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下沉” 才能更好提升,“倾听” 才能更好问政

——“南方探针”探索党媒民生新闻的转型路径

● 谢苗枫 孙国英 《 新闻战线 》(

    在互联网深刻改变传播格局的今天,党报如何继续担当“排头兵” ,占领舆论制高点? “南方探针” 着力连通“天线” “地线” ,希望通过把主题宣传报道“落地”的方式,体现顶层与基层、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

    “南方探针”     民生新闻     监督报道     同频共振

    从今年3月1日起,南方日报机动记者部与“南方+”共同运营南方号“南方探针”,以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为目标,探索党媒民生新闻转型路径。截止到7月10日,“南方探针”共刊发原创文章186篇,有6篇报道在“南方+”单端平台阅读量过百万,全网点击量过千万级的5篇;其他在“南方+”单端平台阅读量10万+至百万级的有36篇;5万+至10万的有43篇;1万+至5万的有60篇。

    牢记使命坚持导向,让党心民心同频共振

    南方日报机动记者部一直担当新闻舆论战线排头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忠实履行省委机关报的职责使命。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及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这个重大产业政策要落地推广,群众的购买欲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为此,记者深入走访广州多个加油站、公共停车场、居民楼停车场,推出《新能源车充电容易吗?》的调查报道,为推动产业政策落地提供重要参考。

    变化的矛盾,不变的奋斗。“南方探针”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推出《向往——求解新矛盾 共享好生活》系列报道,深入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聚焦各地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实践,分别从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民生探索、基层党建助推乡村振兴、农综改推动产业兴旺等角度,充分反映各地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探索,在互联网端口反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现。整组报道叫好又叫座,在基层不仅赢得一片赞誉,还有“流量”,增强了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时刻发出关键声音,重大事件彰显重大作用。5个多月以来,“南方探针”打好主流舆论“组合拳”,在组织重大主题报道时,旗帜鲜明讲导向,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准确地将党委政府的声音传递给群众,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使党的方针政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愿望和行动。

    打造“水深火热”格局,体现党媒民生情怀

    除了“国计”的“落地”,“南方探针”还注重“民生”的“打探”。“南方探针”选题呈现多元、多样化特征,其中体现民生情怀的民生关注、民生热点、民生监督类报道,成为吸粉“必杀技”。凭着打造出基层受众所关注的民生新闻的“水深火热”格局——既能抓像火般的热点,也能做像水般的深度,“南方探针”目前订阅量过万,线上线下互动频繁。

    这些民生类新闻主要有四种方向:

    一是对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的跟进。如《广州出租车新政今起实施,的哥们还拒载吗?记者亲测发现……》《〈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刷爆朋友圈,然而“天才”有话要说……》等。

    二是体现情感关怀,吸引阅读兴趣。《越洋寻亲》系列报道从4月开始策划推出,到2018年6月29日在南方日报刊发特稿《寻亲十三载 跨洋将重逢》、2018年7月1日直播《13年前走丢,美国女学霸今回国认亲》达到高潮。前者全网点击率近千万;后者视频点击率逾200万;系列报道评论数逾2万。整组报道不仅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关注,也在社会上掀起了暖人心脾的“寻亲问答”。

    三是体现服务性和贴近性。如《家长注意:最近校园里流行水晶泥玩具和硼砂,误食会中毒》《白色情人节献爱必备攻略在这里!》《3·15前夕,来聊聊那些购买套路》《华师复办初中与你有什么关系?三大解读,家长必看!》等,受到了广泛好评。

    四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知识性需求。比如《独家专访霍金著作译者:认识霍金39年,陪他度过最后一个生日》《〈射雕〉英译本面世!黄蓉为啥叫Lotus Huang?九阴白骨爪怎么说?|专访译者》《元宵节他们摆480围宴席是为啥?猎德村宗亲宴,藏着你没发现的故事》《广州春日满街落叶,真的要一扫了之吗?》等。

    民生常在,青春不老。“南方探针”从聚焦城市乡村发展到为百姓办事解困,从民生的角度,从党报的高度,对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给予了关注。尤其是在突出的热点事件中,敲响舆情“定音锤”,成为定纷止争的“压舱石”,牢牢占据舆论制高点,增强了省委机关报在舆论场的影响力。

    建设性监督报道显威力,秉持党媒责任理念

    “南方探针”秉持党媒责任理念,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力求打造成为热点新闻的权威发布平台,准确把握时度效,正确引导舆论,有效弘扬主旋律,激发社会正能量。

    4月3日,“南方探针”推出《进群对暗号,赶考得“接头”!广州某中学顶风违规办“秘考”,过程犹如“谍战片”》,这是记者获取报料信息后,通过一周时间的多方打探,然后深入到“秘考”现场暗访所得。文章不仅调查扎实,还采取了“多图配发、视频跟上”的手段,展现学校置政府明文规定于不顾,“顶风违规”的真实情况。报道引起巨大反响,广州市教育局立即调查处理。该报道在“南方+”单端阅读量过百万,全网点击量近千万。4月4日“南方探针”接着推出《追踪|家长对“秘考”又爱又恨,培训机构借机卖课程敛财》,揭露“秘考”对小升初家庭带来的负担,真实反映了社会民声,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短短几小时全网点击量就过百万。

    “南方探针”还结合线下粉丝的“报料”,深入采访报道,进行良好的舆情引导。这些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出发点不是简单地渲染负面问题,把负面影响扩大化,而是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党委政府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提供决策参考。

    打好主流舆论“组合拳”,让“新闻”更好看

    “南方探针”从选题到采写推送,都按照打造融媒体产品理念,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分众传播。截至7月10日,“南方探针”推出文字、音视频、图解、H5等各类融媒体作品多件。“南方+”也加强推动“南方探针”的传播加工机制,进一步向其他合作平台推广,建立了立体通道,形成了省委机关报传播的多平台、多渠道、多声部合唱。

    在“融”中创造,在“合”中提升。在132篇已发网端的报道中,有52篇转化为见报稿,在南方日报呈现,转化率为39.4%。

    今年3月,“南方探针”打造的漫画图解《老广给总书记打电话》被多家门户平台转载,记者又将该报道脚本改写成文字稿件《一枝一叶总关情 百姓福祉日日增》在南方日报呈现,并将“南方探针”的漫画图解报道二维码放在报纸版面上,取得了“1+1>2”的传播效果。

    5月4日起,“汶川十周年”专题报道启动,整组报道在报社领导的指挥下,精心策划,铺陈有章,通过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渠道进行传播,并根据媒体特点,进行分类推进,在同城媒体中一枝独秀,充分展现了广东对口援建汶川取得的成果及汶川人民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其中,在网、端呈现的一系列报道,通过直播、动新闻等形式,以小见大,赢得了全网点击量逾千万的传播效果,占据了舆论制高点。

    此外,《重归于好!揭阳两村二百余年禁止通婚,今天上演“相逢一笑泯恩仇”》既采用了直播的形式第一时间“直击”民生热点,也反哺报纸,着墨深厚,力透纸背。

    相比南方日报“新闻纸”上的民生新闻,“南方探针”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呈现方式更多元,开办5个多月来,叫好又叫座。这充分说明,走基层、到现场、去一线,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依然是党媒民生新闻的鲜明特质。

    (作者谢苗枫系南方日报机动记者部副主任;孙国英系南方日报机动记者部主任)

    责任编辑:杨芳秀

“头条背后的故事”之三十二多一点哲学思考
“下沉” 才能更好提升,“倾听” 才能更好问政
地方台如何打造国际赛事直播全息盛宴
凝聚精神力量 提供道德支撑
新视界:新时代背景下的影像新呈现
线上线下着力,实现媒体智库扩容升级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转型与坚守
关注民生服务百姓 助力发展促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