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德国的“七圈半精神”

班玮 《 人民文摘 》(

    与一位德国职业教育专家交流,聊起从国内工程师那里听来的故事:中国一个著名企业引进一批德国设备,装配说明书上写明某处螺钉要拧七圈半。中国技工实际装配时有时拧七圈,有时拧八圈,并告诉监督装配质量的德国技术人员:感觉紧固程度差不多。德国人说,那不行,规定七圈半就得七圈半。这是德国本土设备装配长期总结的最佳紧固度。

    我本只是随口说起,没想到这名德国专家很认真地强调:这恰恰是德国职业教育要让学徒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灵活性和创造性是产品研发阶段允许和鼓励的,但生产实施过程必须一丝不苟。

    德国职业教育传授给技工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容不得一点“灵活性”。不光普通技工如此,德国培养的技师更甚。技师职责之一是保证产品质量,按职教专家的说法,技师头衔本身就会促使他对操作马虎零容忍。

    试想,一辆汽车有那么多零件,如果每个零件组装都有点小误差,那么整车质量不过关就不足为奇了。桥梁、楼房刚建不久就坍塌,是否也有建筑工马虎、工程监管人员缺乏职业素养和不严格照章办事的原因呢?

    这位德国专家在华参与职教合作已有7年之久,免不了谈及一些在华亲历的遗憾。

    比如,一些参加联合培训的中国技工到德国企业实习时,德方评估其技能优秀程度甚至超过德国工人,但是一些中国企业家和职业学校,往往并未足够重视技工的实际技能,而只看重技工的证书。

    还有,他在中国一些汽车厂明明看到生产线上有质量监管人员,但最终出厂的汽车仍存在一些肉眼都能发现的质量瑕疵。这些汽车如在德国投入市场,根本就不会有人买。他认为这是技工和质量监管人员的职业能力问题,更是相关人员职业培训的质量问题。

    他还提到,德国产业工人的一个重要职业素养是有很强的企业认同感,类似于我们说的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他们认为,自己尽职尽责关乎本企业产品质量和销路,也就是关乎企业形象和自身形象。他认为,这种认同感是中国不少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还未重视培养的一种素质。

    从企业家到工人,从职业教育机构到质量监管部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以说是贯穿德国实体经济各个环节的重要软实力。德国制造质量过硬的基础,是德国制造人才过硬。或许正因为如此,德国政界人士不断强调,应用型专业人才短缺会威胁德国实体经济竞争力。

    各国国情不同,工业发展阶段有别,照搬德国经验未必有效。但是中国工业化要升级换代,把好各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是关键因素。借鉴国外经验,不应只学习形式,更应学习其中的精髓。

澳大利亚站上反恐风口
德国的“七圈半精神”
美国兴起“工匠运动”
精致的瑞士人
阿根廷:别样的南美浪漫
英国的天鹅官
俄罗斯的家庭、爱情和忠诚日
古巴:穷人的幸福感
南非一夫多妻制的真相
韩剧:潜入朝鲜的“特洛伊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