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现代质量管理视域下的电视节目质量建设

● 张春斌 《 新闻战线 》(

    保持内容生产上的优势,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巩固提升吸引力、传播力、话语和主导权的重要一招。发轫于发达国家激烈市场竞争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对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提高市场需求反响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有着战略性作用。

    我国电视界引进现代质量管理思想起步晚,相当一段时间,以导向、收视率及编辑把关为质量管理指标。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视频媒体给电视台带来深层次、全方位的竞争与挑战,部分电视台管理层开始重视节目质量建设。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是我国电视传媒界最早引进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并通过ISO9001:2000节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电视节目采编机构;厦门电视台和山西电视台也先后通过认证。由于我国电视媒体的特殊性,各台对节目的质量管理侧重点与目标不尽相同,目前通过ISO质量认证的电视媒体为数不多。在具体实施过程,部分电视台因为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转而回到收视率考核和内部成本核算相结合的传统管理模式。

    纵观世界电视传媒发展史,一个充分发展的电视传媒,必须有自己的高质量的传播内容作为拳头产品,对内能够起到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作用;对外可以向世界输出自己的电视文化产品,在国际视频传播市场竞争中拥有与本国国际地位相符的话语权。随着视频传播业及其市场拔树撼山式快速发展,各级电视媒体必将通过数字化传播技术从原来的区域性媒体走向世界性媒体,电视媒体的节目内容、服务项目、频道平台、整体品牌及其他周边业务都将进入受众市场、经营市场、技术平台市场等多领域、多层面的竞争之中,加强质量建设,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是攸关各级电视媒体转型发展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

    构建有电视媒体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为质量战略的具体落实,质量体系是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抓手,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两方面,是组织机构、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媒体组织架构。明确各内部组织的职责分工、运作程序等软件及人财物方面的资源,确认质量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关键生产环节。

    制定《质量手册》,细化电视节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指标及其体系。我国电视媒体具有喉舌、娱乐和产业三大功能,这决定了优秀的电视节目必须是导向正确、群众满意、制作精良、社会欢迎,舆论导向、资讯周全状况、收视表现、经济成本和技术状况成为电视节目质量管理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导向正确与否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权威地位,属第一层面;其他四项质量考核指标属第二层面,贯穿节目制作播出与反馈各环节,并依不同节目传播效应诉求赋予不同的权重,呈现动态特征;要增强指标管理的客观性和刚性,对第二层面的四大指标作进一步量化处理,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形成整个管理体系的可比性与可分析性;在此基础上对各质量建设和管理环节的质量指标做周全的描述,并指导各生产部门制订质量计划,具体到每个节目、频道、活动和服务平台,化为每位工作人员依标可操作的计划性文件;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开展面向全社会和目标市场受众的系列市场调查,从中发现节目质量的潜在经济效益。

    实现对质量的全程管理、全程反馈。充分认识到电视媒体属于传播与文化产业,应当围绕其特点和市场开发、产品或服务项目设计生产、服务或产品提供、市场研究等主要过程的运转,形成质量管理循环反馈,完成各阶段质量测评与改进。

    关口前移,加强节目采制过程的质量管理。电视节目采制包括自制与引进两大部分。引进节目的评估要建立在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市场运作机制上,实行项目投资评估管理;其基本管理过程应为:节目源—导向把关—市场评估—播出—反馈—纠正。自办节目落实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模式,从节目的策划与设计开始,到采编制作、播出与市场收视调查等全过程各环节均要实行质量控制;采取必要纠正措施,并根据受众与利益相关主体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节目质量,完善节目形式与编排方案;其基本管理环节与过程是:线索研判—采访策划组织—制作生产—播前审查—推送播出—反馈—纠正。要引入工序质量控制管理思路,对节目的构成因素和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及时总结各类节目和题材的创作经验,理出相应的过程管理指标与要求,注重在实践中完善,把好各个创作流程的质量关。

    启动优胜劣汰机制,持续改进节目质量。质量应当成为电视节目管理工作的权威话语,在视频传播时代与电视媒体频道化运作中,节目评价与上下调整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节目质量决定节目的市场份额,决定节目的生存。因此要以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来增强全体从业人员的现代质量管理意识与责任。

    追求最经济水平基础上的用户需求满足。即把电视媒体各生产单元的研制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构成一种有效体系。质量不能脱离成本,否则就没有意义。以ISO9000族标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较好体现了现代质量管理学理念,建立电视媒体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是电视媒体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需求为导向,培育快捷灵敏的反应能力

    客户满意度是质量战略规划的主要准则,也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建立基于大数据云技术的市场需求调查体系。努力为媒体管理层决策提供周全、精准的系统性强的市场需求信息。重点抓好全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目标受众的调查,将整体市场与对象化市场的研究分析结合起来,力争在社会整体利益和受众需求的和谐统一中,优化节目结构与播报样式,强化节目开发力度、传播时效性和吸引力引导,使节目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满足大众的信息服务与娱乐休闲的需求。

    用好市场需求信息,开拓多元发展格局。视频传播时代的到来,宣告一个栏目养活一个频道的时代一去不复还,面对新出现的窄播竞争,唯有深挖资源、做足特色、形成个性,才能精准发现细化市场、发掘潜在受众,赢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创建并行工程和团队为研发队伍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实现“需求发现—决策—研发—设计—生产制作—推送提供—市场跟踪研判”等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和同步并行开发,且将这种方式扩大到各合作单位、价值链分享机构,促使相关部门同步参与研发,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抢占市场先机。

    实施质量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厚植质量创新的动力。让全体从业人员从内部的收益驱动和外部的竞争压力中凝聚一股创新的力量源泉,看到质量创新可以使企业提高受众市场占有率、运营市场收益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

    明确创新内容。当前要重点做好媒体运营创新、栏目风格创新、话语文本创新、分享互动创新、产品研发机制创新、媒体营销创新、平台开发创新、市场研究模式创新,切实按照移动互联网思维,将电视媒体打造成为移动陪伴、互动分享、对象性传播服务、产业集群化发展、效应规模化的新型电视媒体。

    创建完备的质量创新机制,实现从掌握渠道向着掌控终端延伸。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业竞争使得传播通道不再是稀缺资源,不构成竞争的最大卖点和优势,而对传播市场的终端资源,即受众市场和广告客户资源的精细把握与牢牢掌控,将成为新一轮传媒发展竞争的“制胜点”。这个制胜点建立在传媒生产的内容产品创新上。这就要求电视传媒必须承担起“信息提供者、时事顾问、意见领袖、文化消费场所”的角色,及时周到地履行好监视环境、提供资讯信息、协调社会、传承文明和娱乐生活的功能。要站在社会和目标受众立场,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谁有效持续地掌握了传播市场的“终端客户”,谁就掌握了传播市场。

    实施名牌工程,树立良好的电视传媒形象。媒体的形象同其他行业一样,要靠名牌节目名牌频道来吸引关注,形成影响力。名牌节目,是指精准契合特定细分市场需求、有较好的市场收视群体、较强的传播渗透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精致优质产品。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培育精品,打造良好节目形象,不断增强栏目与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工程。实现这样的目标,必然要求电视传媒不仅要创造高质量的产品,还要实施有效的质量营销战略。

    加大产业化转型步伐,为质量管理提供运行条件。视频传播市场的崛起无情打碎电视媒体以往“守着频道过小日子”生存方式,市场将倒逼不同层面的电视传媒与电视节目公司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与节目营销策略来做强自己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化政策实际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广电媒体与视频节目多向度竞争的发展机制。产业化发展是实施现代质量管理的组织创新基础。

    以人为本,为质量建设提供战略性支撑

    树立每个人都是质量创建者意识。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重大特点就是高度重视全体从业人员对质量创新与管理的参与。企业的“上帝”有两个,一个是用户,另一个是从业人员。对全体从业人员来讲,除了技能还必须通过培训使各岗位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满足顾客和社会效果要求的重要性及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从组织层面强化从业人员的质量建设的刚性要求与约束。

    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造就高素质的质量创新队伍。重点探讨实施“领军人才+质量创新团队”的精准聚才策略,引导和吸引台内外人才组团投入质量管理建设,出台创新团队人才特殊政策,留住人才,稳住队伍,使之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改进人才引进机制,将亟须的关键性环节的人才引进纳入到同级政府人才引进的盘子,拓宽渠道提升层次。探讨试行首席质量管理师岗位,植入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内生驱动。改革新闻采编、电视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办法,在正高级职称评审上增加对质量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创建运营效果的硬性考核指标,引导从业人员适应视频传播时代对采编内容生产、电视技术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

    建立与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主要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将重大质量建设、突破性平台创建、开拓性运营机制创新、名牌项目策划实施等当下电视媒体转型过程遇到的难题列为激励重点。契合各阶段各领域质量战略重点和战术关键,及时滚动更新各阶段的人才激励指标方向,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让全体从业人员主动融入、勇于创新,自觉将质量标准要求运用工作中去,做到规范、有序,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培育浓厚的符合行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质量文化。

    创新财税金融制度,提供基础保障

    创建基于质量经济分析的效益核算模式。电视媒体的质量效益是指通过质量管理与改进使企业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包括直接的经济收益,还包括媒体竞争力、信誉、文化和社会效益。而质量受损是指产品在整体生命周期过程中,由于质量不满足规定要求和社会需求,对生产者、使用者和社会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能在产品质量之中,同样质量损失也是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受损科目。加强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经济分析的主要途径,要针对电视媒体不同产品项目质量管理特点,灵活采用合适的财务报告方法,如引进外购产品应用质量成本法、自制产品和资讯类节目应当使用过程成本法、频道及栏目等平台型项目要采取质量损失法,用财务话语来度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精准找到质量管理的缺陷和需改进的地方,发挥识别无效活动和发起内部改造活动的作用。

    制定出台专项的财税扶持政策助推电视媒体转型发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于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对质量创新、品牌建设、平台企业搭建、新兴技术运用开发、媒体运营模式改革中新推出的业态和产业等改革创新型经济活动,在其研发、成长期给予税收优惠,对人才激励性收入给予免征个税激励。加大财政资金对电视媒体质量建设的投入。在电视媒体转型关键时期,不应继续采取自收自支的财政政策,应对新业务和质量创新项目给予财政投入支持,除对社会效益为重点和基础性平台的项目建设采取财政直接投资以外,可积极探索采取财政资金带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资本市场融资、投资补助、贴息、转贷等方式推动电视媒体拉开产业布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适应视频传播市场需求的生产企业,创造融资条件,扶持其壮大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创立电视媒体资产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解决电视媒体无形资产保护、品牌资源开发和版权流失等诸多问题,关键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资产产权保护机制和公开交易平台。要将电视媒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工作纳入文化执法范围统一管理,广开举报投诉渠道,提高处理效率,加大打击力度。要实施并规范电视媒体各类质量资产的定价机制、评估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培育电视媒体资产专业评估市场,使其竞争更加充分,维护市场健康发展,为电视媒体转型升级和产权交易提高科学依据。

    (作者系福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冷  梅

让历史在新闻纸上绽放光芒
党报副刊人物报道创新
“踩着高跷”写丽江
打造优秀的新闻作品需要不断超越和创新
现代质量管理视域下的电视节目质量建设
如何做好调查类电视节目
新格局下的传播困惑与应对
自媒体时代,纸媒价值如何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