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郑晓龙 三十年好戏不断

本刊记者 刘心印 《 环球人物 》(

    郑晓龙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和他自己执导的热播电视剧《金婚》中的剧情类似:1952年他出生的时候,父母根本不相信真的会有一个男孩。郑晓龙早年当过兵,1982年,转业来到刚刚成立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从最初的编剧到中心主任,他在海淀区皂君庙那栋不起眼的灰色小楼里工作了26年,见证了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历程,也成为电视剧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影视剧制作单位。郑晓龙先是做编剧,把王朔的小说《空中小姐》改编成了电视剧。两年后,又给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剧《四世同堂》做责编。 

    1984年,32岁的郑晓龙当上了主管生产的副主任,开始把电视剧推向市场。郑晓龙的办公室聚集了一批有想法的年轻人,其中就有后来成了“腕儿”的冯小刚和赵宝刚。1987年,郑晓龙组织策划了中国首部室内剧《渴望》,1990年播出后,在全国引发观剧热潮。公安部特地请剧组参加联欢会,以表彰他们对社会治安做出的贡献——犯罪分子也要看《渴望》,播出期间犯罪率大幅下降。1991年,他又找来了王朔、冯小刚等人写《编辑部的故事》,成为中国电视系列剧的开山之作。 

    当时“出国潮”正在兴起,郑晓龙的妻子也出国了,他根据自己及身边朋友们的经历与冯小刚一起编剧了以“出国潮”为背景的电影《大撒把》。1991年,郑晓龙也去了美国。1992年,他筹划并亲自执导了21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该剧囊括了“飞天奖”、“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并再创收视率纪录。《北京人在纽约》是中国第一部以自身资产为抵押,全额贷款,全部在境外拍摄的连续剧。播出后,不仅还完了贷款,还赢利70万元,这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第一次赢利。 

    1993年,郑晓龙从美国回到北京,从中心副主任升为主任。他先后筹划拍摄了《无悔追踪》、《一年又一年》、《结婚十年》、《金婚》等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今年6月,在第14届上海电视节上,郑晓龙凭《金婚》获得最佳电视连续剧导演奖。

改革开放30年人物辞典
胡福明 吹响思想解放第一声号角
任仲夷:“浑身是胆,无所畏惧”
袁庚 特区改革探路者
人物辞典·政治
吴敬琏 仗义执言的“吴市场”
人物辞典·经济学家
环球人物榜隆重揭晓 “跨国企业领袖评选”圆满落幕
严宏昌 首创“大包干”
常光南 “撤社换乡”第一人
吴栋材 打造“中国第一钢村”
人物辞典·农业
尹同耀 缔造汽车自主品牌的神话
人物辞典·汽车
人物辞典·石化
人物辞典·电子
张瑞敏 实践“名牌战略”
人物辞典·家电
杜泽桦 从“草根”向国际化跨越
人物辞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