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创新微报道 记录大事件 解读大民生

——河南日报新媒体报道两会的创新与思考

● 惠 婷 《 新闻战线 》(

    全国两会是媒体比拼的竞技场。近年来,新媒体的加入,给这场新闻大比拼增加了许多亮点。

    今年的全国两会,河南日报新媒体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在平台、技术、互动、内容等多方面创新,在保证发布数量、质量、速度的前提下,通过多途径、多平台融合,极大地提高了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度。

    平台创新:首次使用“三微一网”联手报纸报道两会

    会前,河南日报网、河南日报官方微信两个新平台已开通使用,河南日报已形成微博、微信、微视和河南日报网“三微一网”的新媒体集群,为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两会报道中,前方和后方并肩作战,实现无缝对接。只要集团信息中央厨房和两会报道群里有记者从前方传回的稿件,小编会第一时间编辑,发到河南日报网,获得本网链接,然后再编为140字,附上链接,发到官方微博上。稍后对热点内容进行深度整合、分析和解读,在当日的微信推出。一条内容,网站、微博和微信同时进行传播,不仅突出了速度,也强调了深度。“三微一网”的联动报道模式真正实现了内容传播速度与深度的有效结合。

    早上7点,河南日报网更新第一条内容,开启全天的两会报道模式。中央厨房收到的两会稿件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到河南日报网,截至3月14日,河南日报网已发布两会相关新闻六百余条。

    河南日报官方微博的影响力在全国省级党报微博中首屈一指。微博报道两会开始于2013年,今年不断加力,前方记者来稿随时发布,@河南日报571万粉丝从这里了解两会。

    每天傍晚,河南日报官方微信整合一天热点发布,带着最鲜活的新闻热点和贴心服务,传给每一位网友。截至3月15日,微信两会稿件阅读量和点赞数总体超过40万。 

    全国政协委员娄源功是第一个“横扫”几大发布平台的采访对象。河南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没有一个“985”高校,一亿人口的大省只有一个“211”高校,高考一本线比沿海、京沪高很多,河南的孩子上大学比其他省份学生要难。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连续8年为河南孩子呼吁,希望均衡高等教育资源,向河南这些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倾斜,被媒体称为“最执著的政协委员”。对娄源功的采访在他赴京参会的火车上就已经开始,娄源功的呼声先后在微博、网站、微信和河南日报刊发,引发各方的持续关注。

    专访“男神”科学家施一公、夜访“北京好人”李高峰等报道,也成为微博、微信、网站报道的热点,并最终在传统媒体河南日报上深度呈现。一次采集,生成多种新闻产品,通过不同渠道实现多元传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新闻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受众的全覆盖和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技术创新:全国首推可以转发朋友圈的微语音报道

    河南日报与大豫网融合创新的语音版微信播报在全国两会期间正式投入使用,让网友听到代表委员在会议现场的真人原声,这是媒体融合的一次全新尝试。

    3月7日,河南日报微信公号发出的一则内容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男神”科学家施一公和河南老乡“任性”对话,语音版来了》,大家之所以关注这个新闻,一是因为主人公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大家心目中的“男神”科学家,河南人的骄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一则语音版的微信报道,施一公教授磁性、富有激情的声音,包括特意讲的河南方言,让大家备感亲切。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年轻人都想当马云,却不崇拜陈景润,这不是好现象。”“读一流大学如果只为就业,是种悲哀”“河南可以出‘小而美’的世界一流大学”,伴随着语音微信的传播,施一公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语音微信可以更加直接、方便地了解信息,给人以面对面的感觉,真心不错哦”,“方式很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说明日报很用心!”网友对这项技术创新进行了客观评价。

    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语音版微信报道,能让网友立体感受两会,这项技术在全国是首家。

    语音版报道还有《Duang!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京探望咱河南北漂,原来这样唠家常》《张泽群“炮轰”收视率,还说要发红包!咋回事?快来听原声》,一经推出,便在微信朋友圈里形成“刷屏式”传播效应,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

    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驻地多了一面“微信墙”,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矩阵再添“新兵”。这面大豫网开发的“微信墙”,其实是一块长5米、宽2.5米的大屏幕,安放在北京河南大厦二楼的代表餐厅里。关注河南日报官方微信并发言,网友的声音就有可能显示在“微信墙”上。网友有什么关心、关注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建议,有什么想让代表捎上两会的心里话,都可以向河南日报官方微信发送信息。“微信墙”让网友的声音直通到人大代表,让代表更多地了解民意。

    这面“微信墙”引发了代表们的广泛关注,不少人纷纷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成为河南日报官方微信的粉丝,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发到微信。李海燕代表评价:“像‘微信墙’这样的新技术、新平台确实有利于信息的交互交流,为报业集团点赞!为新媒体点赞!”

    新媒体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工作效率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改变了两会报道的空间传播形式,使报道更具现场感和互动感,让更多人身临其境感知两会,提高了社会关注度。

    互动创新:首次组建“豫米观察团”,让网友与代表委员互动

    传统的两会报道,一直是媒体人自己的事情,包括网友在内的受众一直是看客。这导致受众的参与度不够,用户体验不好,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互动,是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把用户纳入到新闻报道环节中来,让他们从看客变成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增强传播效果。

    为让网友真正参与到两会话题讨论中来,河南日报组建了“豫米观察团”,为网友和代表委员互动搭建了平台。

    “豫米”是河南日报各新媒体平台网友的集体昵称。大年初三,“豫米观察团”成员的征集工作启动。为保证观察团成员的质量,新媒体部设计了两会内容问卷,通过填写问卷报名的形式,筛选出一批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有见解、善表达、关心国家大事的网友,组成“豫米观察团”。“豫米观察团”成员通过新建的微信群平台,和河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一起,交流两会话题,共享两会信息,让网友、参会记者、部分参会代表委员真正互动起来。

    两会期间,记者将观察团中大家热议、关心的问题,直接带给代表、委员,请代表、委员回应、发表观点。或者把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让网友讨论,再把这种互动整理出来,发布在微博、网站、微信和报纸上。

    “豫米观察团”成员彭保红提出了文物保护的建议,“豫米”@追梦、@寒山远等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通过记者传递给了人大代表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请他带上两会。微信以《豫米两会提案丨文物怎么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听到了豫米的呼声!》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两会开始时恰逢元宵节,有代表委员提议,把元宵节、重阳节、国家宪法日设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些节日到底该不该放假,“豫米”各抒己见,微信报道《豫米侃两会丨99%的豫米赞成把元宵节设为法定节假日,同意的转起! 》,对网友的看法进行了总结。

    代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关于鼓励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参与乡村建设的建议引发热议,经过记者牵线,释永信、二月河两位代表和河南日报“豫米观察团”的网友,就告老还乡话题发表意见,展开了一场“隔空”对话。《释永信、二月河和豫米“对话”:告老还乡可行吗?》的报道引发多方关注。

    与此同时,河南日报今年新开《豫米看两会》栏目,与“豫米观察团”相互呼应,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媒体融合。

    组建“豫米观察团”的做法架起了两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使得原本让百姓感到“高大上”的两会“放低了身段”,变得更加亲民,更加新颖。这种创新,一方面让民间智囊为河南日报各平台的报道提供更多鲜活的素材,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生产之中;另一方面,也为各新媒体平台增加了一批积极的传播者,通过他们将报道真正渗透到受众中。这种创新实践了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生产内容并参与内容传播的理念。

    内容创新:微博体记录大事件,微信体解读大民生

    今年的两会报道,河南日报网和官方微博发挥速度优势,以直播形式持续滚动发布最新新闻,随时记录两会中的大事和进展;河南日报微信则通过分析、整合和解读发布深度稿件,解读民生大问题。无论是发稿数量还是阅读量,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都是一个新纪录。

    作为党报的官方微博,河南日报微博在体现其文体特征的同时,要求时政报道主题鲜明、直截了当,传递两会最重要的精神,说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要言不烦、言尽义止。《小编跑两会》《两会豫报》等栏目瞄准两会进程、一府两院报告、代表委员心声,突出高端、权威性,每日刊发大量的信息。《海外豫籍华人眼中的河南什么样?》《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尽快制定信用法》《建立制度体系,让英雄流血不再流泪》《将重查领导机关和重要岗位领导的职务犯罪》《禁止让被告人穿囚服出庭》等报道,既是“小轻快”,又做到“高精准”。

    在内容生产上,新媒体报道注重本地性和贴近性,关注河南大事,聚焦河南发展,侧重民生话题。微博、微信和网站报道都突出了“河南元素”。

    微信报道《为了老乡的小康,河南代表向副总理晒“农民收入账本”》就是其中之一。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来到河南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来自传统农区驻马店市的全国人大代表余学友就农民增收、农民养老保险等问题作了发言,还向副总理晒了河南农民的“收入账本”。副总理当场交代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此外,微信报道《二月河:反腐话题“上餐桌”、“进微信”说明啥?》《总理连说3个好  河南“农民委员”提了哪5条建议?》《河南大学校长连续8年为河南娃上大学鸣不平》等,不仅对应政府报告中的民生大事,也以新闻的视角解读了河南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受到“豫米”的好评。

    内容的创新往往伴随着好的表现形式,如果仅仅一大坨文字摆在受众眼前,只会让人产生排斥心理。河南日报的微博、微信报道在语言表达上贴近网民,并将照片、图表、背景音乐等糅合进去,做到图文并茂、文表并茂、文音并茂、文视并茂。

    与此同时,为配合两会氛围,让河南响亮发声,河南日报官方微信先后推出了多个H5大型制作。如3月5日发布的《郑州航空港私密照大曝光丨两年了,她出落得这么美》,3月6日发布的《本报巨献:郑州航空港这两年》,3月10日的《“郑欧班列”何以引副总理关注?看它的中兴之路!》等等,画面制作精良,文字解说到位,为两会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正如一位人大代表的评价,为什么两会越来越热、越来越受关注,除了政治文明越来越进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两会越来越开放,话题越来越接“地气”外,媒体的多元传播,尤其是新兴媒体积极参与两会报道,创新两会报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这种传播模式的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营造出更好的民主氛围。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冷  梅

守正出新 凝聚共识
把两会报道做成媒体盛宴“满汉全席”
打好全媒体融合战 提高党报舆论引导力
地方媒体如何报道全国两会
新传播格局下的两会报道
精心尽心 出彩出新
创新与融合:深挖、精挖两会富矿
全媒体覆盖 多层次服务
创新微报道 记录大事件 解读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