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王永志 中国载人航天第一功臣

本刊特约撰稿 袁 野 《 环球人物 》(

    在47年的工作生涯中,他领导和主持过6种新型火箭的研制;在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研制出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使中国成功打进国际火箭发射市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他保持着首发全部成功的神奇纪录。他就是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1932年,王永志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52年,高三毕业的王永志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修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他前往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2年后又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从此,王永志的命运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961年回国后,王永志参加了中国第一代战略火箭的研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第二代战略火箭研制的主要技术带头人,为中国实现火箭技术更新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重新上马中断多年的载人航天工程。受钱学森举荐,王永志被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这一年,他已经60岁了。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前夕,王永志向中央军委汇报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思:第一步确保在1999年实现飞船首飞;第二步在2007年左右突破飞船的空中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发射20吨级的空间站。事实上,后来的每一次发射,都是依据这个“时间表”稳步推进的。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主持了工程方案设计、初样研制、试(正)样研制和无人飞行试验,以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技术工作,在总体技术方案制定、各系统技术要求、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问题处理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王永志说,宇宙飞船“从无人到有人,从上一个人到两个人,任务越来越难,所以我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神舟六号发射前后的一个星期,王永志几乎夜夜不能成眠。整个航天飞行涉及的7个大系统,600多台设备,超过12万个电子元器件,“只要任何一个地方出了差错,最终都会归结到他头上。”但是压力从没有使王永志放弃,自1992年到2005年,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已更换了四届,元老级的航天人物也几乎悉数退场,而王永志依然战斗在一线,他说:“我的职责是不放任何疑点上天。”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之后,王永志辞去总工程师一职,转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让王永志格外高兴,他说:“我相信,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有一天,我们普通人也可以作为‘太空游客’乘坐我们的神舟号飞船登上空间站,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

改革开放30年人物辞典
胡福明 吹响思想解放第一声号角
任仲夷:“浑身是胆,无所畏惧”
袁庚 特区改革探路者
人物辞典·政治
吴敬琏 仗义执言的“吴市场”
人物辞典·经济学家
环球人物榜隆重揭晓 “跨国企业领袖评选”圆满落幕
严宏昌 首创“大包干”
常光南 “撤社换乡”第一人
吴栋材 打造“中国第一钢村”
人物辞典·农业
尹同耀 缔造汽车自主品牌的神话
人物辞典·汽车
人物辞典·石化
人物辞典·电子
张瑞敏 实践“名牌战略”
人物辞典·家电
杜泽桦 从“草根”向国际化跨越
人物辞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