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头条背后的故事”之三十二多一点哲学思考

● 刘 杰 《 新闻战线 》(

    记者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思想武装。掌握了辩证法,就能够科学地看待采写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改变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学会全面看问题,同时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多一点哲学思考,多用一点辩证法,记者就能把报道做得更有深度和高度。

    哲学思考     理论色彩     辩证分析

    我们常说,人要有点哲学头脑,就是说做事情,想问题,都要掌握点哲学原理,修正世界观,运用辩证法,学会方法论,在实践中会更得心应手。干记者这一行也是,采写新闻有点哲学思考和没点哲学思考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那些异乎寻常的新闻事实,要发现其深厚而又富有新意的内在底蕴,必须要运用辩证思维去加以剖析,才能达到“高出一筹”的境界。在采写合肥荣事达集团的发展轨迹和奥秘时,我就是巧用哲学思维,运用唯物辩证法等事物发展基本规律原理,解析企业迅速崛起的奇诡路径,让新闻报道迈上了一个崭新高度。

    这篇报道发表在199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题目叫做《荣事达的哲学大视野》。通讯标题上就有“哲学”二字,可见思维非同寻常了,但这绝不是“穿靴戴帽”、故作高深,而是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哲学思辨。无论是记者深入采访,还是思考写作,无论是企业自身发展,还是集团领导层处理问题,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指导各自的行动,体现了浓厚的理论色彩,其间围绕哲学问题发生的许多故事颇为有趣,值得研究。

    (一)

    先说说有关哲学的问题。哲学是解释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关系的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深刻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导我们党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活的灵魂。在采写合肥荣事达企业新闻稿件时,我们就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写出了耳目一新、为人称道的新闻作品。

    当时,合肥荣事达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企业。创牌仅仅3年,“荣事达”就成了驰名品牌。那时在全国洗衣机产量下降近40%情况下,荣事达产量却比上年增长53%,产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第一。这一上一下的哲学奥秘何在?从生产洗衣机算起,10多年间经历了多次脱胎换骨的磨难,但利税和总资产却节节上升。从一个不起眼的集体企业,发展成了拥有4个全资企业、3个合资企业、家底有上10亿元资产的大型集团。这从弱到强中蕴含着哪些哲理?春寒料峭,荣事达公司门口排满等货的汽车;只有四五百平方米的仓库,竟然空了好几年;元旦、春节本是休假时间,公司又提出大干45天;这冷中热、小而空、闲里忙的种种矛盾交集点又是什么?面对全国洗衣机市场上的这匹黑马,作为时常与荣事达打交道的记者,我们常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为荣事达的喜人业绩而高兴,更为荣事达报道采写上的种种困扰而着急,一时想不透该从哪个角度入手,去破解如此深奥的新闻谜团。

    在我们困惑不已的时候,报社副总编辑保育均同志来皖考察。保总为人开朗,性情率直,人称大保,业务水平了得,嗓门之大也是了得,乐乐呵呵地和谁都能开开心心地聊上几句,爽爽快快地指点迷津。那天,他和我们一起共进早餐,饭后又坐下来闲聊。当时的站长王启明是此报道动意的主导者,他与大保又是性格相投,交谈甚欢,毫无顾忌。我们说到合肥荣事达的变迁,说到上述几个方面的思考,又说到采访写作上的冲动和畏难情绪,请保总给出出主意。保总先是倾听不语,若有所思,后来我们说到荣事达不光企业做得好,还协办有大型期刊《哲学大视野》,其刊物名称就来自荣事达人的创意,没想到保总一下激动起来,一拍桌子,当即大喊了一嗓子:那就写荣事达的哲学大视野嘛!

    荣事达的哲学大视野!这话让我们先猛一愣怔,后茅塞顿开,热血沸腾。多好的思路啊!既是新闻采写的角度,又是新闻稿件的标题,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即,我们就和保总敲定了荣事达的报道选题,并很快投入采访之中。                   

    (二)

    然而,话好说,真要从哲学角度去探讨荣事达的发展历程,还真有点盲人摸象,不知何处是重要关节呢。原因很简单,深奥的哲学理论到底有哪些能与企业发展挂得上钩?也许处处含有哲学,但必须清晰地提炼出来,而且不能生硬地粘连上去,不能贴标签,必须自自然然糅合在一起,天衣无缝地交融在一起。企业走的是哲学思辨的路,哲学的理论又真正推进着企业的发展,而新闻报道则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哲学的魅力,真正让人从中读出——“哲学,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荣事达企业有许多独特做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做法都与哲学相一致,必须明晰他们哪些做法真正用上了哲学武器,解开了发展困扰,又张扬着哲学思想的光辉,同时在报道中也要浑然天成地透视出哲学命题,使新闻立意更高,角度更新。

    作为执笔者,我一下子陷入了哲学理论不足的困境。怎么办?不懂的东西必须弄懂弄通,在哲学理论上更应该如此。那时我正准备报考在职经济学研究生,目的就是想补补市场经济理论的短板。其中必考的一门课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急用先学,边读书边做笔记,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通读了教材,记下了整整一大本子笔记。明白了哲学原理中三大发展规律之后,我就把荣事达的哲学大视野聚焦到了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方面,藉此探秘荣事达生存壮大的哲学实践。

    首先是供大于求中同样隐藏着发展机遇,荣事达不断以高科技含量产品抢占市场,其中所透视的就是哲学上的量变、质变及相互转变的哲学基本规律。既有复杂性,又有突变性。正像荣事达总经理经常提醒员工的那样:“太阳只有一个,照在地球各处不同;市场也只有一个,谁能争抢得多,谁才能活得更好!”而活得更好不在于简单的增量,必须要有挣得市场更多份额的杀手锏,那就是新品种、高质量、低成本。当时全国洗衣机市场总量供大于求,但在需求的品种、质量上又有发展前景。

    如何抢占更高水平上的洗衣机市场,荣事达的做法是,在拼力挣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后,随后重点即转向新品研发和质量升级。在别人还沉迷甚或苦于产量扩张时,荣事达却投巨资上马了具有“工业之母”称号的大型塑料模具中心,又上马了两个检测中心、两个计算机工作站和四个研究所。开发周期大大缩短,新潮产品不断涌现,当别的产品不大好销时,他们的大圆弧、流线型、大容量新品一上市,就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可以说,荣事达在品种、价格大战中,走的是既要数量,更要质量,在量质互变中以优质取胜的新路子。

    在荣事达采访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个奇特的管理理念,那就是以“零缺陷管理”追求0.1%和100%的奇妙等式,真正把消费者放在上帝的位置上。荣事达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更有先进的管理理念,“零缺陷”就是最高的目标。他们教育员工,哪怕有0.1%的不合格产品,对消费者而言都是100%的缺陷。相对与绝对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矛盾中又有着对立统一关系,有效避免了相对的0.1%,就能达到绝对的消费者100%满意,当然也就占有了更高份额的市场。

    为此,荣事达以整体优质判决一切,生产中以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的“上帝”,销售服务中以“终身陪嫁”跟随用户“上帝”,在企业决策经营管理上也以“零缺陷”为上,所有决策追寻既民主又集中的科学化管理,理财管理引入“零缺陷管理”成本至上之软件。荣事达正是在对立统一中寻求发展动力,循着相对之轨迹,不断驶向高层次的“绝对”之彼岸。

    了解荣事达的人都知道他们曾经经历过借牌、砸牌、创牌的几次生死抉择,更让我们想到事物发展所遵循的另一规律,即否定之否定规律。

    改革之初,合肥瞄上了新兴的家电产业,让荣事达的前身——原属手工业的新新机械厂转产洗衣机,敲敲打打生产出了“百花”洗衣机,哪知“百花”不香,市场不认,结果库存了6万多台。新厂长——也就是后来的集团总经理上任,决定上马双桶洗衣机,引进了日本三洋公司先进技术设备,又自砸“百花”老牌,巧借上海名牌,以“合肥水仙”闯四方,连续4年利税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名牌就是财富,但借牌终非长久之计。不甘人后的荣事达,不久又利用与上海合作协议到期的时机,告别所借之名牌,自创新牌“荣事达”,全公司上下一心,逐鹿中原,进军上海,北上京城,南下闽粤,一举成功,称雄市场,接连荣获全国最畅销产品“金桥奖”四连冠。通过砸牌、借牌、创牌,荣事达依据市场规律,于否定之否定中获得新生,螺旋式走出了兴旺发达新途径。

    在品牌创立之后,荣事达又提出“卖掉一些‘旧家具’,置办‘新家产’”决策,出卖部分股权成立集团股份公司,与日本三洋成立合肥三洋洗衣机有限公司,所产人工智能模糊控制全自动洗衣机,又以全新的国际水准,将荣事达定位于市场的更高坐标上。回顾一下,荣事达的发展离不开总经理常说的一句话:“高峰不是顶峰,发展不是成功。”正是这样的辩证观念,推动着企业不断创造辉煌。记者把握着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将荣事达砸牌、借牌、创牌历程,反映在曲线前进的辩证发展之中,避免了新闻采写上要么直线上升,要么周而复始的简单思维。

    荣事达集团不光协办了《哲学大视野》刊物,还创立了哲学研究所。可见企业决策发展不是盲目无序,而是富有哲学头脑。新闻稿件只有在哲理上深入挖掘,才能更好体现新闻事实内在规律性的东西。报道初稿写成之后,我们又请荣事达召开会商会,邀请哲学理论专家一起为新闻稿件把脉。会上,专家学者对稿件中的哲学思辨进行了更为专业的梳理,让哲学应用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新闻稿件整体写作上,将哲学这一武器表现得尽善尽美。

    (三)

    如同荣事达品牌一炮走红一样,新闻报道也一举成功。荣事达以大圆弧、流线型、大容量新品取悦消费者,新闻作品也以新思维、多信息、深厚理论吸引读者。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少媒体转载,理论界和新闻界都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为通讯配发的 “编者按”更是哲理深厚,技高一筹,还有范敬宜在“总编辑值班手记”上给予的精彩“点评”,无不给头条新闻《荣事达的哲学大视野》增添了耀眼的理论光环。

    “编者按”与众不同,不光充满哲学思想,而且字句清新,行文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常言道:‘市场如战场’。这话虽不能说是真理,却反映出二者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在战场上要克敌制胜,不能不讲谋略;在市场上要稳操胜券,也不能不讲谋略。而高明的谋略,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随后简明扼要地讲到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就以哲学思想为武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强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而且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光辉的哲学著作,成为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接下来又进一步点评说:“今天,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呼唤哲学,哲学推动改革。荣事达集团的领导者重视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更多的企业也这样办,那么就必将在神州大地上出现经济繁荣与哲学繁荣并举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如此大气文风,让我们猜测是否出自大保之手。对企业和稿件都有着深刻了解的保总,也许真的会坐下来捉刀点评,那是性格使然,更是水平使然,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去多问多想。

    对此头条稿件和“编者按”及版面处理,时任总编辑范敬宜当天在“总编辑值班手记”上也给予批示。对于每天重点稿件,或者出色的版面,或者不平常的创意,甚或不足之处等等,范总都会在值班手记中说道一下,那种文思敏捷又思想丰富的短小篇章,是工作点评,是理论分析,又是新闻精粹,字字珠玑,篇篇美文,对于报社每个采编人员都是莫大的奖赏和激励,大家以进入范总点评手记为难得的荣耀。后来范总的值班手记以《总编辑手记》结集出版,在新闻界和全国读者中饱受追捧,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其中就有这段点评呢。

    范敬宜总编的“手记”也是深入浅出,徐徐道来,如跟人当面叙家常一样:“今天的头条《荣事达的哲学大视野》,跳出一般反映一个企业发展历程的套路,而把文章做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改革和发展上,立意高,角度新。编者按语写得不错,版面处理也很醒目。”话题一转,范总又说:“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要时时想到‘高出一筹’。如何才能高出一筹?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制高点’上来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这个制高点就是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来指导改革和发展。这个问题十分重要,但还没有被人们所充分认识。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少走弯路,关键是避免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论。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多一点哲学思考。毛主席当年高度评价徐寅生关于打乒乓球的文章,就是因为它不是就打乒乓球讲乒乓球,而是讲出了辩证法,因而不仅对运动员有启发,而且对各行各业都有启发。”

    范总的点评也不是就稿件来谈稿件,而是通过此稿和编者按,来谈编采人员如何运用哲学思考,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采编出富有思想深度、“高出一筹”的新闻报道。范总说到毛泽东评价徐寅生打乒乓球的文章,我后来也特地找来学习了一番,确实很受启发和教育。徐寅生1959年成为国家乒乓球集训队选手,技术全面,战术灵活,球路变化多,是最有思想和头脑的乒乓球选手,素有乒坛“智多星”之称。1961年参加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之一。1965年在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与庄则栋合作获男子双打冠军,而女子队则全军覆没。如何让女队振作起来?依照领导意见,1964年9月28日,徐寅生在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作了一次讲话,谈的是如何打乒乓球,结果她们次年就以3比0战胜了曾蝉联四届冠军的日本队成为冠军,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徐寅生谈的是乒乓球,其实说的是唯物辩证法。一是“我这几年是怎么打乒乓球的”。过去打球没有责任心,后来慢慢懂得了为谁打球的道理。在比赛时,要多想有利条件,少想不利条件;多从国家利益考虑,少想个人得失;二是“关于雄心壮志”。树立雄心壮志要靠平时努力,要为国家荣誉去“搏”,敢于挑担子,万一输一场球也要顶得住;三是“关于信心”。信心靠平时来建立和培养,要带着“敌情”观念练好技术,带着为祖国争取荣誉的心去打球。然后又一针见血、十分中肯地指出女队思想、技术不过硬等等问题。

    可以说,和范敬宜“总编辑值班手记”所点评的一样,徐寅生的讲话也算是“高出一筹”,他们通过打乒乓球和写新闻稿,谈论的都是哲学道理,既讲世界观,又讲方法论;既讲技巧训练,又讲责任担当;既讲“战时”状态,又讲平时功底。条分缕析中无不充满了哲学思辨和理论功底。难怪毛泽东主席看了以后会做出重要批示,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是这样批示的:“(徐寅生同志的)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多年以来,没有看到这样的好作品。他讲的是打球,我们要从他那里学习的是理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如果我们不向小将学习,我们就要完蛋了。”

    (四)

    哲学是大智慧。毛泽东最讲哲学。他所写下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就是伟大的哲学著作,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国特色理论。这些著作后来成了许多国家革命发展的理论财富,更是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财富。历史的经验证明,全党哲学水平的提高能够极大地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李瑞环同志曾经总结了革命斗争的深厚经验,写出了《学哲学,用哲学》重要著作。他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有过两次产生了巨大积极影响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一次发生在建国前的延安整风时期,另一次发生在以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为开端的拨乱反正到全面改革的转变时期。事实说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很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2013年12月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党的一个好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好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2012年我在中央党校参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学习的时候,有幸聆听了习近平同志两次重要讲话,那时他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春季开学讲的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结业时讲的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无论是实事求是,还是求真务实,都充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记者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而且更要运用到新闻采写实践中去。诚如范敬宜总编当年批示中所说,要站在制高点上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来指导改革和发展,指导新闻采访工作。范敬宜还特别指出,当然,这绝对不是要求我们写每篇文章、报道都去“穿靴戴帽”,而是指文章、报道中的事实,能够体现哲学思想,顺乎自然,合乎实际,这就是对新闻报道中“理论色彩”的正确解释。研读范总点评,会给人许多启迪,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不仅是在报道中体现理论厚度,更重要的是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解决报道思想的高度和深度问题。

    首先是世界观问题。党报姓党,党报记者理所当然也姓党。党以人民利益为重。党的纲领和宗旨、最终目标都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党始终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还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明白了这些道理,党报记者也就解决了“我是谁,为了谁”的立场和观点问题,即解决了世界观问题。党报记者在世界观问题上不能含糊,来不得半点动摇和游移。把忠诚写在前面,把为党、为人民立在心头,什么事情都好办,什么事情也都能办好。

    其次是方法论问题。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马克思哲学是指导我们党健康发展的法宝。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至强,坚持的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时强调,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党报记者也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思想武装。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就能够科学地看待新闻采写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的而不是僵死的,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掌握了辩证法,在新闻报道上就会避免片面性、绝对化,改变非黑即白思维方式,学会全面看问题,同时在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在不利的时候看到有利的方面,更好更全面报道好各种新闻事实。如果记者在工作中多一点哲学思考,多一点辩证法,就一定能够把新闻报道做得更有深度和高度。所以,我把范敬宜当年为荣事达稿件点评中的一句话拿来和大家分享——“多一点哲学思考”。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杨芳秀

“头条背后的故事”之三十二多一点哲学思考
“下沉” 才能更好提升,“倾听” 才能更好问政
地方台如何打造国际赛事直播全息盛宴
凝聚精神力量 提供道德支撑
新视界:新时代背景下的影像新呈现
线上线下着力,实现媒体智库扩容升级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转型与坚守
关注民生服务百姓 助力发展促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