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关注

新闻战线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提高理论宣传实效性 探索理论传播新形式

——学习时报《学习评论》栏目的实践与思考

许宝健 《 新闻战线 》( 2021年12月01日   第 03 版)

    学习时报把及时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评论工作的第一要务,对重要思想条分缕析阐释,对模糊认识深刻辨析说理,对错误言论勇于批驳亮剑。做互补文章、不做同题评论,在大主题下做出新意、在差异化中做出特色,以吸引力发挥影响力。

    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作为中央媒体中唯一一份以理论宣传为主旨的报纸,学习时报《学习评论》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殊荣,充分表明了社会各界读者对《学习评论》栏目的关心关注、新闻界同行对理论报纸做新闻评论的支持认可,同时也是对学习时报这份年轻报纸和这支特别能战斗队伍的肯定。

    创办历程

    学习时报创刊于1999年9月17日,是在即将跨入新世纪、全党开展“三讲”教育活动的时候应时而生的,也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20多年来,学习时报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引导思想舆论,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步伐,深切关注当代社会变革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党的理论武装和干部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时报创刊时是周报,2016年改为周三刊,在保留理论宣传特色的同时,新闻性和时效性大大增强。如何把理论性和宣传性结合起来,既提高理论宣传的时效性,也探索创新理论传播的新形式,是我们面临和思考的新问题。《学习评论》栏目创办于2016年9月15日,评论文章篇幅大都在1500字左右,以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宗旨,以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设置选题、阐发议论,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及学理支撑,视角独特、文风朴实,受到党员干部的广泛好评,转载率、影响力稳步提升。

    截至目前,该栏目已刊发评论文章800余篇。许多文章刊发后,被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转载,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转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平台和众多自媒体也大量转载,常常引发网络热议和评论热潮。

    特色坚持

    报纸的新闻专栏,是指报纸固定的版面、以特定栏目名称出现的一种专栏形式。打造与报纸定位相一致的新闻名专栏,对于提高报纸的品位与知名度具有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份报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也来自特色品牌栏目。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

    自创办之日起,《学习评论》栏目紧紧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在新时代大背景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主题下精心谋划、精心选择适合学习时报阐释的评论题目,许多评论文章的主题和题目直接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把及时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评论工作的第一要务,不做同题评论,要做互补文章,在大主题下做出新意,在差异化中做出特色,更好发挥影响力。

    2018年8月21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我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策划了一组评论——《信心、民心、人心、同心》《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刊发后,许多读者表示印象深刻。

    刊发全面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系列采访实录是学习时报的光荣使命,河北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开始的地方,他的一系列实践和论断今天仍有重要启示意义。《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在学习时报刊发后,2019年4月10日起,《学习评论》栏目连续刊发5篇评论——《领导干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要做行动者奋斗者实干家》《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清廉为政才有人格魅力》《作风建设要敢抓敢管》等,发挥了很好作用。

    2019年,党中央作出重大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6月开始,《学习评论》栏目同步撰写刊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评论员文章,例如,《理论宣传要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心里做》《切实把握群众思想脉搏》《以恒心坚守初心》《为什么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等,收到良好宣传效果。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时报2月17日起连续刊发三篇评论《要在“统筹”上做好文章》《要在“分类”上下大力气》《要在“精准”上多出实招》,及时准确传达阐释了中央精神。

    这些系列评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观照党员干部读者的共鸣需求,找到若干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切入点,用短小精悍的篇幅、真诚可感的表达,体现了学习时报评论的风格和特色。

    坚持评论的“理论味”

    学习时报是一张理论报纸,在理论传播上做了一些探索,评论如何体现“理论味”,如何让有“理论味”的评论成为理论报纸的特色,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学习时报的评论,必须要有政治高度,同时也必须要有理论深度。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从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出发,阐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领域的新问题,阐释关系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重大问题,阐释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们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为导向,“评”“理”结合,既体现权威性,也体现专业性,这样,无论是对重要思想条分缕析阐释,对模糊认识深刻辨析说理,对错误言论勇于亮剑批驳,都增强了说服力。

    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一直是学习时报理论宣传的一个重大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今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仅有一般性的理解是不够的;作为评论文章,仅有一般性的强调和要求也是不够的,必须针对疑虑和困惑,把问题讲清楚、讲透亮,以“评”说理,以“理”服人。报社评论员撰写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什么要完整准确全面?》《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检验政治领悟力》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10月22日刊发的评论文章《我们为什么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在有限篇幅内做了深刻阐述,产生了广泛影响。

    坚持在重大节点及时发声

    《学习评论》同样追求新闻时效性,坚持在重大节点及时发声。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在中央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大会议召开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发布后,在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发生后,都能听到《学习评论》的声音。

    作为一张理论报纸,我们发挥评论优势,在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不缺位,以评论之长,补现场报道之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刊发了一批短平快的评论,《着力发挥好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党员干部要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理性、科学、责任决战疫情》等评论文章,第一时间做出疫情防控正面宣传,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疫情防控进入持续阶段,受众对媒体宣传的深度广度要求进一步提升,我们继续组织刊发了《做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舆论引导工作》《共同命运需要一致努力》等评论文章,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评论的针对性

    学习时报最大的读者群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因此必须针对我们的特定服务群体办好报纸、做好评论。《学习评论》栏目创办后刊发的第一篇评论文章《学习的力量》提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学习时报办好《学习评论》,引领党员干部学习之风,是我们的主责主业,也是我们办报的一条主线。专栏自创办以来,以“学习”为关键词刊发的评论很多,如《学习黄大年做合格党员》《深入认识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要求》《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思想上作表率》《中心组理论学习要增强理论味》《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从学习最新教材中汲取成长力量》《解决实际问题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正确地学习党史》《发挥好红色基因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等,这些文章深切关注当代社会大变革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抓住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坚持改文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232篇评论,这些评论只有三五百字,但主题鲜明,论述深刻,文风清新朴实,是我们办好《学习评论》的榜样。到中央工作后,他对领导干部改进文风明确提出了短、实、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文风的指示精神,是我们办好《学习评论》的根本遵循。

    党报评论承担着宣传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职责,毫无疑问要体现政治性、权威性和思想性,同时也要在增强可读性、亲和力、感染度上下功夫。评论作用发挥是有前提的,即读者的接受度,《学习评论》栏目坚持俯下身、沉下心,说实话、动真情,不断探索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章,让读者乐于接受、愿意阅读。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我们先后刊发了两篇评论文章《1800》《1800和1800》,主要关注在脱贫攻坚斗争中牺牲的1800多名同志和张桂梅同志办女子高中走出的1800多名大学生。文章以数字作为题目,另辟蹊径将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联系在了一起,以小切口表达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这个大主题,刊发后有读者表示,起到了“直抵人心的作用”。

    传播创新

    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既是对我们做好评论工作的鼓励,也是对我们进一步办好《学习评论》的激励。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更要不断创新,做好党报评论宣传工作,在创新话语体系话语方式上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断创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

    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是《学习评论》的首要任务,也是贯穿学习时报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在讲深讲透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学理基础、理论品格、实践要求的同时,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拓展评论视野,不断探索评论形式,不断丰富评论切入角度,是我们下一步着力的方向。

    今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要求。《学习评论》选择了一个独特视角进行阐释——《让汉语更多地“进入”英语》。文章指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面临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就是语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全球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但要取得和英语一样的地位,无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也不是无可作为,不仅不是无可作为,而且应该大有作为,这个作为不是“硬”作,而要“软”作,更要“巧”作。其中,让更多汉语“进入”英语,就是一个可以选择的路径。《学习评论》刊发《千万不能小看“taikonaut”这个词》,结合汉语进入英语并在国际媒体报道中被广泛使用的中英文词“taikonaut”的成功,再次论证了汉语“进入”英语的可行性。

    进一步改进文风打造精品评论

    改文风是一项恒久任务,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评论栏目是党报文风的窗口,特别是理论类评论文章,容易陷入空话、套话的窠臼,要么照本宣科、高高在上,要么故作高深,云里雾里,既少触及实际问题,也难回答群众关切。文风不正实际上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新闻界的反映,我们必须从政治上看待文风问题,在评论创作中时刻警惕不良文风的侵袭,让我们的评论对读者、对群众更有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

    我们已经制定改进文风行动计划,并以《学习评论》为突破口,在总结十大不良文风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改,力争在一个时期内改出成效、改出新面貌。编辑面对一篇评论稿件,在主题和观点之下,首先要看有没有新角度,取没取新材料,用没用新表达。评论的姿态应放低,避免出现“必须”“要”等居高临下的硬词语。

    发挥名专栏引领作用

    学习时报一直十分重视栏目建设,近年来又提出“以栏目带版面,以版面带报纸”的办报理念,除一版《学习评论》外,各版都陆续打造出一批有影响的栏目。我们将以《学习评论》获奖为契机,学习他报经验,查找自身不足,进一步把评论栏目办好。同时,在学习时报内部,发挥好名专栏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栏目品牌化进程,让一批名栏目尽快成长起来。

    加大新媒体传播力度

    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报纸评论工作要有互联网和新媒体思维。一篇好的评论文章,通过网、号、端等新媒体传播,会产生乘数效应,会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10月13日,《正确看待和使用“不粘人”干部》评论文章刊发后,学习时报公众号及时进行推送,阅读量很快超过10万,同时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多个公众号转发,阅读量都超过10万。有的省级党报还刊发相关评论文章,展开讨论,形成了社内社外全媒体联动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顶层设计、流程优化、平台再造,进一步丰富传播形态,加快报、刊、网、端、微等融合力度和一体化发展,让思想理论宣传即时可触可及、更加好看耐看。

    加快评论人才培养

    当下,纸媒最大优势在于多年铸就的品牌优势,最大竞争力在于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要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鼓励编辑发挥聪明才智打造名专栏,同时也要用好社会资源特别是相关权威部门的作者资源。

    目前,《学习评论》已经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既有报社自己培养的评论作者,也有从事党的理论研究宣传工作的专家学者,还有相关领域的领导干部。但是总体来看,评论人才还是短缺的,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评论人才培养力度。

    (作者系学习时报社社长)

    责任编辑:武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