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下大气力重点打造头版头条,把“选择标准是什么、存在问题有哪些、改革路径怎么走”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树立起“头条选题化、选题策划化”的理念,坚持“内容服务为王”,刊发一批影响读者、扩大声誉的新闻精品,实现了公信力和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提高”的目标。
头版头条是报纸传递价值的主要阵地,是彰显风格的窗口,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在提升报纸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方面,头版头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在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党报改革应该尝试从头版头条突破,让头条真正重起来、深起来、活起来。
选择标准
自2016年以来,聊城日报牢牢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方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前提做好主流新闻的报道,把宣传价值取向、强化引导作用作为头版头条选择的重要标准,在头版头条的选择上精挑细选、精雕细琢。
党中央的大政方针、重要活动。作为党的喉舌,传播党的“好声音”、弘扬主旋律是党报必须坚守的原则,这也决定了报纸内容的选择。今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活动。聊城日报于5月15日头版头条位置重点刊发新华社稿件《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并配发了两幅图片,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好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这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聊城日报围绕聊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通过头版头条来宣传、解读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今年5月,聊城市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角。5月12日,聊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一座城市的精神追求——聊城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潮》,为创城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很好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区域内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宣传报道区域内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在更大范围内供其他部门单位学习借鉴,避免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益。今年4月25日,聊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东阿 “全域旅游”破题扬帆》,对东阿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宣传报道。文章发表后,引起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和网络媒体的转载,东阿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做法,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介绍推广。
贴近群众的重大社会新闻。党报传播的内容应当针对读者需求,回应广大群众关心、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10月26日,聊城日报将目光聚焦到农村改厕这一民生实事,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厕所革命”改变农村旧习 绘就城乡美景》的文章,得到了一致好评,聊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报刊审读通报这样评价:“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眼里,农村旱厕改造无非就是一项普通的具体工作。聊城日报将这篇通讯推上头版头条,证明了发稿决策者眼光非同一般。”
存在问题
工作报道过多。头版头条刊登的工作报道中对成绩的宣扬往往多于对典型经验的介绍,真正有价值的理念和做法也往往是语焉不详或蜻蜓点水。头版头条不是“非典型”成绩宣扬的场所,更不应该是某些单位的“广告部”,不能让那些枯燥的“典型”材料经验占据版面。
报道形式单一。头版头条的体裁多为通讯、消息和述评这几类,创新性的报道体裁还太少。
贴近性不够强。太多的时政要闻和“规定动作”需要在头版头条展现,自己发挥的空间有限。有时很多百姓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或因不具有普遍性,或因重要性不足上不了头条,造成头条“贴近”困难,尤其是难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缺少选题策划。作为地方党报,头版头条常常陷入“捉襟见肘、无米下锅”的窘境,许多新闻价值不高的稿件无奈占据头条位置。缺少选题策划难以保证头版头条稿件的质量。
改革方向
头条选题化
聊城日报在头版头条的选择上从选题入手,力争让视野更加宽广一些,笔触更加“贴近”一些。
突出“点”的力量。一些在“点”上的鲜活新闻往往能产生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今年3月23日,聊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干得好,享受副科级干部工资,莘县——选树“标杆村支书”激活力》的文章,从莘县为17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按副科级干部工资标准提高补贴报酬一事入手,借助一个“点”上的事反映出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做好“线”的文章。注重头版头条的连续作用,把新闻资源用好用足,把新闻内容做深做透,把新闻影响做大做强。比如,在民生改善这条“线”上的报道中,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危房改造等民生问题,聊城日报推出了一系列重点报道:开设了《民生故事·2016》栏目,从一位普通群众的亲身经历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示一年来全市民生改善的成果;12月1日,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聊城: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硕果》,12月16日,刊发《十件民生实事进展顺利 聊城民生福祉持续增温》,全面总结一年来聊城推进民生实事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社会反响强烈。
走出“面”的制约。按照以往的标准,一个新闻能不能上头条,往往是看其对于全局性,即“面”上的工作有多重要。但是“面”是由很多条“线”组成的,把“线”的报道好了,就是在宣传“面”的工作。2016年4月,在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上,聊城日报头版头条位置推出了关于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考系列报道。聊城如何更好地承接首都的要素外溢、京津冀的产业转移;如何更好地借助京津的科技、人才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下,加快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研采访,深入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聊城的重大影响。通过对接京津冀协调发展这一“线”上工作的报道,充分调动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借力发展的热情,为聊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
选题策划化
自2016年以来,聊城日报坚持由总编辑亲自挂帅,集体策划讨论选题,制定详细的采写方案,并集体会稿对稿件质量严格把关。
突出导向性。政治家办报一定要体现在头版头条上。聊城日报在每篇头版头条的采写过程中,都要求记者有政治家的头脑和眼光,在文章策划与谋篇布局里把自己当成决策者。注重头版头条的价值取向,突出导向性、权威性,突出典型性、思想性,突出指导性、服务性。比如,2016年9月7日,聊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东阿黑毛驴产业扛起扶贫大旗》。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扶贫,如何使贫困农民脱贫后不再返贫?这是聊城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的课题。立足于东阿阿胶集团扎根聊城、黑毛驴需求量大、养殖黑毛驴农户获益高的实际,聊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鼓励发展黑毛驴养殖的一系列优惠措施,东阿阿胶集团也拿出大批资金补贴养殖户,全市掀起了养殖黑毛驴的巨大热潮,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贫困户受益的产业扶贫生动格局。在全市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记者对此选题制定了详细的采访计划,经过多次蹲点精心采访,反复提炼,写成此篇极具指导意义的新闻通讯。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聊城黑毛驴产业扶贫的做法,引起了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和转载。
突出结合性。抓好“上头”和“下头”结合的问题。研究“上头”,就是经常学习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的决策指示和工作思路。作为地市党报记者,就是要想市委书记、市长想的事。研究“下头”,就是要研究基层干部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围绕聊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如何在基层得以迅速贯彻落实,聊城日报精心策划推出了“行稳致远这一年”“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回头看”“企业工作日这一年”“写在聊城获得城乡环卫一体化满意度调查全省第二名之际”“我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述评”“聊城市绿色理念引领生态发展纪实”“聊城花卉经济崛起之路”“贯彻落实十次全会精神、全力冲刺全年任务目标”“现代农业发展的聊城路径”“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一年间”等一系列大型连续报道和深度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突出本土性。地市党报扎根于地方,应当突出地方特色,做好地域新闻的发掘。聊城是革命老区,1926年就创建了聊城地区党组织,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滋养着聊城的文化特质。我们在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时发现,聊城的红色文化具有一种独特的“聊城现象”: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能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的英模人物,成为时代的坐标和精神的引领,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耀眼光芒,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更加深入的发掘和系统整理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使这块热土英雄辈出,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始终坚持着对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2016年“七一”前夕,聊城日报派出多名骨干记者,搜集整理到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对多个系统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采访,对聊城独特的红色基因进行译码,在头版头条组织刊发了《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你是共产党员,要起桥梁和带头作用》《不忘初心,汇聚红色基因力量笃定前行》三篇系列特稿。通过策划和宣传,使得聊城的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更加丰富,也让全市上下更好地高擎理想信念之炬,汲取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文章精品化
聊城日报本着精品化的原则,对头版头条从选题、策划到写作和修改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对每一篇稿件都精雕细琢,推出了一系列让读者眼前一亮的鲜活新闻、精品文章。
开会“定调子”。聊城日报每周都召开选题策划会,围绕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题材进行周密策划,督促记者深入采访。各采访部室每个月至少做好一次新闻策划,同时注重各部室的策划联动,将好的策划联合起来,形成冲击力和影响力。在选题策划上,力争做到早策划、多角度,优中选优,保证头条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记者“下单子”。俗话说“脚底板下出新闻”,但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记者,一头雾水地下基层,通常只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采写不出有分量的稿件。提前“下单子”可以让记者做到心中有数,在采写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聊城日报各采访部室每周都把报道重点列出清单,要求每个记者及时填写上报新闻策划表,带着任务选题跑基层联系点,保证了采访的质量,为打造头版头条新闻精品奠定基础。
集体“改稿子”。“井淘三遍出好水,文改三遍添新意。”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精心修改出来的。聊城日报对于每篇头版头条,都会由编委会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后由作者重新采访充实和修改,几易其稿、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确保每一篇头版头条都是精品佳作。
形式多样化
自2016年以来,聊城日报头版头条的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柱状图、表格等多种元素的运用越来越丰富。2016年12月,年终岁尾的特殊时刻,聊城日报组织采写刊发了“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一年间”六篇系列稿件,分别从作风转变、改革开放、创新引领、城乡一体化、生态环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全面展示聊城市一年来的新理念、新变化、新成就。这次报道的策划完全打破了常规,采用头版整版的形式,配编者按、内容摘要、数据图、短评等全要素编排,一经推出,反响甚大。
今年,聊城日报还坚持实行“一月一台重头戏”,即每月策划一个重大选题,采用头版头条、社论以及专版等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报道,已经成功策划了“‘创森’正当时”“重点项目建设看亮点”“转型升级促跨越”三台“重头戏”,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面对报纸的“寒冬”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聊城日报坚持党性原则和新闻理想,不忘初心,深耕主业,守正出新,对于头版头条的重点打造,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今年3月,山东省报业协会对聊城日报头版头条的改革给予充分肯定:“你们坚持内容为王的路子很对,要沿着这条路子继续走下去。”
(作者朱茂明系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王华系集团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郭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