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服务能力、 互动逻辑与内容创新

王文坚 《 新闻战线 》(

    贴近时代潮流,创新表达方式,扬子晚报以强参与、高颜值内容覆盖受众,持续生产原创内容精品。与此同时,对标国内先进,进一步做强自有移动平台,实现队伍整体转型。

    在当今的传媒环境中要保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从表层架构来说,必须做到视频化、年轻态,从深层次来说,要提升媒体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江苏第一都市类主流融媒体,扬子晚报目前的全媒体平台用户超过3500万,包括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扬子晚报网、扬子读写网、扬子晚报微博、扬子晚报微信、扬眼APP以及扬子头条APP等“一报两网两微两端多平台”,聚集起了一个庞大的多元化、高端化、跨代际的阅读群体。我们自称为一头“牛”和七只“羊”。2018年,扬子晚报总收入3.12亿元,报表利润逆势增长26.18%。

    贴近时代潮流、创新表达方式,做好特色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和时政类订制服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将“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主题宣传。早在3月,由江苏省文明办主办、扬子晚报读写网承办的“在国旗下成长”征文活动正式启动,我们制作了专题H5、小视频、长图等征文系列宣传产品,在扬子晚报全媒体平台推送,共收到小学至高中学生征文投稿10.6万余篇。4月24日,由扬子晚报携手多家单位发起的“青春共读七十年·追梦奋进新江苏”书评大赛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盛大启动。阅读经典书籍,投稿写书评,就能赢取万元稿费,目前还在火热进行中。6月6日,由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扬子晚报联合主办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正式启动。通过琅琅上口、创作立意高、内容实、诗意浓的精品诗作,宣传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江苏70年来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生动实践。

    另外,与江苏省水利厅主办的“寻找身边的河湖卫士”评选、与淮安市政府合作的中国食博会宣传等活动也都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扬子影业公司共出品各类城市形象宣传片、招商片等13部,还尝试制作了不同诉求的企业推广短片及微电影,涉猎范围越来越广。我们策划组织的三大品牌活动:江苏美丽经济高峰论坛、乡村文明实践中心高峰论坛以及乡村振兴百镇高峰论坛,为地方政府提供订制服务,分别做出了较大的区域影响。

    2017年6月,扬子晚报经过层层遴选,被确定为承担江苏政务服务网内容维护的唯一媒体单位;2018年,通过竞标,就“江苏政务服务网运维推广”项目达成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同年9月29日,与南京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就“南京政务服务新媒体运营推广”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江苏政务服务网访问量超过5.6亿,APP下载量超2621万,注册认证量达613万。今后要继续对这些平台加强研究,既完成好政府采购服务,又发挥好这些平台的作用,与扬子晚报既有全媒体平台一起,在传媒智库化和聚合民意民智、参与地方立法等方面承担更多沟通对话功能。

    拥抱新技术、掌握互动逻辑,以强参与、高颜值内容覆盖受众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推出的“走进新时代 共植希望树”新媒体交互产品,以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视频图文方式进行呈现,让前方的采访内容素材、重磅会议消息和代表委员采访成为可以嵌入的“上树”内容产品。“希望树”每天随着内容的增加蓬勃生长,用户点赞“小太阳”更会给它的生长输入新能量。这一融媒体产品共获网友点赞1.9亿次,全网总流量破4000万,被誉为“看会神器”。今年全国两会,我们又创新推出了“奋斗新时代,放飞中国梦”的“情景式交互”融媒体数字产品。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产品页面,每位网友、每个“追梦人”,都可通过点击屏幕上的“我要放飞”按键,让承载着“中国梦”的热气球升空,并助推“梦想”越飞越远。参与的“追梦人”越多,承载梦想的气球就会飞得越远!最后,超过4500万网友参与“放飞”,热气球飞行距离超过50万公里。“梦想热气球”升空后,产品页面会带用户“进入”两会现场,及时感受两会盛况。

    直播是当下各新媒体平台争抢的重要战场,也是吸引年轻受众的利器。2018年,我们共推出320多场直播,累计观看数超过2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V”。今年6月7日上午,扬子晚报“高考首日4小时不间断直播”成为热门融媒体产品。南京苏州联动、6个直播点接续不间断直播,全媒体传播总量超6000万次。我们首次采用“超高清分步式”直播平台,不仅直播画质达到超高清的1080P,还可以分步式播放,按直播内容进行分段拆分,依次形成分步入口,整体直播与段落回放同步进行,多窗口菜单式呈现,提高了用户观看效率和舒适度。

    2018年是手机“无限流量”元年,新媒体传播进入“全民短视频”时代。8月底,我们成立了视频新闻部,至今共推出1000多条各类视频产品,主打的视频栏目《扬眼视频》变得更“养眼”了。2018年国家公祭日,扬子晚报集中打造融媒体产品,包括4集视频微纪录片《时间证人》,被人民日报、央视、《中国新闻周刊》、中青网等百余家主流媒体重点转载,扬眼APP点击量超500万,可见数据显示产品传播量突破2亿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扬子晚报等单位还联合推出“红色丰碑”——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全媒体行动。新中国成立70年来,诞生了大量英雄题材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主角大多都有生活原型。此次全媒体行动,邀请英雄的亲友、见证者、传承人、塑造英雄形象的文艺工作者,一起讲述真实的英雄故事,展现英雄家乡的发展成就,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目前已采制了讲述王杰、杨根思、钱壮飞、陈延年等十多位英雄故事的每部5分多钟的微纪录片,被学习强国平台首页推荐,目前总点击量已超1亿人次。

    关注社会热点、挖掘人文内涵,持续生产原创内容精品

    不管媒体格局怎样变化,提供精品内容始终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坚守舆论道德高地的职责所在。在舆论环境纷繁复杂的当下,主流媒体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挺身而出,敢于发声,彰显临风不乱、遇雨不浊的风范和秉性。

    原创新闻品牌“紫牛新闻”从2017年6月诞生后,生产量稳定在每天一篇以上,稿件经常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等中央权威媒体转载。在第2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记者宋世锋采写的 “紫牛新闻”《〈柳叶刀〉说多吃主食死得快、多吃肉更健康?紫牛真相哥来了》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和传统报纸深度报道不太一样的是,“紫牛新闻”从诞生之初就是为新媒体平台量身定做,每篇报道一般都配有独立短视频。现在,紫牛视频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阅读量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视频屡见不鲜。去年,单篇最高阅读量超2.9亿次,另有两篇超过1.4亿次;《男子用油画将女儿画成中式仙女 3年来完成15幅作品》阅读量9994.5万次;独家视频《“我是不是受伤了?”民警制服嫌疑人才发现自己被割喉》阅读量7680万次。今年,最高单篇阅读量已达到5.9亿次。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欧梵说:“文学的创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既有的文化传统里面找寻新的资源,或者说把旧的资源用种种方式变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段话对媒体的融合创新同样适用。围绕着时政、教育、文体和健康等民生热点领域,我们设立了12个工作室,争取在内容创新方面迈出更大步伐。除了上面介绍的“紫牛”,还有政经八摆、重案组、名医团、少年志、过足瘾、科技牛咖、辣油君、新面孔、名家艺谭、微史记等。其中,微史记主打记者原创的文史稿件,注意用现代人视角重新解读历史人物和事件,受到读者的欢迎。前不久,《谁为朱元璋整的容》一文成为网络热点,点击量超百万。

    我们精心打造的系列副刊,网罗天下、锐读周刊、心理周刊、成长周刊等形成了每周系列的人文内容。被称为美国文化之父和美国孔子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文艺的爱好是一种无法毁灭的本能。太生活化了也就没有艺术了。尽管目前我们处在过于生活化的现实场景中,但要坚信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的古训,用责无旁贷的精神唤起民众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喜爱。继2014年推出为期一年多的《长江岸边说六朝》原创历史讲座之后,我们最近又在用全媒体方式连载连播《江南百家姓》系列原创人物故事。

    教卫部通过全省青少年征文活动和品牌赛事——扬子晚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受到中小学生的高度关注,今年我们又对扬子读写网平台进行了升级更新。扬子读写网及读写网手机版还推出了《中高考公益直播课》 《大咖教你学古诗》《五分钟听美文》《名师节日课》等栏目,并与精心打造的精品《中小学生读写》杂志融为一体。扬子读写网服务融合平台入选2018年首届江苏省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最近,扬子读写网与少年志工作室联合发起“新时代,少年说”融媒体行动,将开展“少年爱国说”主题演讲校园行等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

    对标国内先进,进一步做强自有移动平台,实现队伍整体转型

    从年初开始,扬子晚报即在集团的支持下借船出海,与国内较成熟的新闻APP“封面新闻”达成技术合作,上马“紫牛新闻”APP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编委会对比国内一流的新闻客户端,分析比较优势、劣势,不断讨论方向和路径,明确“紫牛新闻”的定位,并以此为契机从组织架构、考核机制、内容生产、技术支撑、思维模式、产业生态等方面带动融媒体全方位重塑。“紫牛新闻”APP将以版权生产商为顶层设计,走精品内容生产路线,注重公信力,架构情报网,对热点新闻做到快速反应,打造国内一流的原创深度和重要新闻集散地。我们明确,面对信息过载的时代,“紫牛新闻”客户端的特色不是大信息量,而是独特视角。

    强抓“重新闻”。加强优势内容生产,做出“牛”新闻。集中精干力量,紧抓国际国内博眼球的热点新闻,强化对重大主题和热点新闻的选题策划采访,争取在初期抓一些爆款新闻产品,打响紫牛新闻客户端的知名度。

    巧做“轻新闻”。研究年轻人生活方式,对热门话题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打造轻盈的一手信息。用直播、10秒视频等方式,体现“记者在现场”“现场在手机画面里”的即时感,增强“紫牛新闻”现场感。在最短时间内推出跟进报道及相关产品,并制作带LOGO的精剪短视频、GIF图、效果图等,在更多渠道上传播。同时,把淹没在频道中的视频集纳起来,通过二次编辑,包装成独立的视频栏目。

    重视“互动性”。“无互动,不新闻”,互动是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网信办领导明确指出,为了防范评论风险而关闭评论功能是不对的,应该把评论区当做新闻的延伸,优秀的评论可以为新闻助力。“紫牛新闻”APP将设置《紫牛24小时》或《报料台》栏目,引导用户评论并展开互动。重视外部互动平台,继续用微博、微信平台带流量,做好话题运营,使优质内容获得更多推荐。

    经营“评论区”。“紫牛新闻”APP要发展评论员队伍,评出新闻本身的价值,增强读者的黏性,用精准到位的言论树立 “一言九鼎”的权威地位。同时,学习澎湃新闻的做法,设立《马上评》栏目,集纳网友精彩评论,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达出来,链接原文,进行价值观的二次传播。

    打造“拍客圈”。一部手机在握,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新闻的发现者。拍客是记者双腿的延伸、耳目的拓展,发展拍客,可以把以往的受众群变成现在主动参与的发布群,使发布平台变得更为便捷简单可操作。我们在APP内建立拍客频道,专门刊发拍客拍摄的内容。激励记者发展拍客,给付拍客更有吸引力的奖励。在技术允许的基础上,通过打赏的方式,让拍客获得收益,最终打造属于拍客的圈子。信息传播不仅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用户的依赖性也更强,UGC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进一步提升。

    挖掘“优质矿”。打造“招考部落”“紫牛慢读”等一批针对特定人群的频道。扬子晚报纸质版有很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牌栏目,涵盖新闻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医疗、副刊、军事等,在省内和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融合过程中,这些优势的产品可以带入更多互联网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包装推介,让“小”栏目形成“强”关注。 

    借力“大V号”。邀请网络热点大V入驻“紫牛号”,同时孵化有潜力的自媒体,实现相互引流。“紫牛号”不在多,而在于精。

    “始于颜值,止于内涵”,我们将不断创新,追求极致,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陈  野

审时度势、 善谋善为, 助力媒体融合走上 “快车道”
端网速度 纸媒深度 全媒呈现
技术赋能: 跨越文图到音影
服务能力、 互动逻辑与内容创新
努力打造广具影响力的创意型传媒
打造新型智能传媒,构建全新影响力
借船出海尝胜果,东山再起会有时
“四BAO” 连发, 建设一流新型城市主流融媒体
侧移注意力, 引燃爆发力, 守护竞争力, 收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