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高铁沿线的小城大事

本刊记者 尹丽丽 《 民生周刊 》(

    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后,坐火车从北京到廊坊只需20分钟,每一个普通市民都将实现“半小时上京下卫”的梦想。

    半小时:近在眼前

    沿着北京东三环主路,以国贸为起点,一路向南,经过劲松、潘家园、十里河,在分钟寺桥上京津塘高速,半小时后,一座城市的轮廓浮现在眼前。

    和中国所有并不算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一样,它平淡的外表并不会让初次到来的人留下惊艳的印象。主题雕塑、街心花园、步行街、休闲广场、成片的小区、待开发的楼盘……这几乎是任何一地都有的景象。在城市建设趋于同质化的浪潮中,这座小城也未能免俗。

    然而,倘若细心观察便会发现,这里多少有那么点不一样的地方。

    在往来穿梭的车河中,原本属于这座城市的“冀R”车牌并不是绝对的主流。随处可见的“京”字头牌照,大有压倒东道主之势,让人产生这样的错觉——这里是河北,还是首都?

    在位于市中心的火车站,每天有18列火车开往北京,11列火车开往天津;在与火车站几步之遥的长途汽车站,每隔15分钟便有一辆客车开往北京,直达四惠、六里桥、木樨园、刘家窑等各个交通枢纽站;在距市区20分钟车程的东方大学城,北京938支5路公交车穿行其间,偶尔,会与当地的12路公交车擦肩而过。

    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营业厅里,最受欢迎的是一种叫做“京津冀商旅套餐”的包月业务。开通这项业务后,在北京和天津两地漫游,通话费几乎与本地市话费持平。

    在市区的各所中学、小学,每个学期,孩子们都会在学校的组织下去参观中国科技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游览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和孩子们一样,在普通市民的眼里,无论北上首都,还是南下天津卫,都算不上是旅游,而更像是串门——像去菜市场买菜一样平常。

    这里最火爆的超市,是来自北京的连锁品牌“京客隆”;这里最繁华的步行街,为招揽生意,也不失低俗地被冠以“北京女人街”的名号;在大街小巷的标语、路牌中,“打造京津走廊”的口号随处可见。可以说,这里的一切,都在有意无意地努力与首都扯上关系。廊坊,这个曾经只见于近代历史课本的小小村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廊坊,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密不可分。

    每个廊坊人都知道,自己的家乡位于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中点,可以轻松做到“半小时上京下卫”。廊坊市中心区距天安门广场不到60公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廊坊与首都,真的很近。

    60公里:远在天边

    江阴、昆山、慈溪、绍兴、义乌……在2009年全国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江苏、浙江的县市占据了前20位中的15位。一个上海,成就了长三角地区延续多年的奇迹。而位于1400公里之外的廊坊,似乎没那么“幸运”。正式建市22年来,虽然发展势头迅猛,却一直徘徊在三线小城市的边缘,在各方面都与首都存在着巨大鸿沟。

    廊坊的房地产开发商们最喜欢打出“京津后花园”的广告语。只是,这样的定位,更像是他们的一厢情愿。60公里的距离,隔开的不只是首都与河北。与河北省的其它城市一样,毗邻首都的巨大光环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阻碍了这座年轻城市在前进路上的探索。

    家住廊坊市广阳区的老郑去年刚刚退休,他是个曲艺迷,闲来无事喜欢打开收音机,听听自己喜欢的相声和评书节目。只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廊坊人,他几乎从来没有听过廊坊本地电台的节目。“家里能收到天津相声广播和交通广播,每天都有正宗的津味相声和长篇评书,我的收音机基本上就锁定这两个频道了,谁还听廊坊的广播啊。”

    老郑的儿子小郑今年上大二,继承了父亲爱听广播的嗜好。只是,在他那里,传统的收音机变成了自带广播的智能手机,锁定的频道也从相声广播变成了北京音乐广播和文艺广播。自从到河北保定上大学后,听不到北京的广播一度令他感到十分不习惯,生活中总像少了点什么,只有在寒暑假回家时才能“一饱耳福”。“那时候才明白,同样是毗邻北京,其实廊坊才是最近、最方便的,能让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广播频率同时覆盖,估计全国也就仅此一处了吧!”

    廊坊流失的不仅是观众和听众,还有更为宝贵的人才。与河北省其它地级市相比,选择“走出去”的廊坊人显然比例更高,去向也更为集中,每逢周末与节假日,拥挤繁忙的火车短途线路和进京大巴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记者的身边,有大批的廊坊“土著”,像溪流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向北京和天津,寻找机会和未来。由于可以隔三差五地“常回家看看”,他们的漂泊感并不如绝大多数“北漂”强烈,关于选择“留守”还是“逃离”的命题也并不显得那么纠结。因此,他们也就更容易坚定从容地离开家乡,扎根京津两地。

    本科毕业后,小胡在父母的劝说下来到北京,在一家报社任记者,至今已经快3个年头。一开始她并不喜欢北京的压力与拥挤,然而工作上的进步与不断增长的见识使她越来越体会到留在大城市的好处。每隔一两周,小胡的舅舅都会专程开车到她北京的住处,给她带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小胡的妈妈也会时不时地到北京住上一段时间,为小胡做菜、料理家务。“在北京工作同样可以经常见到父母,感觉和留在家乡没什么两样。”小胡笑着说。“估计以后会一直在北京工作了,不过没怎么想过买房子的事,大不了以后在家买套房子然后两头跑呗,呵呵,反正京沪高铁快通了。”

    在廊坊,许多像小胡一样的年轻人怀揣着同样的想法离开了家乡。一边是大都市的人才饱和,一边是小城市的求贤若渴,60公里的距离,呈现出两副截然不同的面貌。然而这只是鸿沟的一个缩影,经济、资源、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巨大差距,使廊坊一直以来默默沦为首都的陪衬,极少发射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说,廊坊与首都,其实又很远。

    20分钟:“一体化”有多远?

    1月26日,免年春节已经悄然临近,因年久失修而略显破败的廊坊火车站也开始呈现出春运的紧张气氛。狭小而封闭的侯车厅里,拎着大包小包等车的乘客熙熙攘攘,检票口上方的电子屏幕滚动显示着下次列车的正点到站时间。不远处的售票厅里,仅有的两个售票窗口前排满了长队,整个售票厅内的空气显得有些浑浊。

    廊坊市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破旧的火车站早已和廊坊的新形象格格不入。沿着现有火车站向东南方向几百米,新火车站的雏形正在形成。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在这个工地上拔地而起的建筑将成为廊坊的新名片。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已经确定京沪高铁将提前到2011年6月中旬开通运营。春节将近,为确保工程进度,京沪高铁廊坊段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廊坊段已由静态检修进入动态检查和精密整修阶段,电力接触网的铺设基本完毕。全长400米的主站房主体工程已初具规模,候车楼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原计划于2012年建成的工期已被缩短,目前全线都在抓紧时间赶进度。京沪高铁将于今年5月进行试运行,6月份建成通车,并投入2012年春运中。”廊坊段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廊坊,是京沪高铁开出北京后停靠的第一站。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后,坐火车从北京到廊坊只需20分钟,每3分钟一趟的发车密度,将大大缩短入京时间。对于廊坊人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以前只有有车一族才能实现的“半小时上京下卫”的梦想,如今即将普及到每一个普通市民身上,而且比开车更快捷、更方便。京沪高铁开通后,工作在北京、生活在河北的廊坊人会越来越多,了解并关注廊坊这座小城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然而,对于小城来说,高铁的进驻,最直接的意义莫过于其对“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强大推动作用。

    绵延的高铁线路,像一条纽带,串起散落在沿线的大大小小的城市。这其中,有北京、天津、南京、上海这样的一、二线城市,也有廊坊、沧州、滕州这样的三线小城市。新的一年里,京沪高铁的开通将给小城们带来有关发展与融合的希望。城市与城市之间需要拉近的距离,从来不只是时间或空间上的,更是综合实力上的。呼啸而过的列车里,装载的不只是日益便捷的生活,也有小城美好的明天。

春节返乡见闻
幸福新观念(春节返乡见闻(一))
走出去,还是把家还?
街头歌手:为梦想流浪
小夫妻的京津双城记
年三十,有种幸福叫坚守
民俗新符号(春节返乡见闻(二))
杨家埠:年画的记忆
汽车春联新习俗
沈阳地铁:传统文化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