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建设 “形神兼备” 的县级融媒体中心

——以厦门市海沧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

● 欧阳丽娟 《 新闻战线 》(

    针对建设中的痛点难点,海沧区融媒体中心高位嫁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等资源,坚守内容为王,坚持“向内向下”的宣传视角, “接地气、重民生、讲情怀” ,始终专注本土原创内容的生产,建成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海沧特色、新华味道”的新型传播平台。

    县级媒体是我国主流舆论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媒体格局中精细的“神经末梢”,也是最接近基层人民群众的通道之一。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是社会共识。

    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于2018年12月14日挂牌成立,2019年6月1日正式上线。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功能最强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在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厦门市海沧区按照“集约发展”“移动优先”“因地制宜”的建设思路,高位嫁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等资源,整合区级媒体人员、平台、资源,通过功能、机构、平台、技术等融合,建成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海沧特色、新华味道”的新型传播平台,切实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

    先有“神”:专注本土原创内容生产

    作为新闻媒体,内容永远是根本,是“硬通货”,是核心竞争力。海沧区融媒体中心坚守“内容为王”,坚持“向内向下”的宣传视角,坚持“接地气、重民生、讲情怀”,始终专注于本土原创内容,着力生产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这个“神”,就体现在官微“今日海沧”。

    在海沧区委的前瞻谋划和大力支持下,早在2017年5月,海沧区就开始了媒体融合探索,通过区新闻机构的资源整合,在厦门率先成立了区级新媒体公司——厦门沧江新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区官微“今日海沧”,专注本地原创内容生产,做强做大基层舆论阵地。“今日海沧”上线两年多来,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围绕人文、教育、城区、产业等主题,全年无休,坚持每天推出高质量原创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日海沧”上,基本看不到区委主要领导的画面、姓名、职务,真正将镜头留给群众。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传播中央的精神和政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新思想、正能量、人文情怀等润物无声地传达到广大“海民”心中。平台坚持对接群众需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已成为广大“海民”早、中、晚餐之外的“第四餐”——精神食粮。

    2017年9月17日,中纪委网站《家风家训》专栏推荐了厦门苏颂家族的“苏氏家训”。“今日海沧”第一时间推出相关专题:《重磅!厦门这个家族被中纪委点名了,怎么办?》,头条号当天阅读量超过28万,“题好一半文”,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播效果良好。

    海沧区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初等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今日海沧”围绕教育推出的原创文章有300多篇,占全部文章的1/4,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点赞。其中,《3082人竞抢50个岗位,海沧因这事又火了》聚焦2018年春节后一场堪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招聘,其中40%以上应聘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该篇阅读量超2.2万,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海沧教育环境的称赞和羡慕。

    截至目前,“今日海沧”共有粉丝13万,占居民总数的1/4。“今日海沧”共推出原创内容1200余条,头条平均阅读量超过7000,稳居全省政务新媒体第一阵营。

    再有“形”:合力推进人才、渠道、平台、技术建设

    针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痛点难点,海沧区融媒体中心通过高位嫁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科院等资源,从“人才、渠道、平台、技术”等方面发力,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

    引进专业人才。人才是媒体融合的关键因素,是融媒体中心的灵魂。为了进一步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海沧区定期派出技术骨干到新华社总部进行嵌入式培训,跟班学习短视频、微新闻的制作,全面提升融媒体的实战水平;另一方面,由新华社的技术合作方中科院自动化所派出专人,进驻海沧区融媒体中心开展现场指导培训,强化人机融合。

    海沧确立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思路,市场化引进专业人才。沧江新媒作为国有企业,业务上隶属海沧区委宣传部,运营团队9人,其中6人有多年媒体从业经验。这支队伍熟悉党的宣传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意识,采编业务能力强,熟悉新媒体的运作。队伍平均年龄31.6岁,富有活力。

    打造立体式全媒体传播矩阵。整合传播资源、构建具有现代传播能力的新型融媒体传播矩阵,是解决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等问题的关键手段。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专注于原创内容的生产,传播渠道更多靠借,依托中央、省、市等上级媒体,将海沧好声音传得更高更远。2019年至今,借用上级媒体资源刊发海沧新闻7000多条。

    具体而言,海沧区融媒体中心通过三个维度打造立体式全媒体传播矩阵:一是对内建设以区一级政务媒体为核心的传播矩阵,综合运用“云上海沧”客户端、“今日海沧”微信公众号、“海沧发布”微博、区广播电视台、区政府网(新闻、便民资讯板块)、抖音号等多个终端,形成各终端分众传播、分类覆盖的格局;二是通过合作对接、资源整合,向上打通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及今日头条、网易、腾讯等社会媒体;三是打通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等为主的省市传统媒体通道,实现一个平台遍览中央、省、市、区四级新闻资讯的内容格局。

    打造七大平台。海沧区融媒体中心通过建设“中央厨房”,从“策、采、编、发、管、评、馈”七个节点进行流程再造。重点建成报道指挥、智能采编、传播分析、舆情监测、权威供稿、用户分析、媒体监管七大平台。

    简单来说,报道指挥平台负责“派活”;智能采编平台负责“干活”;传播分析平台负责“验活”;舆情监测平台负责进行负面舆情预警,推送重要信息提醒;权威供稿平台是新华社为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开设的融媒体专线;用户分析平台为精准推送和精准营销提供数据依据,为融媒体内容生产提供方向;媒体监管平台负责海沧区全域发声器的管理。

    打造“节约、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技术是融媒体中心的支撑。海沧区融媒体中心坚持“轻资产、重内容”,以“节约、先进、实用”为建设理念,由新华社和中科院自动化所联手打造技术平台。坚持小屏为主、移动优先,利用新华社现场云,仅用一部手机就可完成一场全区重大活动直播。通过“媒体大脑”(短视频编辑软件)智能化解决方案,由机器生产代替人工生产,大幅提高短视频的生产效率。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区融媒体中心在人员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融合、资源融合,中心人员在相互协作中进行智能化生产,能够对自己的稿件进行传播力分析和舆情掌控。

    “形神兼备” ,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海沧区融媒体中心“形神兼备”,在做强做大宣传阵地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服务功能的拓展,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手段,有序推进“云上海沧”客户端建设,将所有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媒体服务等聚合到“云上海沧”,与市级服务平台对接,做到智慧城市的延伸。

    接下来,海沧区将打通区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建设使之互相借力、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做大做强“云上海沧”客户端,通过服务增强用户黏性,让群众有获得感,产生虹吸效应。同时,还将导入新华社“MAGIC”智能生产平台、AI合成主播等先进技术,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作者系厦门市海沧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武艳珍

津云新媒体集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湖南实践
跨界融合·协同共治·多维联动
建设 “形神兼备” 的县级融媒体中心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 “破” 与 “立”
技术赋能、 人才赋能、 渠道赋能、 营收赋能
微博与县级融媒体的合作发展之路
县级融媒体中心系列标准解读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关键问题剖析
治理、服务、经营、专业:四重身份的关系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