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尉文渊 敲响中国股市第一锣

本刊记者 江 玮 《 环球人物 》(

    1990年12月19日,尉文渊站在上海浦江饭店改建后的交易大厅里,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之锣。这一锣,也敲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启动之门。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首任总经理,尉文渊当时只有35岁。他因此被称为“全球交易所中最年轻的老总”。 

    1990年初,为了向世界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不变,中国政府宣布将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承担了准备工作,具体工作则由金融行政管理处负责。尉文渊当时是金融行政管理处的副处长。就这样,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的年轻人,被推向了中国经济改革前沿阵地的证券市场,也因此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 

    尉文渊出生在上海一个军人家庭,15岁就去新疆当兵,5年后复员回到上海,被分配到一家电影院打杂。恢复高考后,尉文渊考入上海财经大学财政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正在组建的国家审计署。这个能干、肯吃苦的年轻人很快得到了提拔,31岁便出任国家审计署处长。两年后,因为妻子要在上海生孩子,尉文渊决定离京回沪。这个决定为他日后参与创建中国证券市场埋下了伏笔。 

    回到上海后,尉文渊在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谋得了一个职位,出任金融行政管理处副处长。当处里接到筹备证券交易所的任务时,所有人脑子里都是一片空白,没人知道这个交易所该怎么去筹备。但尉文渊觉得自己年轻,吃点苦无所谓,于是主动请缨。 

    即使是在筹备过程中,尉文渊也始终没有弄清楚这个交易所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他坦言:“一切都是零,大家都是股盲。”他和同事们凭着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摸着石头过河,从无到有,确立了交易所早期的制度、规则、交易模式等。在内部讨论最激烈的交易模式问题上,尽管当时国际上的交易所仍然主要依靠口头竞价,但尉文渊却敏锐地预见到了证券市场电脑交易的前景。他果断决定拨出大笔经费用于电脑交易程序开发,从而开启了中国证券交易电子化的序幕,推动了中国新兴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从决定筹备上海证券交易所到它正式开业,尉文渊和他的同事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开业前一天布置会场时,尉文渊一不留心被桌子压伤了脚,当时脚就肿起来了。等到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尉文渊的脚已经肿得穿不上鞋子。他只好找人借了一只鞋,穿着一大一小两只皮鞋,由人背着到了现场,然后在那里倚着墙迎接贵宾。在当天的开业典礼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朱镕基亲自到场并致开业词。朱镕基说:“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一定会越办越好,一定能为上海的振兴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但在开业当天,其创始人竟连股市是如何收盘的都不知道。因为当天中午,尉文渊就因脚伤发炎、高烧不止而倒下,住进了医院住,一个月后才出院。 

    在此后的几年中,尉文渊对上交所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改革,大力推行股票无纸化交易,尝试取消股票价格管制,扩容市场,完善中央结算系统。因为地位特殊,尉文渊的个人表态一度可以左右股市的涨跌。1994 年的一天,因为股指莫名其妙地狂跌,尉文渊在交易所拿起话筒说:“大家慌什么,没什么问题嘛。”话刚落音,股指便升了。 

    1992年,尉文渊大胆地推出了一个金融创新工具:国债期货。这是对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一次勇敢尝试,但也正是3年后的一起国债期货事件,让尉文渊因负监管不严之责而离开了他倾注多年感情和心血的上交所。在引咎辞职后,尉文渊下海经商,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

改革开放30年人物辞典
胡福明 吹响思想解放第一声号角
任仲夷:“浑身是胆,无所畏惧”
袁庚 特区改革探路者
人物辞典·政治
吴敬琏 仗义执言的“吴市场”
人物辞典·经济学家
环球人物榜隆重揭晓 “跨国企业领袖评选”圆满落幕
严宏昌 首创“大包干”
常光南 “撤社换乡”第一人
吴栋材 打造“中国第一钢村”
人物辞典·农业
尹同耀 缔造汽车自主品牌的神话
人物辞典·汽车
人物辞典·石化
人物辞典·电子
张瑞敏 实践“名牌战略”
人物辞典·家电
杜泽桦 从“草根”向国际化跨越
人物辞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