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湖南实践

● 颜 斌 《 新闻战线 》(

    对于省级技术平台与各区县融媒体中心,湖南日报从未将之视为简单的服务买卖关系,而是一种水乳交融的赋能关系。这种赋能,体现在“新湖南云”方案的设计者、平台的打造者、技术的提供者、内容的输出者、队伍的培训者这五个定位上。

    建设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省级技术平台,是媒体践行“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使命的时代责任,也是传统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窗口。2019年初,湖南省委正式确定湖南日报社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省级技术平台单位。按照省委书记提出的“坚持科学建设、适用管用”工作方向,湖南日报社把省级技术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对标上级规范和要求,着力自主建设能够满足全省各县级融媒体中心需求的“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

    定  位

    “新湖南云”,是湖南日报社依托原服务于报社融合发展的“中央厨房”,升级此前单纯以“一端一频”为抓手的“新湖南云”平台,着力自主建设满足全省各县级融媒体中心需求的省级技术平台。

    从2019年年初开始,一支60多人组成的报社自有专业技术团队,“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现已初步完成了“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总体搭建工作,核心功能模块已开发成形并投入试运行,可支撑区县包括统一用户登录、采编中心、融合发布、媒资中心、点播直播与音视频云平台、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核心功能应用,实现了“新湖南”客户端和融媒体APP之间的数据互通,实现了省平台与各区县网站系统数据互通。根据区县的实际需要,报社还进一步开发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广告系统、电商平台、分类信息论坛等重要功能模块,助力区县实现“新闻+政务+服务+电商”的全功能诉求。

    截至2019年10月,湖南122个区县已有90个确定接入“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对于省级技术平台与各区县融媒体中心,湖南日报从未将之视为简单的服务买卖关系,而是一种水乳交融的赋能关系。这种赋能,从“新湖南云”自身的五个定位中得以体现:

    方案的设计者。湖南日报社严格对标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规范要求,综合自身体制创新、队伍建设等融合改革成果,结合各区县实际建设要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具体包括《县级融媒体中心整体构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县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运维升级方案》等,为区县勾勒出一张清晰好用的建设蓝图,极大节约了“摸索成本”。

    平台的打造者。“新湖南云”是湖南日报社自主研发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一频一端一厨”建设,可以为各区县提供一站式的新媒体整体解决方案。依托“新湖南”客户端成熟的开发建设实践经验,可为每个县区生成自有客户端,形成“一县一端”;所有独立客户端在“新湖南”客户端总平台上,又可同步形成“一县一频道”等垂直订阅频道。以报社的“中央厨房”为基础,通过集约开发、一体运维,为各区县建设“融媒小厨”,在这个共建共享内容和数据的信息生态枢纽平台上,所有入驻的区县不再是信息“孤岛”,而成为横向互融、纵向互通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技术的提供者。立足国标要求的策划、指挥、采集和汇聚等7大功能模块,“新湖南云”在自主研发中进一步细化为22个功能模块、集合100多个功能点。目前已完成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采编、审核和生产协同工具,融合发布平台,智能媒资库与视频云平台等新媒体视频业务系统,宣管平台与通联协作功能,政务、党建、本地生活等多项综合服务功能,大数据与传播效果分析功能以及舆情系统等。平台的“一端一频一网”技术更加成熟,经过4次升级迭代,已完成25个区县融媒体APP和PC网站demo版的开发,具备了批量开发上线区县融媒体APP和网站的能力。报社党组已决定,继续大力扩充技术研发和产品支持团队,确保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技术、数据安全等保障全面到位。

    内容的输出者。“新湖南云”能实现省平台与省内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互动。通过特有的“新湖南云稿库”功能模块,新湖南头条频道、精选频道等均可云上共享,区县“一频一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一键调用”,极大节约了采编成本、规避了导向风险。各入驻区县可共享省级技术平台所提供的舆情大数据、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全面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高效内容生产、舆情分析与社会服务。

    队伍的培训者。湖南日报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建设前期,派出专业团队对各县级融媒体中心人员进行培训,点对点地为区县提供“技术保姆”式服务,线上随时响应、线下24小时内抵达;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后,报社也会根据区县的实际需求,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各区县补足采编、技术、管理等短板,助力区县全媒型人才队伍建设。最近,湖南日报举办了首次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培训会,对入驻区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和骨干力量进行省级技术平台和本地平台功能演示讲解、视频节目生产管理平台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系统培训,点对点地提升各区县实操能力。

    试  点

    当前,6个试点区县正在进行平台搭建和软件系统的试用培训。地处湘南的郴州永兴县,是“新湖南云”深度合作、成功试点的范本之一。

    永兴县的白银产量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银都”,但该县境内并没有银矿,完全依靠从工业“三废”中回收、提炼,创造出“无矿开采”的奇迹。地理位置一般、交通状况一般、经济总量一般的永兴县,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反而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因依托主流媒体、主动推进融合,如今正在“新湖南云”平台上书写另一段“无中生有”的传奇。

    目前,由湖南日报技术团队开发的“一端一厨一屏”均已在永兴投入运行,形成了“1+8”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即1个中心、8个平台):“新永兴”APP下载量约12.7万,覆盖全县1/5人口,日活4.2万;“融媒小厨”已具备“采编录制播监”等全方位功能;指挥调度中心大屏成为“策采编播监”的枢纽。媒体融合的速度与质量,永兴县都走在了湖南前列。不久前,省委宣传部分管领导实地调研后,主动提出要湖南日报推介永兴的做法。永兴试点初步成型,主要取决于——

    省报搭台,推动决心变决策。建设之初,永兴作为普通一县,表现出“我要融合”的强烈渴望,丝毫没有“要我融合”的犹疑彷徨。选择永兴为试点后,报社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动这份渴望变成最坚定的决心和最有效的决策。报社派出专门团队,经多轮实地对接后,为永兴县量身定制融媒体中心建设整体方案,既“搭台”又“兜底”。永兴县委由此相继出台一系列大胆的融合举措,如将全县所有党委、政府主管或主办的对内对外宣传平台统一整合到融媒体中心,建设经费全额纳入政府预算,并新增年度运行经费和人员保障经费;在用人上,打破身份限制,打通编外人才成长机制,以工作绩效为统一考核标准;将县域内由财政支出的重大会议直播、展览展会和活动宣传等对外业务授权融媒体中心承办承制。

    共商共享,确保融合有章法。县委的决策,如何变成融合的行动?“去湖南日报社跟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融合,是报社为永兴县开辟的一条捷径。近年,湖南日报在媒体融合方面所做的尝试、经验乃至教训,都毫无保留地与永兴县跟班学习的同志分享;从机构设置、流程再造、融合路径等顶层设计,到策采编发审等微观过程,报社融媒改革与生产的全流程,永兴的同志都可观摩思考。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县域特色”问题,则是双方共同发力的方向。现在,永兴县融媒体组织架构、生产流程逐步明晰,每天的各类信息传输至“融媒小厨”智能媒资库进行调度,各平台二次创作并完成“三审”后,在手机屏、PC屏、电视屏和户外屏“四屏分发”,县广播电台(应急广播)滚动直播,“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有序工作格局初步成形。

    执行有力,强化黏性出效果。在永兴的融合实施过程中,报社技术、运维等人员团队始终全天候随时响应。据不完全统计,短短3个月里,报社技术团队先后30多次前往永兴,不断打磨、优化永兴县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和发布平台功能黏性,并对采编人员进行多轮现场实操培训。目前,“新永兴”APP也已迭代到4.0版本,初步打通了24项生活缴费和本地推荐;各类活动直播、互动投票等活动相继推出,2019年以来已举办手机直播10余场,最高点击量达110余万人次,不断将人气和关注度向手机屏幕迁移。“一机在手,永兴无忧”的理念正从规划变为现实。

    在湖南日报社的重点推介下,永兴县现在成了湖南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热门打卡地,先后有全省40多个区县来实地考察学习。

    思  考

    在“新湖南云”的建设和推广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引起重视。

    认识不到位,导致执行不到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对于县一级决策者而言,观念陈旧、机制落后、人才匮乏,仍是制约这项工作进程的三大难题。有部分区县,是因为“上级命令”不得已而为之,以“验收过关”为导向,且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更显出“懒政”倾向,把不太充裕的资金用于各类硬件采购、物理空间建设等“面子”工程,不主动思考如何规划真正的体制“相融”,不主动谋划如何打破机构编制、绩效考核、人才引进等机制壁垒。一项好的战略部署,同时需要有针对性的战术指导。期待各级都能对应制订各类细化的指导意见、完善验收考核参数,多管齐下倒逼执行到位。

    学习不到位,导致应用不到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从电视台转型而来,年纪相对较大,难以适应新的传播流程和内容生产方式;在招聘新人上,很多区县没有设计相匹配的人才政策,建设和运维所需的全媒体人才“引不进、留不下”。湘西地区某县,融媒体中心招聘公告发出后,两个月都无一人应聘。学习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对新技术的领悟、对新变化的适应。平台开发的一些功能模块处于“休眠”状态,导致资源浪费;部分区县则把省级技术平台简单地视为“一键发布”的工具、放大内容传播的载体,未意识到这是一个“服务于服务”的综合平台。

    前瞻不到位,未来或缺位。对省级技术平台的未来形态,要有适配5G技术的前瞻性思考。5G时代的技术提升,将形成万物互联的生态系统。对于县级融媒中心来说,移动化的红利已经难以获取,而数据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还有深度挖掘的空间。这就要求省级技术平台必须坚持数据化、智能化、生态化、服务化和市场化的建设原则,坚持“拿来主义”开展战略合作,利用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成熟的技术端口,升级打造定制化机器学习平台,着手建立和培育有强大扩展性的云上生态,在内容路由、管理、推送以及安全性方面适应新的挑战,让云上的资源和产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加快新技术的验证和实际交付,始终保持平台的高效、实效。

    (作者系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兼新媒体中心总编辑)

    责任编辑:武艳珍

津云新媒体集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湖南实践
跨界融合·协同共治·多维联动
建设 “形神兼备” 的县级融媒体中心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 “破” 与 “立”
技术赋能、 人才赋能、 渠道赋能、 营收赋能
微博与县级融媒体的合作发展之路
县级融媒体中心系列标准解读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关键问题剖析
治理、服务、经营、专业:四重身份的关系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