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关注

新闻战线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多献强军策 当好瞭望者

——解放军报《长城瞭望》栏目的创办实践与思考

辛士红 《 新闻战线 》( 2021年12月01日   第 03 版)

    注重思想性,用真知灼见释疑解惑;注重指导性,用工匠精神助力强军;注重针对性,用敢言善言回应关切;注重可读性,用创新表达扩大影响。《长城瞭望》栏目始终紧跟党、国家和军队大事要事,举旗定向、强势发声,释疑解惑、凝聚共识,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旁征博引、文风活泼,为新时代党报评论的转型重塑与守正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贵在出精品、树品牌。观点竞争的时代,树立精品意识、打造评论品牌,越来越成为主流媒体扩大影响力、传播正能量的有力武器。2012年底,解放军报首次推出评论专版,《长城瞭望》作为重点评论栏目,定位精准、特色鲜明,积极为“学强军思想、干强军事业”鼓与呼,推出不少精品力作,在全国全军产生了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殊荣。

    注重思想性,用真知灼见释疑解惑

    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评论最能体现媒体立场、水平和品位,是引导社会舆论最直接、最有力的新闻体裁。面对“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崭新时代,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如何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打好舆论斗争的主动仗?评论专栏的编辑、作者不能“书生论政”,而应该心系“国之大者”、立志“以文报国”,以更大的担当、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政治站位,竭尽全力为强国强军事业“担道义”“著文章”,积极抢占属于我们的思想高地,无愧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思想是智慧的花朵、是时代的强音。评论作为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和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是靠思想来引领舆论、指导工作的。写评论归根结底是拼思想,思想的高度,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评论员的水准、决定着评论文章的成败。这也是《长城瞭望》专栏取舍、编辑稿子的首要标准。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今年7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要“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评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一切努力、一切方法、一切评价都要围绕人展开。疑者,思之结也;惑者,虑之困也。越是思想困惑,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庖丁解牛式地剖析和穿云破雾般地洞察,越需要党报发出权威、理性、建设性声音,发挥“定海神针”作用。

    互联网时代,战友之间、官兵之间,沟通不畅甚至难以沟通的现象并不鲜见,正如网上的一句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低头玩手机。”对此,《长城瞭望》以“今天,我们该如何沟通”为主题,刊发5篇署名评论:《一张“婆婆嘴”遇上“果取关”》《板着“扑克脸”解不开“表情包”》《只凭“套路深”打不开“屏蔽门”》《不带耳朵就用不好嘴巴》《一言不合就要拉黑吗》。这组评论说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道理,一些部队专门组织干部骨干学习研讨。

    “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评论的力量不在于华丽的词藻、堆砌的材料、寻章摘句的炫耀,而在于用真知冲击成见、用思想唤醒光明、用共识推动进步。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评论,能够帮助读者拨云见日,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事物本质;能够帮助读者洞幽察微,在全局中“谋全域”,在长远中“谋一程”;能够帮助读者在细微之处谛听时代的心音,“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能够帮助读者推开一扇窗,视野为之一新、观念为之一变。2017年4月18日,习近平主席接见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主官,并对各单位发布训令。《长城瞭望》及时刊发“寄语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系列署名评论,从首责首任、重组重塑、合力合心等方面,寄望这些单位牢记训令、忠诚使命,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姿态,把自己锻造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精兵劲旅。

    注重指导性,用工匠精神助力强军

    1950年,邓小平同志在《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突出的方面要集中力量,有的时候用整版来登,用一个月时间,发表一连串的评论、社论来宣传和贯彻。《长城瞭望》专栏的突出特点就是系列署名评论多,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策划,推动一项又一项具体工作。

    评论写作的第一关是选题,最难的也是选题。一位外国专栏作家在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说:“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定要评论什么。”《长城瞭望》的选题主要来自策划。策划的过程是思想碰撞、观点聚焦、确立选题的过程,在七嘴八舌中把思想的线团一点一点理清,在“肯定—否定—肯定”的良性循环中,把思想的刀锋打磨得愈加锋利。陈云同志总结自己的决策方法是:交换、比较、反复。选题同样需要从诸多新闻、论述、工作动态、思想碎片中,披沙拣金、去芜存菁。提高选题能力,核心就是能够从众多话题中找到最适合栏目的选题,从众多角度中找到最适合栏目的角度。有些选题地方媒体可以评,而军队媒体不能评;有些选题过去不能评,现在可以评;有些选题网上可以评,传统媒体不能评;有些选题不管地方媒体评没评,军队媒体要及时发出声音。

    《长城瞭望》栏目创办以来,编辑队伍有进有出,责任编辑一期一换,但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准,这与重视选题策划密不可分。当年作为编辑的夏衍,曾把自己喻为厨子,把读者尊为主人,把维护主人的健康视为天职。他在《做厨子不易》一文中指出,作为一个厨子,重要的还不止于技术而应该是还有一个心术的问题。不偷工减料,不懒得出去采办。而随便买些烂鱼臭肉乃至有毒的东西来伤害主人的健康,这是作为一个厨子的天职么!……编辑们以工匠精神搞好选题策划,一个选题就是一条强军之策,一篇评论就是一束思想火花,从源头上解决了“评什么”的问题,减少了“来什么稿发什么稿”“写什么稿发什么稿”等消极被动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为军队服务、为军人服务,这是解放军报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如何发挥好中央军委联系广大官兵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何当好广大官兵心目中“不见面的指导员”,这是编辑和作者寻找选题的突破口、取舍选题的铁标尺。《长城瞭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紧跟大政方针,紧盯工作进程,紧贴官兵思想,在吃透“两头”上下功夫,力戒脱离官兵、脱离实际、脱离生活。

    近些年,《长城瞭望》先后围绕“坚决服从军队改革大局”“关注陆军合成营建设”“从抗疫斗争中汲取奋进力量”“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等主题,刊发数百篇精心策划的署名评论。其中,关于练兵备战的选题就有10余个系列近百篇文章。这些评论,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既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通俗化地予以解读,又有力推动了部队建设、凝聚了强军力量。

    注重针对性,用敢言善言回应关切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益精。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历来是评论关注的靶标。加里宁说过:“如果你讲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即使你讲得很平常,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因为你拨动了社会上绷得最紧的弦。”凡是问题所在,必然是矛盾所在,也必然能牵动人心。“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对准问题发力,才能有的放矢、一剑封喉,才能引发共鸣、形成共识,才能凝聚力量联合行动、集中智慧寻求对策,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助益强国强军。

    《长城瞭望》栏目关注的都是涉及强军兴军的战略问题、制约部队发展的瓶颈问题、官兵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这种问题意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问题曝光,不是为了宣泄义愤,而是为了因势利导;不是为了一人一事,而是为了寻根探源。2018年,尽管全军纠治和平积弊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一些顽症痼疾仍未彻底根除。如,搞繁冗拖沓、虚转虚耗的“和平套路”,搞图形式走过场的假把式演训、低层次备战,搞选人用人上的“和平官”标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长城瞭望》以“在严抓练兵备战中推动积弊纠治走深走实”为主题,刊发9篇评论,深剖问题根源、探讨应对之策。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讲:“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在“以好的作风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系列评论中,评论员敢于把问题摆在桌面讲、挑在刀尖攻,推出《决不允许搞假大虚空那一套》《决不能为了调研而调研》《决不允许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决不允许搞纸上整改虚假整改》,如同4篇战斗檄文,起到了猛击一掌、振聋发聩的效果。

    在转型期的中国和中国军队,发现和提出问题很容易,但要引导官兵正确看待问题并非易事。评论员不能为了满足表达的快感而人为地扩大情感上的对立,也不能只提出问题而不提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论。评论坚持问题导向的目的,是为了帮忙而不是添乱,是为了鼓劲而不是泄劲。针对正风肃纪和军队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慢作为、不作为、假作为现象,评论员深挖其思想根源,把手术刀对准“改完再说”的心态、“不做不错”的想法、只表态不落实的积习等6种病灶,精准发力、正本清源,较好地提振了官兵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评论的价值,体现在“解释好”上,更体现在“解决好”上。

    专栏曾围绕“激活基层内生动力”推出《偏离中心怎能凝聚兵心》《捆住手脚怎能施展拳脚》《不卸包袱怎能轻装前行》等6篇署名评论,深入剖析基层建设中遇到的矛盾问题。一位军委首长专门作出批示,认为这组言论组织得很好,要求部首长和机关各部门“透过这6篇言论所反映的问题,反思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解决问题需要集中火力打“歼灭战”,有时还需要锲而不舍打“持久战”。《长城瞭望》随后又推出了“新时代‘基层建设十问’”“激发强军中的‘士官力量’”系列署名评论,形成了波次推进、层层深入的舆论态势和工作导向。这启示我们,评论不能自说自话、孤芳自赏,而应在追求“一炮打响”的同时,乘势“一追到底”,在推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实现评论价值的最大化。

    注重可读性,用创新表达扩大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评论,不但改变了评论的表达样式、逻辑结构、文风特征,而且极大拓展了评论视域、丰富了评论种类、扩大了评论影响。传统的党报评论,再也不能像“三娘教子”那样说教,要改进文风、创新表达,努力把“楷体字”写在全媒体大平台上。

    作家秦牧曾说:“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写文章大抵需要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一般五个要素并用,才能写出斑斓多姿的文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是这样,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也是这样。评论固然要说理,但如果仅止于说理,就像十八般兵器仅会用一种,对阵时怎能不捉襟见肘、英雄气短呢?

    《长城瞭望》栏目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主题重大、紧贴中心、旁征博引、文风活泼等,名言警句和典故事例俯拾皆是,权威论述与“草根”语言巧妙结合,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感染力。从文风上看,有的气势恢宏,有的优美生动,有的简洁明快,有的风趣幽默,有的俗文俚语点缀其间、诗文典籍信手拈来,有的在讲故事、摆事实中凝聚共识,在大白话、大实话中解惑释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评论观点再独到、材料再丰富,如果不讲辞章,行文拖沓、语言无味,照样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套话的背后是思想上的懒惰,空话的背后是思考上的乏力。语言的丰富多彩是思想丰富多彩的反映。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很难写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

    《“职务恐慌”岂能大于“本领恐慌”》《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抱怨“官不逢时”》《只凭“一张寡嘴”可不行》《“唱高调就是官僚主义”》《别干那些让人戳脊梁骨的事》等署名评论,观点鲜明、辣味十足,鞭辟入里、激浊扬清。2019年春节前夕,栏目以“感悟军营‘年味儿’”为主题,为奋进在强军路上的战友送上一份问候和温暖。从评论题目就可以感受到清澈的爱、真挚的情,如《团圆,一桌魂牵梦绕的年夜饭》《牵挂,一串情感编织的中国结》《奉献,一首唱给祖国的迎春曲》《警惕,一盏护佑安宁的长明灯》《清新,一缕染绿军营的杨柳风》等。

    文风是作风的体现,生活是生动的源泉。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下始有奇气。”评论的生命力来源于火热的社会实践,在办公室坐而论道、冥思苦想,势必胶柱鼓瑟,写不出好的评论作品。正如一位资深评论员所说:“亲尝苦乐悲欢,才能道出悲欢苦乐;体察生活艰辛,才能说出艰辛生活;经历英勇悲壮,才能写出悲壮英勇。”评论编辑和作者既要“坐得住”,甘把冷板凳坐热,还要“下得去”,按照“走转改”要求,到基层撷取评论素材、捕捉评论灵感。2018年,一大批00后新兵参军入伍,《长城瞭望》的全体编辑深入新兵部队调研,推出“关注00后新兵”系列评论。这些来自基层一线、带着露珠和泥土的评论,有感而发、言之有料、生动鲜活,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更具冲击力和生命力。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评论编辑室主任)

    责任编辑:陈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