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这十年 百姓看病就医有底气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王迪 贾伟 《 民生周刊 》(

    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寻路探径,驶入改革深水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医改步入“快车道”,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10年,挂号更方便,药品更丰富,医保报销更实惠。远程医疗、智慧医疗更智能,家庭医生就在大家身边。

    百姓看病就医10年间变化不少,幸福感都在他们的故事里,在他们的笑容中。

    小医院“大”服务

    “现在的患者,在乡镇医院就能体验到以前在县城医院才能享受到的医疗条件,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差距不断缩小,多数情况下,老百姓看病就医在乡镇医院就能解决,这种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高谷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培说。

    新医改实施以来,彭水县委、县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点多面广、功能相似、管理成本高、发展不均衡等情况,统筹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改革。当地以互助共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快速发展,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据了解,当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的资金归集管理,整合闲散资金、卫生事业经费及部分成员单位原有积累资金构筑“资金池”。

    资金主要用于成员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培养、对部分成员单位进行工资待遇托底等。资金在集团内部统筹使用,促进机构间均衡发展,形成了“合作金融、共享经济”的财务统筹管理模式,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独自发展面临的困境局面。

    高谷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在么表示,基层医疗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留在基层就诊,让基层医疗机构“抱团取暖”,增强服务能力,门急诊、住院患者留在乡镇就医比例不断攀升。

    如今的彭水,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一样优质的诊疗和检查检验等服务,享受转诊绿色通道、延伸处方等多项便民惠民政策,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微型医院进万家

    以往,村医只能靠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为村民看病;如今,“全科医生助诊包”赋能昔日村医,他们拥有了现代医学诊疗的新武器,真正将村卫生室变成村民健康管理的“前沿哨所”。

    “老师,您看看,数据显示您的相关指标稍稍偏高,但还在正常范围内。最近一定不要吃太多肉,不然您这个心梗和高血压很危险。”近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喇嘛昭村卫生室内,72岁的喇嘛昭村村民、哈萨克族退休教师阿不都哈力木·巴合特巴义正在接受自己的学生、喇嘛昭村村医叶乐卡·热斯别克给他做的身体检查。

    一根根线从旁边桌上小小的检查仪器中伸出,连在阿不都哈力木·巴合特巴义身上,伴随老人并不强劲的呼吸微微震颤。叶乐卡·热斯别克的目光紧紧注视着检查仪器屏幕上闪过的一条条信息,随着最终数据的显示,叶乐卡·热斯别克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们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离三台镇镇区也有30多公里,属于少数民族聚居村,长期以来受限于距离、经济条件、语言沟通等问题,村民们就医非常不便。”据叶乐卡·热斯别克介绍,老师患有心梗、高血压,做过3次血管支架手术。“医生建议每10天接受一次检查,但因路途不便,老师半年多才能去县医院一趟。”虽然是村医,但因自身经验缺乏、村里医疗设备不足等原因,叶乐卡·热斯别克无法为老师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半年来,因为有了‘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村里医生终于能够按照诊疗方案帮村民检查,预判病情发展,并且帮患者连线上级医院专家,我从中翻译,让患者对病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叶乐卡·热斯别克说。

    “行走的医院”是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等单位发起的医疗帮扶项目,去年年底在天山北麓东端的吉木萨尔县正式落地,是迄今为止吉木萨尔县各族群众享受到较为显著的医疗改革成果。

    全科医生助诊包,是“行走的医院”项目为基层医生配备的智能化诊疗设备。据了解,助诊包可以通过连接超声探头、导联线等不同的外接设备,进行24项血液化验、11项尿液检测、超声影像检测、心电图检测以及血压、血氧等常规检测,几分钟便出结果。

    “这个包包是我的‘救命恩人’!”说起“行走的医院”项目的智能化诊疗设备,内蒙古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海子湾村村民刘根树忙不迭地点头表示感谢。

    5月19日晚,刘根树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不能缓解,伴随出汗症状。隔天一早,他来到村医李俊义所在的村卫生室就诊。

    “李医生用助诊包对我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实时上传至达拉特旗人民医院‘行走的医院’远程心电协诊系统。”刘根树回忆道,当时值班医生通过实时上传的数据发现异常后,立即与村医李俊义取得联系,并将心电图传输至医院胸痛中心的微信群。

    达拉特旗人民医院随即一键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并派出心内科医生王福荣介入治疗团队前往导管室准备。当刘根树到达后,经医生会诊,医院立即为刘根树安排了手术。

    半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刘根树从入院到血管开通仅用了48分钟。

    “远程医疗”触手可及

    事实上,除了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助诊包,让基层全科医生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以及血压、血氧等31项检测检查外,“行走的医院”还免费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29家三甲医院的远程门诊专家号源,“远程医疗”服务彻底延伸到了老百姓身边。

    不仅如此,群众看病时,有关化验、检查结果可及时通过设备传送给专家,专家依据结果,通过视频等形式为患者进行“面对面”诊疗。

    3月13日一早,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民医院接到一通急诊电话,当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患者口唇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经询问家属后得知患者昨夜饮酒后,出现恶心、呕吐、胸部疼痛等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急性心肌梗死。随后,医护人员立即联系医院胸痛中心进行会诊,并做好院内接诊准备。

    手术期间,考虑到病人高危,手术风险极大,该院胸痛中心通过“行走的医院”远程诊疗服务,请到北京安贞医院李全教授进行远程视频会诊,现场指导手术步骤,经合力抢救,患者最终得以转危为安。

    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行走的医院”通过搭建远程诊疗平台、为基层医生配备智能化“全科医生助诊包”、提供完善的设备使用培训等精准举措,赋能基层医生把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背进百姓家里;同时配备“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专家资源及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推动形成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助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打通全民健康“最后一公里”。

    “一次性全程诊疗”

    “当天就诊,有些检查报告单要等到次日才能出结果,第二天又要重新挂号,不仅麻烦,还多花钱。现在医院推出的一次性全程诊疗服务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是太方便了!”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在就诊的患者吴丽对医院的创新模式赞不绝口。

    聚焦医疗服务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该院积极探索推行“一次性全程诊疗”“知名专家团队”“码上提意见”“院长马上办”等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打通看病就医瓶颈,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7月11日,吴丽拿着刚出来的肠镜检查报告单,来到消化内科门诊找医生复诊。

    此前,吴丽在查体时发现有肠道息肉,10日来医院复查。消化内科医生为其开具内镜治疗检查单,让其完善当日检查和肠道准备后,次日进行无痛肠镜检查。

    医生还告诉她,做完肠镜检查、拿到检查报告单直接找医生看,不用再二次挂号,只需在分诊台刷“0元惠民号”即可进行复诊。

    2021年4月以来,在落实国家有关挂号制度基础上,医院探索推行门诊“一次性全程诊疗便民服务”—患者携检查检验结果再诊时,3日内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不再二次挂号。

    为此,医院组织门诊部、信息部、医务部等部门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梳理新政策推行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并制定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为确保这一惠民举措形成长效机制,医院专门制定配套激励措施,对患者第二天、第三天无需挂号来看病的,实行“0元挂号费”,同时,门诊惠民号源纳入医生的个人门诊工作量,而0元惠民号这部分费用则由医院买单。

    此举既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通过医院让利给广大患者,也让患者切身感受到了医院便民惠民服务的诚意。

    知名专家组团服务

    破解疑难病“看大专家难”问题,各地没少下绣花功夫。

    今年2月初,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探索实施“知名专家团队”诊疗模式,并率先在产科名医韩英杰工作室进行试点。

    “三年前,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提前一周才能挂上韩主任的号。现在有了‘韩英杰名医工作室’的号源,通过团队的仲国庆医生,很快见到了韩主任,并预约了她下周的剖宫产手术。”准妈妈李燕说。

    由名医牵头,并抽调科室骨干医生,成立名医工作室,工作室配备若干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等不同层级的医生。患者由以往直接挂知名专家号,改为直接挂知名专家领衔的专家团队号,专家组团为患者提供院内层级诊疗服务。

    目前,医院已陆续推出韩英杰、王长河、乔森、鹿占鹏、任长杰、闫中瑞和冯洁等七大名医领衔的“知名专家团队”。

    “在这种诊疗模式下,有效引导患者理性就医,既可以将常见病、轻症、不需要知名专家诊治的号源‘腾挪’出来,帮助普通患者得到更快速、有效的治疗。同时,让病情复杂、疑难危重的患者更容易看上‘大专家’。”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海涛说。

    他介绍,通过分层诊治,实现了疑难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门诊的服务能力,提升老百姓的就医体验。同时,也迅速提高了名医工作室团队成员的诊疗能力。

    实事做实做细

    近年来,各地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不断优化医患沟通服务。

    以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当地开展“码上提意见、院长马上办”服务行动,切实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在医院门诊大厅、住院大厅、电梯间等公共区域,醒目的“码上提意见、院长马上办”二维码随处可见,前来就医的患者或家属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便捷进行意见建议反馈。

    通过扫描二维码,患者可随时随地对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

    院长热线工作人员对扫码提议人关于医疗、护理、检查,以及窗口、后勤、安保等方面问题分类,根据问卷内容联系相关科室及时整改,并对问题是否解决进行二次回访,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优化群众就医感受。

    不仅如此,医院完善门诊、住院回访服务,定期抽取门诊、住院患者,就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今年以来,围绕患者就医过程的急难愁盼问题,医院开展“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围绕7个方面提出25项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具体举措,力求实事做实做细。

    据了解,该医院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文中吴丽、李燕为化名)

受益新医改
这十年 百姓看病就医有底气
新医改: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医改 为中国式现代化攻坚探路
全国样本 三明医改的10年
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
“医”靠—— 依靠
医改非一蹴而就 改革永远在路上
医改下一步,应总结抗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