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做有温度的立体电视新闻

仇春波 《 新闻战线 》(

    全媒体时代,以音画兼备、声情并茂为特点的电视新闻节目,仍是传统电视媒体的当家产品,只是不再独领风骚。媒体融合,只是改善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路径问题,巩固传统媒体主流地位的核心问题在于拥有出类拔萃的优秀产品。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仅仅是听得见、看得着的二维形态远远不够,它还可以做成长、宽、高+温度的三维形态。这种形态可称为“立体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的长度——灵活应变

    长度是电视新闻消息和电视新闻栏目的最基本要求,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时代背景的左右并随着人们的收视习惯的变化而改变。为此,媒体人应灵活应变。从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加以研究后,可以考量出现今不同体裁电视新闻、不同门类电视栏目的最佳长度。

    时代特色影响电视新闻篇幅

    近年来,“创新”、“改变”是央视品牌栏目《新闻联播》的关键词。报道越做越短,新闻却越做越活。内容上从“宣传+教育”向“大事+民生”改变,而形式上则是“短”和“活”,这也适应了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

    媒体适应形势的改革意识固然重要,但是,它还需要顶层设计的政策制度做保障。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做出八项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各地电视台一以贯之,使一两分钟的时政新闻报道成为可能。

    全媒体时代,新闻的长度取决受众兴趣

    电视诞生这几十年,新闻栏目经历了一个“短——长——短”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电视新闻节目少而短,此后,随着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出现,电视新闻栏目少则30分钟,多则60分钟。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专栏太少、形式单调,内容上缺少起伏变化,便不能吸引观众。而专栏太多又显冗长、零碎,也会让观者厌烦。美国新闻《60分钟》栏目传统上一期节目只编一个主题,后来改为一期节目三个主题,并以导视加以预告,让观众期待丰富多彩的节目。这给我国新闻人以启示,央视创办的《东方时空》,设有“东方之子”“生活空间”“时空报道”三个板块,既能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对每一个专栏的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报道,又能较好地形成舆论引导的声势,该栏目红火一时。在当时背景下可谓是适者生存。①

    2010年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和长度又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超长节目走向消亡。从中央到地方,45分钟长度的如央视的《新闻周刊》栏目已经不多见了,30分钟的如同《新闻联播》这类的综合新闻也几乎是时间长度的极限了。而这些节目之所以还能保持这样的长度,是因为其内容和容量的变化。2013年改版后的《新闻联播》报道以“简朴求实”为要,避免“假、长、空”,而力争 “短、实、新”,新闻条数有所增加,在同等时间长度里满足受众获得更多新闻信息的愿望。

    电视新闻的宽度——宏观视角

    宽度既是对电视新闻消息视角而言的,也是对电视新闻栏目内容涉猎范围的考虑。宽度是记者编辑看问题的视角,也是一档电视新闻栏目的包容性体现。一般情况下,越是主流媒体越注重新闻节目的宽度。电视新闻节目的宽度往往体现从业者对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解、对新事物的洞悉能力以及对全局动向和社会动态的把控能力。

    视野有多开阔,电视新闻报道视角就会有多广泛

    “小记者,大视野!”这是新闻人自励的一句话。采编人员的视野是否开阔,关系着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特别是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面对主流媒体优势不断削弱的现实,我们越是要讲内力,越是要讲节目质量至上的理念。这种理念要在产品之中体现,离不开记者编辑超乎寻常的新闻视野,他们的视野有多开阔,电视新闻报道的视角就会有多宽广。

    我们说,越是大的媒体视野越开阔,新闻报道也越有分量,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其实,这种看问题的职业能力是能够培养和锻炼出来的。一是掌握政策,统揽全局;二是深入调查,高屋建瓴;三是以小见大,立意高远;四是典型说话,事实雄辩。

    心胸有多远大,电视新闻栏目内容就有多广泛

    与纸媒相比较,电视媒体的线性收视特点决定了它办新闻节目的规律。近些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分众化办电视节目的理念。城市台的专业频道就是为不同受众收视目标节目而设置的。但是,即使是专业的频道,也希望自己的观众群是宽众的。那么,什么样的节目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唯有电视新闻节目。因为,电视新闻节目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的影响最小。越是综合性的新闻,受众就愈加广泛。央视《新闻联播》的内容,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包罗万象,愈加综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做综合新闻已不再是央视的特权,即使是地方城市台,也都竭尽全力去做综合新闻。媒体无论大小,只要人心胸远大,电视节目的内容就会无限宽泛。以温州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为例。该频道以新闻类自办栏目多见长。18点55分起播出的时长40分钟的浙江省名栏目《温州零距离》,有动态新闻、深度报道、社会新闻等等,是一档很受欢迎的综合性民生新闻栏目。这档之前是12分钟的城市新闻资讯节目《都市新闻》,然后是15分钟的新闻脱口秀节目《你听我说》,接着是10分钟的城市交通新闻节目《都市红绿灯》,再后面是16分钟的楼市动态资讯《第一房产》,这1.5小时的自办节目如同内容丰富的电视杂志,极尽综合之所能,以宽泛的新闻内容维护起稳定的收视率。

    电视新闻的高度——权威观点

    高度是电视新闻消息的价值体现,也是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力所在。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高度是主流媒体体现地位和权威的核心问题。相比长度和宽度等质量要素,电视新闻的高度要素就显得更为重要。

    做有观点的报道,成就电视新闻报道的高度

    在全媒体的竞争态势下,大凡主流媒体都把“打造权威媒体”作为宗旨。权威性从何而来?来自于媒体推销的产品具有深刻而正确的观点。人民日报、央广、央视等传统媒体之所以巩固了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就在于他们长期以来传播的观点独到权威,具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现在,人们喜欢从网络、手机等新的渠道获取信息,然后再到主流传统媒体上找观点。由此可见,观点对于媒体有多么重要。

    在文化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有声有画的电视新闻报道就是最大的卖点,而且接受新闻信息的渠道有限,观点似乎没那么重要。信息时代,新闻报道的观点便是最大的卖点之一。我们从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共同关注》《新闻调查》《新闻1+1》《面对面》《环球视线》等看到的趋势是,电视新闻节目越做越讲究观点。受众通过收看这些有观点的节目达成了对事件、事物的正确认识能力。

    集成优秀的产品内容,维系电视新闻栏目的高度

    “内容为王”,这是传统媒体一直秉承的经营理念。在全媒体竞争态势下,优秀的产品内容同样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电视栏目的吸引力亦是如此。

    每档电视新闻栏目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但是,这种周期是可以人为干预的,可以通过内容的强化来克服受众的审美疲劳,延长其寿命。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这档已经走过近40年的新闻节目,至今仍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经历了几次有影响的改版,特别是2012年以来,改版力度不断加大。不变的是形式,变的是内容。新闻内容贴近民生,注重百姓诉求,回归平民视角是其改版的一大特点,这种更“接地气”的改版给人一种清风扑面的感觉,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2013年1月1日至5日,央视《新闻联播》平均收视率与2012年相比上涨了24.32%。央视《新闻联播》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②

    电视新闻的温度——追踪热点

    温度是电视新闻消息及其电视新闻栏目的特色和风格。如果我们把“长度”“宽度”“高度”比作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骨骼、血肉、肌肤,那么,“温度”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有灵魂的新闻节目才更有感染力。

    关注社会热点,保持电视新闻栏目的温度

    一档能够牢牢抓住受众眼球的电视新闻节目,绝不仅仅是靠着斑斓的色彩和美妙的声音,而是靠媒体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在信息时代尤其如此。

    当明星吸毒被抓,当老虎坠楼身亡,当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当国人旅游日本疯抢马桶盖……面对铺天盖地的“谣传”,人们急切地希望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真相。当受众带着期待打开电视频道,假如主流媒体不食人间烟火一样没有任何反应,长此以往,这样没有温度的电视新闻节目,其结局是可以预料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社会热点真相的窥视欲远远高过茶余饭后的一场电影。因此,主流媒体必须要有对社会热点关注的热情。

    汇聚社会暖流,彰显电视新闻报道的热度

    做有温度的电视新闻,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外,还要关注社会生活。对于老百姓来说,衣食住行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而对于社会来说,文明进步则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媒体的舆论承担着重要的导向职责。

    社会文明进步,人是主要因素。在过去,媒体多是发挥教化人的作用,而今则是努力发挥感化人的作用。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多做有热度和传递温暖的电视新闻。一方面是突出传播正能量的人和事的宣传报道;另一方面是把媒体打造成为传递社会爱心的载体。

    如果说优秀的产品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做有温度的且有长、宽、高的立体电视新闻节目,就是传统电视媒体巩固主流媒体地位的具体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主流媒体提升吸引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都市生活频道副总监)

    责任编辑:冷  梅

    注释:

    ①王俊杰:《发挥综合优势 增强传播效果》,《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②陈盛开:《央视新闻联播“变脸”对地方台的启示》,《今传媒》2013年第4期。

用平民化视角做好重大主题报道
开放:融合之路的文化支撑
做有温度的立体电视新闻
融合背景下的党报人才培养
“国家工程”的南阳表达
媒体办活动要找准关注点、兴奋点和结合点
为新丝绸之路建设鼓与呼
企业报如何开展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