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浅析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

● 王艳红 《 新闻战线 》(

    网络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互联网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平台与传播工具,网络在带给人们生活与学习上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令人担忧的负面影响,泛滥成灾的网络谣言便是一例。

    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特点分析

    覆盖范围广。网络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便捷,网络上的每一个公民都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与发布者。由于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十分简单,传播者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实现信息群发的功能,同时可以向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参与者发布信息,显然人们已经真正进入了“信息共享时代”。任何人只要接收到任何网络谣言,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将网络谣言迅速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传播速度快。速度快是网络谣言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网络参与者在对信息发表看法时,并不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因而就导致很多网络谣言的泛滥。正是由于网络谣言传播的速度极快,加上信息发布自由度过高,从而使网络谣言的蔓延难以遏止。

    传播目的复杂。网络信息传播的目的十分复杂,部分居心叵测的网络参与者企图通过谣言传播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还有的网民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提高信息的点击率与转发率,从而进行虚假信息的传播。如在2011年3月中旬引发的全国“抢盐风波”,究其原因就是杭州市某一数码市场中的员工心血来潮而发布的一条信息导致的,信息中提到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中国沿海地区产生严重核污染,请民众不要食用海产品,并多储备一些干海带和盐。仅仅是一句话,几乎在一天之内就引起全国的“辐射恐慌”。传播者的一时冲动,产生了这一则后果严重的网络谣言。

    传播方式隐蔽。与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隐蔽性较强。正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与虚拟性,才使得很多信息传播者的言论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其在发布信息时也根本不用担心受到法律与道德方面的制裁。所以,这就使得部分网民通过隐蔽性遮盖身份,从而散播一些错误、偏激的信息,甚至有的网民完全忽视国家法律道德,将网络当做犯罪行凶的工具,进而导致网络谣言的危害更加突出。

    网络谣言造成的社会风险分析

    危害社会稳定,造成社会恐慌。如2011年3月15日开始的“抢盐事件”,其最根本的诱因仅仅是与日本核辐射有关的三条信息:日本核辐射造成的污染会对中国产生影响;食用碘盐对核辐射的防止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日本核辐射对海水造成严重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到中国的食盐。正是这三条信息的传播,导致我国的抢盐闹剧愈演愈烈,并且随着谣言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展,很多民众的从众心理作用更会导致非理性行为的爆发,最终使网络谣言的后果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一度造成社会恐慌。

    公众对网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2011年2月,“皮革奶事件”的全面爆发直接导致光明、伊利与蒙牛等股市大幅度下跌,并且使公众、政府监督部门以及奶制品行业产生很大的危机感。同时,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很多相关的报道与文章先后出现在网络中,国家农业部门也及时针对此事作出了回应,国家在官方网站上更是直接将生鲜乳质检结果公布出来:“生鲜乳例行检测并没有测出皮革水解蛋白成分,“皮革奶”纯属网络谣言。”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对此播出了专题报道,告诫那些别有用心的“皮革奶”谣言散播者,同时提醒广大群众理性思考,保持冷静的思维,不要盲目听从谣言。虽然如此,但民众还是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国内的消费者大部分表示对奶制品行业失去了信任。

    提升解决事件的难度。由于不同的民众追求的价值与利益都不相同,即使在发表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时,观点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使得当前舆论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并且解决起来也十分困难。加上网民在发表言论时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与监督,从而导致网络上散播出来的信息真实性难以辨别,并且无法将事情的原委曲折真实展现出来。社会共识的不协调、价值观念不统一以及公信力的缺乏等问题,使得人们在面对信息时缺乏理性的态度与谨慎的论证,并且有的还故意将事实歪曲,最终给事件的解决带来困难。

    损坏个人名誉与集体荣誉。网络谣言是社会发展的毒瘤。由于网络谣言传播的范围广、速度快,从而产生的社会风险与危害也就大。从个人角度来说,网络上散播出来的虚假信息与恶劣的言论,不仅对个人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更对个人名誉以及集体荣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网络谣言对集体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看,谣言的传播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名誉都会产生影响,并且会降低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信任度,甚至会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

    网络谣言的防治与管理建议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主导作用

    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很多时候,网络谣言的产生会迫使民众向政府部门探求事情的真相,而政府部门往往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将所有消息封锁,造成信息的不透明。这种情况下,公众无奈只有从网络上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如果网络谣言存在于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这时就会导致一种谣言的恶性循环。而政府在面对新的网络谣言时,再次想要通过信息封锁解决事情,依然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只要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真实性不得到验证,问题不得到及时解决,民众追逐谣言的热情就无法减退。所以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将正确的消息传播出去,将事情的真相公之于世,同时积极利用权威的信息辟谣,从而使网络舆论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信息传播行为。政府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一方面,政府要完善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只有从法律的层面入手,全面加大网络立法范围与力度,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与引导网络行为,才能在根本上抑制网络谣言的蔓延,从而使国家信息主权得到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得到保障。政府要通过立法形式严格惩治网络谣言传播者,并且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建立起和网络谣言监管相匹配的治理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要全面规范信息传播行为。政府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制度管理,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建立严格的信息传播制度,使网民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

    强化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与监督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新闻媒体的传播工作,规制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现如今新闻媒体的商业性不断增强,很多媒体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惜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制造虚假新闻并进行传播。因此,不仅要对新闻媒体虚假新闻的传播进行防范,更要对媒体进行监管,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媒体伦理。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网络谣言的屏蔽。政府不仅要加强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立法,更要对互联网发布的信息进行全面审核与过滤,将其中不正当、存在个人用心的信息彻底清除,从而维护网络信息传播的健康。

    公众应当自觉提高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

    公众应主动参与到素质教育建设中去。党和政府要积极开展这一类的建设活动,掌握舆论的正确走向,并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素质教育建设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利于公民素质教育与建设的机制体系,从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并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积极进行网络素质教育的组织领导,从公民素质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修养与道德修养。

    公民要提高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面对当前公民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日益缺失的问题,党与政府必须积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以及人心凝聚的精神,不断提高公民的责任感。与此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公民意识方面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义务与权利观念,使其恪守基本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道德水平,从而提高对网络谣言的判断力与审核水准,从而做到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并对自身言论传播负责。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芳秀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治理体系的构建
@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文本分析
跨界融合: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路径
公共舆论偏差的分析与矫正
浅析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人文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