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这首文字浅显直白的小诗曾经被许许多多年轻人写在自己笔记本的扉页上。诗中所蕴含的热情昂扬的气质真实地表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青年人的整体风貌。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诗人”的汪国真。
汪国真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进入工厂当工人,1978年参加高考。1982年汪国真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
他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就是前文引的这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发表于湖南《年轻人》杂志1984年第10期,《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最初看到汪国真诗的文学编辑们,对他的普遍评价是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在此之前流行一时的朦胧诗派。但当时没有人料到,他能在诗坛掀起一股强劲的风潮。
汪国真的诗先是在北京中学生中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后来,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诉给了她在出版社任编辑的丈夫,触发了出版社的商业敏感。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此书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15万册。创下了单本诗集发行的最高纪录。紧接着,花城出版社出了《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汪国真诗集,书店里还能看到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每本书都极其畅销。
诗人汪国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之一。在上海,汪国真诗集一个上午卖掉4000多本,卖光了库存,还有很多人在排队;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朗诵热;在全国的中学里,都能看到手抄汪国真诗歌的小本子。他焕发起的这种集体热情,别说在新时代的诗人当中,就连稍后流行大江南北的金庸、琼瑶,以及如今的韩寒、郭敬明等偶像写手均望尘莫及。
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汪国真诗歌的畅销?汪国真自己的解释是,“我对文学史做过一些研究,我是一个善于总结规律的人,我的诗歌创作一直遵循三条规律:通俗易懂、引起共鸣、诗句经得起品味。”
如今,“汪国真热”早已渐渐退去,似乎在昭示着一个诗歌时代的结束。但汪国真说:“尽管目前诗歌的创作和阅读都不太景气,但是诗歌不会消亡,它只会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