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扎根本土 深耕细作

——慈溪日报社区化办报之路初探

● 王 迪 《 新闻战线 》(

    近年来,慈溪日报坚持实施本土化办报战略,在围绕本地中心工作做好重大主题和活动报道的同时,通过机制创新、专栏引领、活动助推和媒体融合,向下扎根,深耕区域资源,以社区化办报思路探寻县市报新闻转型发展之路。

    机制创新,让记者心沉一线采写鲜活新闻

    越是互联网化,越要本土化、社区化。互联网虽然增加了新闻源,但网上不一定找得到或不详尽,读者关注的当地新闻,还有赖于记者深入一线去发掘。为此,慈溪日报社先后建立健全了“领导带队、中层负责、记者联系”组团式联系镇(街)和市级部门制度,将联系业绩纳入岗位目标考核。前年起,结合“走转改”活动,又建立百个记者基层联系点,鼓励记者联社区进企业,联村庄进农家,沉下身子,深入群众,贴近民生,采写最鲜活的新闻。

    “慈溪市委在全市推广‘圆桌夜谈’,党员干部利用晚上时间与群众沟通交流,为群众解决难题,‘夜谈’地点就选在群众吃饭的圆桌旁……看到党员干部像亲朋好友一样坐在身边说说心里话、聊聊家常事,帮自己和村里解决实际问题,老百姓喜不自禁:‘老底子的干部又回来了!’”这是浙江日报对慈溪周巷镇推行“圆桌夜谈”报道的一个片段。这个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引起省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新闻,是我们联镇记者在第一时间报道的。新闻刊发后,在慈溪引起较大反响,市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长分别批示,要求在全市推广“圆桌夜谈”经验。我们及时跟进,组团赴周巷深入挖掘报道。“圆桌夜谈”由此引起省内外媒体关注,成为慈溪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品牌。期间,围绕“圆桌夜谈”的一批小视角报道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大主题接了地气,也成为展现慈溪普通党员干部风貌的一个平台。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在强化新闻策划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时政新闻周策划制度、民生新闻日策划制度和每周新闻点评制度,密切关注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热点,周密策划。《白金湾居民进城难,盼11路往西延伸一站》《凯旋门车库采光口被底层业主改成私家院落》《拆迁五年多 安置房何时交付?》……去年,仅民生新闻板块就策划刊发群众关注的深度、系列报道300余篇。

    专栏引领,让栏目烙上本土化、社区化印记

    坚持党报性质,坚持“两为”方向,吸收晚报长处,具有慈溪地方特色——这是慈溪日报的办报宗旨。“党报性质、晚报长处”的糅合,就是力求权威性与亲民性的统一,而亲民性的落脚点就是本土化和社区化。慈溪日报将帮办、服务、监督等媒体职能深入到镇街、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家庭,心系民生打造本土化社区化新闻专栏。

    开设记者个人新闻专栏。个人新闻专栏是打造媒体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使其彰显本土特色,扩大区域影响力。近年来,慈溪日报先后推出两个以记者名字命名的专栏。《阿明闲话》系个人言论专栏,作品以“短、平、快、小”为主要特色,针对热点事件、典型事件等发表议论,以小见大、语言朴实、结构精巧,起到了针砭时弊、扬善弃丑的社会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亚清民情直通车》以“话民生、汇民情、解民忧”为主线,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先后策划了“帮助台风中受灾的葡萄种植户卖葡萄”“组织志愿者赴横河灾区开展灾后自救”“给春节值守岗位的环卫工人送大礼包”等公益活动。该栏目还入驻慈溪志愿服务中心设立工作站,开展各类志愿帮扶活动。此外,专栏还与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快车”建立联动机制,策划为民工子女开设暑期彩虹课堂、为折翼天使圆新年梦想、救助透明孩安琪等多个报道,在浙江日报同步刊登。

    与有关部门合办服务类专栏。81890是在宁波打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服务型政府品牌项目,我们主动与慈溪81890信息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政策百事通》服务性新闻专栏,对涉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类政策、法规、制度、管理办法、相关事务的办理程序,以一问一答集纳的形式予以刊发,每周见报三期左右。这一栏目积极为群众排疑解惑、排忧解难,搭建起了通民意、察民情、解民困、联民生的“连心桥”。

    为摄影爱好者办专栏。顺应读图时代的读者需求,2014年11月开设摄影专栏《我拍拍》,实行积分制,按积分每年评定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给予200~3000元的奖励。吸引社会上喜爱摄影和新闻的群体,以他们的视角将最贴近生活、最接地气和反映普通百姓真实生活的场景,通过手中的镜头呈现在大众面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活动助推,提升报纸区域化品牌美誉度

    县市报的受众主要是区域内的广大普通群众,贴近他们生活的新闻事件是其关注的,“面对面”“心连心”的活动,参与一些新闻事件的全程策划与报道,提高新闻的影响力,提升报纸区域化品牌美誉度。

    去年9月,基层联系点记者上报了市供电局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将开展为贫困残疾人家庭送光明的线索后,我们当即与其联系,共同推出“为残疾人贫困户点一盏灯”大型公益行动,帮助残疾人贫困家庭进行室内照明线路改造。报道推出后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公牛集团提供了价值20万元的电器材料,市民政部门注入5万元帮扶资金,市残联也计划投入8万元爱心款……12月12日,慈溪日报小记者中心联合宁波晚报、太平洋寿险宁波分公司林萍工作室、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大型公益活动。来自全市十余所学校的慈溪日报小记者及部分家长、老师齐聚城区金黄广场,通过义卖、义捐、义演等形式助力“千户万灯”行动。义卖现场筹得93530.1元善款。3个月后,首批百户家庭完成电路整改,“千户万灯”梦想真正照进了现实。这组历时4个月的报道赢得了一片叫好声,被各界赞誉为:点亮了一盏灯,帮扶了一家人,温暖了一座城。

    近年来,我们先后策划推出了“杨梅仙子评选”“组建市反扒志愿者队伍”“新年圆梦爱心行动”“相约日全食”及“你捐我种,绿满家园”等一系列在慈溪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

    媒体融合,构建本土化网络“朋友圈”

    慈溪日报发挥在本区域内长期经营形成的影响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技术,着力构建本土化网络“朋友圈”,巩固本地主流媒体的地位。

    借助新浪微博建“互动圈”。2012年10月,我们在报纸上推出《桥城微事》专栏,借助新浪微博平台,刊发粉丝上传的本地微新闻,让读者为读者报道身边事。平时,我们经常借助自己主办的慈溪新闻网,强化报网互动,编读互动。

    借助QQ建通讯员“朋友圈”。去年,我们在QQ上建立了民生新闻板块“桥城快报社区新闻群”,探索通讯员报料、记者点评等网上通联机制。借助这一平台,刊发了《“朝北凉亭”见证大古塘的沧海桑田》 《社区治理狗便出妙招:“宠物便便箱”解决狗狗们的“方便”》等来自社区的鲜活新闻。

    借助微信建矩阵“粉丝圈”。利用报社的品牌力、影响力及资源整合能力,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加快微信公众平台矩阵建设。在现有“慈溪日报”“慈溪日报小记者”“慈报生活惠”3个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按照“1+4+X”模式,统筹建设微信矩阵:1即“慈溪日报”微信公众平台,4即4个依托报纸相关版面,开设“慈报hui”系列微信公众平台,除“慈报生活惠”外,今年推出“慈报车友会”“慈报金融汇”和“慈报家居荟”等3个微信公众平台。X即“慈溪日报小记者”等根据报社重点推出项目而开设的微信公众平台。今年推出“慈报有礼”“慈溪收藏”微信公众号。通过打造报纸相关版面和微信平台的闭环运行模式,建立矩阵内各自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圈”,提升本土信息落地的精准性和传播的有效性。

    (作者系慈溪日报社社长)

    责任编辑:冷  梅

总体安全观,应成为媒体人的自觉意识
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生力军
扎根本土 深耕细作
辟谣赛跑一小时
对地市党报突围之路的几点思考
发挥核心区引领作用 打造区域性传播中心
强化舆论主导力 重构新型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