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自媒体时代,纸媒价值如何重构

● 李 中 《 新闻战线 》(

    传统媒体面临冲击与挑战,价值消减是不争的事实。纸媒何去何从已成为业界和舆论的关注焦点。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出路在于与新媒体竞争中共生、融合,通过重构价值获得新生。

    受众注意力决定新闻内容生产

    自媒体时代,如何让生产的新闻喜闻乐见,是衡量纸媒价值的一个重要特征。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的新闻都是由编辑部制造的,生产较为封闭,基本上是生产什么内容,读者看什么。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新闻生产已经完全去中心化,从信息来源到新闻采制到传播发布,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非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当下的传统媒体不能无视这种新闻制造的力量,将自己封闭起来,而是要想方设法挖掘这一巨大的新闻富矿,主动尝试开放新闻生产环节,探索和寻找与社会大众一起进行新闻生产合作的方式。

    2013年7月2日,原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刘建锋在新浪博客中发布了《独立记者征求后援》一帖,宣告正式启动众筹项目。他在帖子中称,准备以独立作者和社会问题观察者身份,用独立调查手法,选择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争议新闻人物以及重大内幕进行报道,一年完成4至6个选题。凭借自己过去从事调查报道的名声,他筹得了自己所需的资金,当年10月中旬,刘建锋署名“独立调查作者”的第一篇报道《平度超限战》出炉,这也是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众筹新闻。

    这一年的11月28日,我国首个众筹网正式宣告成立,至此中国的众筹新闻生产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众筹网发起者称,媒体记者或是自媒体人都可以在众筹网发起新闻报道计划,并筹集资金,如果在设定的时间内,资助款达到预期数额,这笔钱将用于资助媒体人开展报道或是调查。虽然中国众筹新闻还存在运行模式和合法性边界尚不清晰,但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媒体的新闻活动只有充分尊重受众和市场的需求才会获得认可。

    从这件新生的事物中不难看出,在自媒体风生水起的当下,纸媒的价值现在要根据用户的注意力,对新闻进行挖地三尺,从而最大可能地满足读者需求。

    从众筹新闻这一新鲜事件可见,在平台过剩的新媒体时代,对于受众而言,通过哪个平台观看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哪个平台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平台和内容数量无限扩张,信息严重过剩,而受众的注意力严重稀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竞争力的根本还是受众的注意力。 

    从快阅读到深阅读的过渡

    一直以来,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是我们的办报方向,办一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厚报也是读者和市场对报纸的期待,但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厚报在互联网时代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因此,当下我们应牢固树立不拼海量拼质量的理念,毫不犹豫地将信息的量让渡给新媒体,在信息的质上狠下功夫,把厚报办“薄”,将内容办“厚”,通过精心筛选和编辑,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读者,让他们花最少的时间看最想看、最需要的信息。

    南方都市报从2001年开始日出70多个版,号称“中国最厚的报纸”。2004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一期特刊,总计14叠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之最。那个时代,厚报给读者带来巨大冲击力,读者会觉得你了不起,各家报纸以厚为傲。时过境迁,现在再出100个版,200个版,估计读者也不会有太大反应,甚至不屑一顾,因为在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根本是你几百个版所无法比拟的。

    与信息海量内容一样,在信息的即时传播上,纸媒也无法与新媒体比拼,但可在“准确”“权威”“有效”上一展优势。

    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传媒速度之快超乎人们想象。Twitter上每日产生4亿条推文,Facebook上每月分享300亿条内容,新浪微博高峰时段每日可能产生1亿条内容。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尽管纸媒有强大的采编队伍,但不可能大过自媒体的人数,他们随时都会出现在事件的现场,随时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布到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在快速发布上,我们必须承认纸媒无法与新媒体竞争。

    但不与新媒体拼“快”,并不代表就对这些信息无动于衷,而是要及时关注和收集新媒体的重要信息,并将其作为信息源,通过质疑求证、梳理补充、深度解读等,深化和升华新媒体信息,变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为完整信息,变网络上的快阅读为报纸慢阅读和深阅读,这样完全可以生产出比新媒体更新、更全、更准确、更有价值的内容。

    重新定义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

    纵观当下媒体融合下的全媒体报道,大多是从网上扒来相同主题的新闻和资讯,再运用文、图、视频、图表等表现形式,将其整合到一起,做成一个专题页面。基本上是靠“复制+粘贴”,把报纸的同质化再搬到了新媒体上。

    2012年12月20日,纽约时报网页出现了一组有关雪崩的报道,这则融文字、影音与视觉化数据为一体的深入报道,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听冲击,原来新闻还可以这么做。

    这则报道,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首先是全屏循环播放的积雪滚落下山坡的视频,往下滑动,能看见记者的文字穿插于视频和图像之间,读者可以看到巨大的滑雪场地的3D版地图、追踪知名滑雪者的第一手图片、幻灯片的滑雪运动历史,还有知名滑雪者的视频访谈等。报道通过交互式图片、采访视频以及知名滑雪者的传记等多元化方式进行充分呈现。该报道发布6天时间里就获得了290万的访问量和350万的页面浏览量。

    这则报道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报网融合,要充分融汇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和交互式图形等新媒体形式,通过流畅的连接和叙事,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过程、后续处理及每个当事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从而夺回受众的注意力。

    不可否认,数字技术正是传统媒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短板,如果传统媒体不能补上这块短板,那将在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中难有作为。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最终还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消费,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有限的受众注意力将成为全媒体最有价值的资源。

    媒体融合与舆论导向相统一

    当下信息满天飞,受众为什么还要看一张报纸,纸媒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答案是,当下纸媒不仅在于打通不同的舆论场,让信息更快传递给受众,同样也承担起如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使命。

    民间舆论场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无序性,民众在享受海量信息便利的同时,也饱尝“雾里看花”之苦。这个时候作为公信力较高的纸媒,应该发挥主流媒体角色,可以发挥事实核查、专业调查的优势,以辟谣报道来阻击谣传,提升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纸媒的一个重要使命和价值就是如何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例如主流媒体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就可以在公共领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扮演意见领袖,为主流媒体代言。以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九点半》主持人涂磊、浙江经视《新闻深呼吸》主持人舒中胜为例,他们都成了意见领袖,时常梳理重大新闻热点事件,设置议题与网友互动,不失语也不妄言,以法律、公序和专业精神,牢牢把握议题互动中的主动权,引导社会主流舆论。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于2014年设立辟谣举报平台以来,已经对数起网络谣言进行了成功辟谣。这种有效遏制不实信息传播的模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该平台成立以来,首先,做到“快速”辟谣!通过谣言的监测评估、调查核实,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媒体记者都能参与其中,多方高效互动,突出一个“快”字,要让辟谣信息跑赢谣言。其次,举报“方便”。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实现网民能在手机屏幕上点点戳戳就能举报谣言。其三,要有“权威”。只有通过一次次“权威客观”的辟谣,才能让广大网民逐步增强认同感。

    可以说,温州辟谣举报平台在这些方面都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它覆盖网上网下两种资源、职责分工明确;开设谣言举报系统,受理网民举报;开设谣言信息处理系统,帮助政府部门发布辟谣信息;建立“派牌”和“抢牌”制度,组织和协调媒体对谣言进行调查核实并予以辟谣,用实实在在的辟谣行动赢得了网民的认可。

    (作者单位:温州日报)

    责任编辑:祝晓虎

让历史在新闻纸上绽放光芒
党报副刊人物报道创新
“踩着高跷”写丽江
打造优秀的新闻作品需要不断超越和创新
现代质量管理视域下的电视节目质量建设
如何做好调查类电视节目
新格局下的传播困惑与应对
自媒体时代,纸媒价值如何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