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物辞典·金融

《 环球人物 》(

    “中国金融改革之父”刘鸿儒 

    1930年出生于吉林的刘鸿儒,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策划者和实践者,其身影遍及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市场等多个重要金融改革领域。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他出任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改革的常务副行长。在他的推动下,农业银行恢复运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继建立,改变了人民银行“大一统”的格局,实现了中国金融体制的重大突破。刘鸿儒也是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最初发展。他被称为“中国金融改革之父”。 

    肖钢 国有银行上市开路人 

    2003年,45岁的江西人肖钢接过帅印,出任中国银行行长兼董事长。当时对他来说,最大任务就是让这家银行成功上市。肖钢全程推动中国银行改革,并最终促成其在香港挂牌上市。中国银行作为第一家完成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载入了新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史,肖钢则成为领导国有银行走向海外市场的最年轻银行家。在此之前,肖钢在央行工作了20余年,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等职。 

    王世桢 被逼创出“一卡通” 

    招商银行首任行长王世桢,1933年生人,籍贯江苏。他早年是中国远洋局涉外买船造船高级工程师,1985年出任香港招商局董事副总经理,辅佐当时的“改革先锋”袁庚。1987年,王世桢参与筹备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并被袁庚“逼着”做了行长,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12年,直到1999年请退。从1987年到1999年,王世桢不断创新,以一张小小的“一卡通”,帮助招商银行确立了在个人储蓄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16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荣毅仁,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凭着刚毅仁厚的品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为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获得通过之后,国务院决定成立一个直属国务院的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邓小平三顾茅庐,聘请荣毅仁出任首任总裁。荣毅仁凭借“大上海资本家”的经营谋略和中国政府的强大背景支持,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国内兴办实业,在海外择机投资、发行债券,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企业航母”。 

    高西庆 “海归”掌舵中投公司 

    高西庆,1953年出生,陕西人。2007年9月,高西庆出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职。这位1981年出国留学的“海归”,曾和“中国股市设计者”王波明一起,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中投公司的成立,被视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掌舵中投则成为高西庆人生中一个新的使命。当年,他曾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工作过,回国后在大学里当过老师。1999年至2003年,他出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在回国后的20多年时间里,高西庆完成了从律师、教师、监管者到投资者的转变。在担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期间,他成为社保基金入市的关键人物。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 

    杨怀定,1950年出生,籍贯上海,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是市场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本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一名职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辞职后靠买卖国库券赚到了“第一桶金”。1989年前后,他通过异地交易的方式买卖国债,赚得百万资产。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做了个批示,叫他“杨百万”。如今,尽管身价早已不止百万,但他仍然保留着这个称号。 

    “股市设计者”王波明 

    王波明1955年生于波兰,其父时任中国驻波兰大使,后来成为外交部副部长。王波明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之一,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他曾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任职,1987年回国后,策划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证券市场建立后,王波明逐渐转到金融和实业投资,目前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财经》杂志总编辑。 

    熊晓鸽 从记者到“风投”第一人 

    53岁的湖南人熊晓鸽,曾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最后却成为一名风险投资家。将他这个“门外汉”带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是他在采访时认识的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董事长麦戈文。1993年,熊晓鸽代表 IDG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公司,他因此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他所领导的IDG风投公司,在中国投资了搜狐、百度、腾讯、携程、如家和当当等200多家公司,涉及领域包括软件、互联网、电信和酒店等。 

    保监会首任主席马永伟 

    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亲历者,马永伟在银行业和保险业都有很深的阅历。他1942年出生在山东,1966年从辽宁财经学院财政金融专业毕业后,几乎就没有离开过金融业。1994年,身为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的马永伟调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人保公司完成了体改方案,拆分为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4年后,中国保监会成立,马永伟出任首任主席。 

    首部《保险法》起草人秦道夫 

    秦道夫1929年生于山东。他的人生一直和新中国的保险事业紧密相连。1950年,秦道夫到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报到,先后任科员、科长、副处长等职。1975年,他调任香港民安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5年后,他在香港创办了中国再保险(香港)有限公司,这是中国人在内地之外创办的第一个专业再保险公司。1984年12月,秦道夫被调回北京,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直到1990年卸任。退休一年后,秦道夫再度出山,被任命为《保险法》起草小组组长,起草了建国后的第一部《保险法》。

改革开放30年人物辞典
胡福明 吹响思想解放第一声号角
任仲夷:“浑身是胆,无所畏惧”
袁庚 特区改革探路者
人物辞典·政治
吴敬琏 仗义执言的“吴市场”
人物辞典·经济学家
环球人物榜隆重揭晓 “跨国企业领袖评选”圆满落幕
严宏昌 首创“大包干”
常光南 “撤社换乡”第一人
吴栋材 打造“中国第一钢村”
人物辞典·农业
尹同耀 缔造汽车自主品牌的神话
人物辞典·汽车
人物辞典·石化
人物辞典·电子
张瑞敏 实践“名牌战略”
人物辞典·家电
杜泽桦 从“草根”向国际化跨越
人物辞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