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古巴:穷人的幸福感

古巴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天然的乐观主义与幸福感:人们拿着出了名的低收入,却有着不相匹配的高幸福指数。这似乎在提醒世人:有些时候,幸福指数与收入无关。

陈芬 《 人民文摘 》(

    每家每月一瓶食用油

    在赶走欧美殖民者后,菲德尔·卡斯特罗与他的好朋友切·格瓦拉经过不懈努力联手推翻了国内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并于1961年成立了革命政府。1962年,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经济、金融与贸易封锁,并实施禁运,物资匮乏的古巴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度以作应对。作为古巴计划经济的一大特色,配给制度采取国家补贴的形式,以象征性价格向国民提供日常用品。

    根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调查研究,从1962年起,每个古巴家庭每月凭购物本供应的食品和日用品包括:一瓶食用油、一袋洗衣粉,每人每天80克面包,每月2.7公斤大米,鸡蛋8个,黑豆900克,鸡肉900克,白糖1.4公斤,咖啡65克,巧克力粉70克,此外还有肥皂、香皂、火柴各一盒,外加7岁以下儿童的少量奶粉。这些配给品物价比在市场或商店购买要便宜得多。自这一制度实行以来,政府的配给标准在不同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适时提升。正是这一制度解决了数十年来古巴人的基本温饱问题。

    然而,古巴作为一个加勒比岛国,自身物资非常匮乏,80%的粮食和食品依赖进口,因此政府每年要掏出15亿~18亿美元的补贴,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美国长年的经济封锁与阻挠,外加上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得古巴失去了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盟友与伙伴的援助,古巴陷入了经济困境,国内实行的配给制度让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配给弊端日益凸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更是让古巴的这一境况雪上加霜。“穷则思变”,对于古巴来说,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似乎势在必行,而这一变革的发起人便是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

    2006年7月,经济学专业背景出身的劳尔从兄长老卡斯特罗的手中接过国家权力重任,成为古巴新一任国家领导人。上任之后的劳尔推行了一系列“更新生产模式”的经济变革。然而,对于一向在“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制度庇护下的古巴人来说,要适应政府的经济变革模式,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配给制令政府负担过重,同时又不能激发民众的积极性,但古巴民众对于取消生活必需品配给制的反对声非常高。因此,政府只得选择性地先取消几种生活用品的配给作为过渡。

    平均工资约20美元

    2011年1月,不堪重负的古巴政府开始陆续取消一些生活用品的配给,牙膏、香烟等非必需品政府不负责供应,完全由市场提供。而大米、鸡蛋等基本食品依然由政府低价供应。如果想多买,民众可以去自由市场,只是价格要高出2~3倍。

    政府取消配给,民众生活成本上升,但收入并没有增加,结果自然是生活压力陡增。自1994年古巴开始实行货币双轨制以来,古巴国内就一直流通着两套货币。一套是古巴比索(简称CUP,1美元约合25比索),这是普通古巴人领取工资、生活消费使用的主要货币,而发行于1995年的可兑换比索(简称CUC,1美元约合1比索)是外国人在古巴消费的主要货币。古巴人平均工资在20美元左右,约500古巴比索。如今,一块普通的肥皂要6比索,一管牙膏也要8比索。超低的收入,匮乏的物资,日渐增加的生活成本,使得普通古巴人的生活大多已经越来越窘迫。

    裁员带来优胜劣汰

    Mario夫妇是我在古巴租住的家庭旅馆的主人。除了在哈瓦那市区的这家旅馆外,他们还在郊区有一套房子。看得出来,他们在古巴算是富裕家庭了,不但有两处房产,家里还有电脑、电视机、电压力锅等家用电器。

    妻子Rosana告诉我,他们能过上还不错的生活得益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原来,Rosana是一名教师,Mario曾在政府工作。虽然工作还算体面,但两人工资都不高。两人结婚9年,有2个孩子,都在上小学。2011年,政府为了精简机构,进行了大裁员,而Mario就是那不幸被裁掉的一分子。家里顿时失去了一半的经济来源,陷入了困境。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两人把政府分配的房子腾挪出一两间来做私人旅馆,主要针对外国游客。同时,凭借着曾在政府旅游部门的工作经验,Mario很快找到了一份导游的工作,这在古巴算是一份收入相当不错的工作。很快,日子便有了起色,家庭收入不断增多,不但添置了家电,还在政府解禁私人房产买卖后于去年购置了位于郊区的那套房子。

    相比之下,Rosana告诉我,她的表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同样从政府部门被裁员的她,至今还没找到工作,除了政府的基本配给外,没什么收入来源,家里一贫如洗。

    2010年9月,古巴政府决定在5年之内从政府和国营企业中裁员100万人,这在总人口1100万的古巴曾引发轩然大波。不久,政府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放开对178种私营经济的限制,鼓励下岗的政府和国有企业员工从事个体户、自主创业。政府或国有企业职工在下岗后的第一年可以享受到国家支付的这一年的工资,但此后政府就概不负责了。

    这意味着下岗后的国有机构人员如有一技之长,则可选择从事个体户;而没有一技之长的,如Rosana的表姐,在下岗一年后,将面临困顿的境遇。

    出租车司机的幸福

    Manuel是古巴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30岁的样子,和其他古巴人一样,乐观开朗,幽默健谈。笔者一到古巴走出何塞·马蒂机场就上了他的出租车,刚上车,他扭过头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问我想用什么语言交流,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还是葡萄牙语?我惊讶不已,问他这些语言是否都会,在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后,心生佩服之余,更多的是好奇:一个会多国语言的人才怎么会做出租车司机呢?难道是因为高工资?于是,我索性在路上和他聊了起来。当他告诉我他每月的工资只有25美元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原来古巴的出租车分国营和私人两种,Manuel是国营出租车司机,只有基本工资,没有外快,收入跟私人出租车司机没法比。

    “为什么不自己买辆车营生呢?”我急切地问道,“买车?太贵啦!起码要好几千美元呢,我根本没钱买!以前不能买,现在可以买了,可是这对于我又有什么差别呢?”他无奈中带着调侃的语气回答我。实际上,古巴政府也是到2011年9月才颁布法令,允许私人自由买卖汽车的。

    然而,Manuel跟我说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跟其他人相比,环境不错,还有空调,在古巴工资也不算最低。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2014年1月8日起,古巴实施出租车管理新规,古巴出租车公司的司机可以与公司签订承包合同,由国企员工变为个体经营者。Manuel或许跟以前一样,还是一个国营出租车司机,或许他已经成了承包国营出租车的个体经营者,又或许他现在已经能买上一辆老爷车成为开私人出租车的个体经营者呢。他应该还是幸福的吧?

澳大利亚站上反恐风口
德国的“七圈半精神”
美国兴起“工匠运动”
精致的瑞士人
阿根廷:别样的南美浪漫
英国的天鹅官
俄罗斯的家庭、爱情和忠诚日
古巴:穷人的幸福感
南非一夫多妻制的真相
韩剧:潜入朝鲜的“特洛伊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