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传播格局下的两会报道

——深圳特区报的全国两会报道实践

● 胡恒芳 叶晓滨 《 新闻战线 》(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各大媒体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的重大媒体事件。今年的两会,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还是中央深改组部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从这个大的观察视角出发,结合深圳特区报的两会报道实践,我们认为,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在主题宣传、热点引导、融合报道、传播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较以往更为鲜明的形态特点。

    特点一:“抢话筒”的年代,主题宣传要更给力

    什么是新的传播格局?就是在互联网媒体深度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为巩固主流地位、提升传播影响力而力推融合发展,二者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传播技术革命导致传播格局巨变,传播渠道多元化带来舆论市场空前复杂化。

    这是个“抢话筒”的年代。传统主流媒体如何继续“主流”下去,是个大课题。特别是面对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主题宣传任务,如何主动适应新的传播格局要求,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和价值观?如何在新闻报道的议题设置、话语引导方面“亮出底色”、拿出新作为?各大媒体都在探索,深圳特区报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

    浓墨重彩唱响主旋律,主题宣传更给力、声音更响亮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新论述,也是总书记在今年初的重要批示中对深圳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四个全面”无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主线和总基调。深圳特区报围绕主线全程加强报道策划,使之成为两会报道这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中高奏的主旋律。两会大幕拉开,我们即浓墨重彩推出“四个全面”的专栏,每天一个大专题,分别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组织报道,先后刊发《一个不能少/一项不能缺/一步不能迟》《闯“深水区”/清“拦路虎”/啃“硬骨头”》《改革找准了“痛点”/人民才有“获得感”》《立法,是立责而不是立权》《从严治党,要“治”更要“严”》《让百姓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等深度报道。落实“四个全面”,深圳作为特区,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在《权威访谈》专栏,全国政协委员、《求是》原总编辑张晓林提出“深圳应争当‘四个全面’尖兵”;全国人大代表、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认为“深圳会当好‘四个全面’排头兵”。这些对参加两会专家学者的深度访谈报道,结合深圳工作实际来谈,使得“四个全面”的报道主题更立体更丰满,也更有针对性。

    精心策划形成报道强势,议题设置更突出、话题更聚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寄予厚望。今年全国两会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广东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加以部署,大力推广深圳的创新发展经验和做法。作为广东“四大报”之一和深圳市委机关报,创新驱动理所当然成为深圳特区报两会报道的重大主题、重点内容,编委会对此提前进行了精心策划。

    两会之前,深圳特区报隆重推出“羊年新春论创新”系列评论,为全国两会召开作了铺垫与预热。两会启幕,我们强势推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策划》,每天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围绕“制造业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人才、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主体、产业创新”等关键词组织立体化专题报道。每个专题中,既有代表委员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言献策,又有精心采写的“专家视角”“深圳做法”“记者手记”等内容,对“创新”这一广东当下发展的关键词进行大规模连续性的深度报道。

    主题宣传的强势聚焦,与会上代表委员的议政热点形成了紧密互动。两会期间,深圳特区报策划推出《广东城市携手合作创未来》专栏,前方记者与参加两会的东莞、佛山、河源、汕尾等市主要负责人对话,请他们结合各地实际畅谈如何落实中央和广东省的部署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加强区域合作共创广东美好未来。

    这些专栏和系列专题相得益彰,奏响了两会主题宣传的舆论强音,有效凝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两会智慧”,展示了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发展成就,昭示了广东新时期的创新梦想,相信也有利于点燃全社会的创新激情。

    特点二:舆论热点越是复杂多变,热点引导越要主动作为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网上舆论复杂多变,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受众常常是“雾里看花”。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更好地提升传播影响力,成为引导社会热点、引领舆论风向的“定海神针”。实践也表明,在人人手持“麦克风”的年代,如果主流媒体不作为,就会有网络媒体甚至自媒体帮你“乱作为”;如果舆论场上主流声音不响亮,不为受众做好解疑释惑、传播真相的工作,这样那样的网上杂音势必会乘虚而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议程设置和议题管理,主动做好两会期间的热点引导,形成舆论引导强势,应该说,传统主流媒体肩负的这项任务,比以往更重了,要求也更高了。一句话,舆论热点越是复杂多变,受众越是“雾里看花”,传统主流媒体越要主动作为,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

    认真吃透精神,第一时间引爆传播点。

    每年全国两会,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社会各方最为关注的热点。各大媒体往往也拼尽全力,发挥各自优势,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解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我们的前方报道团队在报道创新上颇费了一番心思。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组织多位记者同步梳理报告内容,上午会议一结束即首先通过特区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此中有深意!特报君为您梳理总理报告33大金句》的报道,第一时间引爆传播点,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转发。为了帮助受众理解总理报告,当日还策划采写了《代表委员为总理报告8大热词潮语点赞》《总理报告与你息息相关的10条“干货”》《社会各界热评总理报告10大“金句”》,加上新华社播发的《10大数字勾画新常态下的中国》等,次日在特区报刊发后,普遍反映报道有新意,效果良好。

    让受众“有感”,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关。

    所谓“有感”,就是接地气,让受众可感知,而不是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这是媒体提升热点引导效果的“童子功”、“必修课”。还是以社会高度关注的总理报告解读为例。政府工作报告勾画的新一年的工作蓝图,其中有大量的民生政策“红利”,这些与普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有什么直接关系?媒体报道有责任将二者的结合点找出来,将其“翻译”成百姓可感的“身边事”,百姓可理解的现实需求。深圳特区报前方记者采写的总理报告《与你息息相关的10条“干货”》,就在这方面做了比较成功的尝试。记者从报告原文中梳理出十大“干货”,逐条进行解读,提炼出“开公司做生意将更加容易了”“网购将更便利更顺畅了”“有好想法,就大胆创业吧”“养老金又要涨啦”“黄标车以后不能再开了”“钱放银行更有保障了”等与普通民众有关系的内容并做成小标题,有读者反映说“句句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解疑释惑,发出让人信服的权威声音

    今年两会前,有关雾霾的话题被自媒体引爆,一度成为全民关注的舆论热点。主流媒体如何在传递民意、关注民生、回应社会关切中发出让人信服的权威声音,做好对社会公众的解疑释惑工作,从而强化正确的舆论引导?深圳特区报有针对性地策划推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报道。3月5日,我们率先策划推出的两会生态文明建设大专题,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这组报道中,主稿《代表委员热议生态文明建设/环保不是负担,而是金字招牌》传递了环保话题的理性声音;《钟南山:只要下定决心/告别雾霾有可能》稿,是对公众所关注的雾霾治理问题的正面回应;《政协委员充分肯定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寄望深圳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稿,客观反映了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对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做了充分肯定,提出了下一步努力方向,符合特区报作为深圳大报的读者定位;《两会观察》小栏目,由特派评论员推出的时评《实现“常态蓝”/不靠风力靠“法力”》,对如何实现蓝天白云常在发出了媒体自己的声音;《网友有话说》栏刊发的《呼吁多种树木/改善空气质量》,集纳了网友的建言。应该说,这一整版的稿件,对社会和网上高度关注的环保热点问题进行了正面回应与权威引导,起到了解疑释惑、引导舆论的作用。

    特点三:媒体融合发展深度推进,两会报道成为成果展示大舞台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去年以来我国传媒界的大事;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是集中展示媒体融合发展最新成果的大舞台。创新传播形式,深度融合报道,各家有各家的招数,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亮点。深圳特区报作为锐意改革创新的特区大报,在推动两会报道形式、内容、手段创新方面不遗余力,希望借此提升传统媒体在两会舆论场中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两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在新闻采集上,记者手上拿的已不只是“一支笔”。今年全国两会,深圳特区报的前方报道团队,既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评论员,还包括由4名新媒体人员组成的“融媒体”小组。我们在北京专门搭建了全国两会全媒体直播室,两会期间邀请了1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走进直播室,围绕热点话题进行访谈。同时,我们还利用微信平台,将分别负责人大、政协和新媒体采访的记者整合到微信群中,建立起了互动式的选题策划、在线讨论、采访素材分享机制。大家在微信群中分享报道选题、采访心得,互相激发、交流,有记者在采访现场遇到不熟悉的采访对象和准备不充分的采访话题,可以及时在群里求助并获得支援,这大大增强了记者捕捉新闻的敏感性和采集新闻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别出心裁地围绕如何更好推进“四个全面”在北京街头开展“海采”,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建议与期待;就实施创新驱动,在代表委员中进行“海采”,汇聚创新驱动的“两会智慧”。

    在新闻呈现上,记者发出的已不只是“一条稿”。媒体融合的优势在于多种媒体形态的呈现。过去报纸记者上两会,主要任务就是为第二天出的报纸写稿,而如今,两会记者要发回去的内容,已经超出了“一条稿”了。今年两会,深圳特区报全面推出了两会视频报道,对前来两会“全媒体直播室”的代表委员,以及会议现场讨论,一方面推出文字报道,同时剪辑推出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视频新闻,利用腾讯、微信以及“特网”等多平台传播。如《深圳市领导看望慰问深圳媒体两会报道记者》、《“萌海龟”现身特报君两会直播室/到底发生了什么》等报道,受到电视台同行的“点赞”。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两会“融媒体小组”共推出两会视频新闻22条。同时,两会报道还加大了对图表、数据、漫画、二维码等多种呈现形式的运用,力求给受众以全新的新闻体验。

    在传播渠道上,报纸作为媒体机构推出的报道,已不只是“一张纸”。当前,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多元化拓展已成常态,媒体融合发展,让报纸已不再是“一张纸”。对于两会新闻的发布,过去的单一落点是报纸。今年,深圳特区报两会新闻的传播渠道,首先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如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然后是网站的即时文字报道和视频直播,最后才是报纸上的版面。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全面加强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即时传播,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两会新闻的第一落点,而这些平台上用户的即时反馈又丰富了报纸报道的内容;报纸上刊发的二维码,又成为受众进入新媒体阅读新闻、参与互动的重要渠道和窗口。这种多平台互动,大大增强了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和渗透力。而这背后,则是新技术、新平台带来的采编流程上的前后端协同与采编各个环节的联动。

    除上述三方面,深圳特区报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还围绕“互动、联动”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以期提升两会报道在多元化传播场域的影响力。我们有意识加强了代表委员与专家学者在重要话题上的互动、会内关注热点与会外各方建言的联动、代表委员重要建言与深圳发展实践的连线,以及深圳发生的热点新闻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联动报道。这种互动、联动式报道也成为两会报道的一个常态,它有利于汇聚各方智慧共同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其形成的协同传播效应,也有效打通了会内会外舆论场,增强了两会报道的传播影响和渗透力。

    (作者胡恒芳系深圳特区报总编辑;叶晓滨系该报编委)

    责任编辑:祝晓虎

守正出新 凝聚共识
把两会报道做成媒体盛宴“满汉全席”
打好全媒体融合战 提高党报舆论引导力
地方媒体如何报道全国两会
新传播格局下的两会报道
精心尽心 出彩出新
创新与融合:深挖、精挖两会富矿
全媒体覆盖 多层次服务
创新微报道 记录大事件 解读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