛到北京谋生的小青年。1995年,年仅22岁的王海,开始以个人身份“打假”,引发“王海现象”。王海无疑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的消费者经历了从投诉无门到选择在3月15日前后进行投诉,直至随时准备为自己讨公道的维权历程,维权意识已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30年人物辞典
胡福明 吹响思想解放第一声号角
任仲夷:“浑身是胆,无所畏惧”
袁庚 特区改革探路者
人物辞典·政治
吴敬琏 仗义执言的“吴市场”
人物辞典·经济学家
环球人物榜隆重揭晓 “跨国企业领袖评选”圆满落幕
严宏昌 首创“大包干”
常光南 “撤社换乡”第一人
吴栋材 打造“中国第一钢村”
人物辞典·农业
尹同耀 缔造汽车自主品牌的神话
人物辞典·汽车
人物辞典·石化
人物辞典·电子
张瑞敏 实践“名牌战略”
人物辞典·家电
杜泽桦 从“草根”向国际化跨越
人物辞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