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播音主持专业招生改革探析

● 姜 楠 《 新闻战线 》(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专业报考热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话题。招生这一环节是教育的起点,时刻关注招生的理念与方式,事关教育的成败。而对于招生的各大院校来说,招生多而就业率低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学校教育者。 

    播音主持专业招生中出现的问题

    从录取标准来看,该专业的招生录取因划归为艺术类范畴,所以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导致该专业招收的大多学生虽然形象、气质、声音俱佳,但文化素养并不高。而现如今受众需求多样而复杂,要求主持人不光要养眼,更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好还能精通一门专业知识。

    从就业情况来看,有招生就必然面临就业,毕业生从事对口专业的就业率极低,而媒体提供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并不少,实际则是因为大多数毕业生难以胜任岗位的要求。这表明现有的专业招生模式,不能满足受众和市场的要求,教育者必须要转变观念,重建招生模式。

    播音主持专业招生改革的具体建议

    严控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数量

    为提高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整体素质,应严格审核院校资质,对于中等学校因学历层次过低、民办院校因对其监管幅度无法覆盖,应当限制其招生。经审核合格的院校应有以下几类:

    传媒、纯艺术类院校。这类院校的优势是,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环境去完成该专业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升和语言内外部技巧能力、表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含有艺术专业的综合性院校。优势是既具备或文或理或工或医等专业的强大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氛围。

    含有艺术类的高等职业院校、综合性院校的二级学院。这类院校有条件聘请较好的专业教师,能够与其他艺术类院校资源共享,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不同学历层次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学制三年,硕士研究生学历,招生院校为前文提到的第一和第二类院校。

    第二种模式:学制五年,本科学历,招生院校为前文提到第一和第二类院校。若继续深入学习,可考取学制三年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这种硕士研究生不同于第一种模式,是更侧重于播音与主持各方面的理论和美学研究。

    第三种模式:学制三年,大专学历,招生院校为前文提到的第三类院校。

    招生条件

    第一种模式:招收除播音主持专业外的各类专业的应届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年龄在22岁至35岁之间。具备该专业的基本素质,英语达到四级以上水平(其他语种相应等级),已具备一定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播音主持专业基本素质以及特长的人才。

    第二种模式: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专生,文理科均可,年龄在17至22岁之间。具备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素质以及特长的人才。

    第三种模式: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专生,文理科均可,年龄在17至22岁之间。具备播音主持专业基本素质及特长,具有服务意识并愿意为基层服务的人才。

    考试内容

    第一种模式:文化课考试按国家统一硕士研究生考核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为语文、外语和艺术概论。专业考试内容可为朗诵、评论、写作、口试(含试镜和其他专业能力介绍)及特长表演(内容不限)。考试进行二试甚至是三试。

    第二种模式:文化课考试参加普通高考,成绩要求达到本省高考的文或理科的本科录取线(在学生填报播音主持专业志愿外,还应事先选择并正常填报一个本学校有的其他专业),专业课考试内容可为朗诵、评论、口试(含试镜)及特长表演。

    第三种模式:文化课考试参加普通高考,成绩要求达到本省高考的文或理科的专科录取线。专业课考试内容同第二种模式。

    招生名额

    三种招生模式都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确定招生数额,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把关,杜绝为创收效益而扩大招生数量的情况。具体应根据学校的师资具体状况而定,学生与专业教师比例不得大于10:1。

    教学课程设置

    第一种模式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完成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课程。如汉语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基础训练、形体训练、表演、播音创作、播音学概论、文学史、文学写作、音乐欣赏、美术欣赏、戏剧戏曲欣赏、中外文学欣赏等课程。

    第二学年教学重点——完成学生专业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升。专业课如形象塑造、艺术播音、新闻播音、新闻采写、节目主持与采访、节目制作以及各种相关实践课程。文化课要加入美学及心理学课程。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教学重点——完成个性化培养,分专业方向、分类别、分班分组、分门类上课。采取“将各类别的教师请进来,或将学生送出去”的方式。第一学期学生可离校学习,由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行选择到各专业方向的实习单位去实习。例如分向为法律类,可将学生送至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结合播音主持专业深入的实践学习。目的在于毕业前巩固分向专业实践能力,确定就业方向。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教学重点——学生边实习边完成自己的专业分向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及毕业作品的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外语既是文化基础课,同时又是专业课。学生的口语能力要达到相应的水准,这也可作为专业分向的一类,如双语播音主持专业。

    第二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归纳为“2+3”形式,“2”代表着大学开始的前两年时间,学生要较系统学习文科或理科或工科或医学等其他专业(具体可参考教育部的学科分类表),也可选择除播音主持的其他艺术专业学习。在这两年期间,学生随其入学时已填报好的专业正常学习,如填报有机化学专业,录取成功后,学生将在该专业系统学习两年。“3”是指从大三到大五的三年时间,学生回到播音主持专业开始进行系统学习。三年的教学重点与第一种模式相似,不同点为它更偏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除最后一年的实习,在前4年的学习中,每学期学生必须完成学校邀请的专家进行的播音主持类的报告、讲座或交流等活动,每学期参与这部分的活动情况要记入学生的学分。

    第三种模式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完成学生的播音主持专业基础训练课程。如汉语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基础训练、形体训练、表演、播音创作、文学写作、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课程。

    第二学年教学重点——完成学生的专业修养和专业技巧课程。如艺术播音、新闻播音、各类节目主持与采访实践等课程;编辑、节目制作等操作能力课程。

    第三学年教学重点——完成学生的基层采、编、播的实践能力。深入工厂或农村实习,了解百姓的心声,真正反映百姓生活和需求,做出完整的节目,并作为毕业成绩的一部分,返校并完成毕业考试。

    招生改革理念的关键点

    提高文化课入学分数线。招生时应提高文化课门槛,精挑细选文化底蕴深厚的好学苗,增大学生成材的几率。

    精简招生数额。这有利于保证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扼制“跟风”、“创收”现象,真正为“求”而“供”,实现教育为社会所需的宗旨。

    适当推后招生年龄,易于培养出优秀人才。思维较成熟的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验丰富,其自控力和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效率自然更高。同时,其身上体现的主持人所需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普遍优于较年轻的学生。

    招生时提前分向,利于毕业生就业。学生入学前已经较系统学习了其他专业,入学后学生便有了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就业方向。当完成播音主持专业系列课程学习后,学生会将所学的两个专业结合起来进行实习,这样使随后的就业变得轻松。

    总之,在招生理念上,要以市场需求为指导,摈弃以往单一的选择标准,扩大选择范围,选拔文化底蕴与专业知识兼备的生源,并依据市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招生与教学,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播音主持专业既定的教育目标。

    (作者系长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讲师)

国外版权法规对中国媒体传播保护的启示
新媒介环境下受众广告信息接受研究
韩剧盛行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电视剧的启示
中国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留学生英语课堂
从经贸类新闻看英语新闻的词汇特征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从《法治在线》看法制类节目发展
“宅时代”下音乐期刊的出版策略
论体育期刊数字传播的发展趋势
微信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