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广大媒体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通过践行群众路线,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心声,发挥了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重要作用,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全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给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新闻+服务+政务”成为主流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式,媒体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流媒体“开门办报”,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拓宽群众离不开的全媒体渠道,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群众路线是传家宝
群众路线是革命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点,结合不同时期的形势和目标任务,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联系群众,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党的群众路线内容不断丰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手段也更加多样。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未就群众路线作过直接论述,但是对于群众的历史作用和做好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有着清晰的表述。早在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关于肯定群众历史作用的论述。
列宁对群众历史作用和对待群众的方式有更深入的论述。1908年7月,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论述了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1917年,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中,列宁提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观念,这些论述都成为群众路线产生的基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作为群众路线的主要创立者,在马克思、列宁的群众观点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提出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观点。他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群众路线的论述都更加深刻,“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他还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并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工作方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1948年4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这些论述强调了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于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同时他还指出,“我们的报上天天讲群众路线,可是报社自己的工作却往往没有实行群众路线”,对新闻工作者自身践行群众路线提出了要求,“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这些论述强调通过向群众学习来加强群众联系,践行群众路线。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创造性地将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有机统一起来,并深刻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群众路线。1943年2月20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一个革命根据地必须具备革命的武装、政权、群众组织和党等四种力量”,专门论述根据地建设和群众运动的关系,指出了群众的重要作用。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邓小平用专门一节的篇幅来论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及工作要点,他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及时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1980年12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对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但强调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意义,还在总结几十年历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对于宣传思想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及其对走好群众路线的作用,邓小平作出了更直接的论述。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邓小平指出,“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从领导来看,办报是大家办报,从新闻工作者来看,也是大家办报。报纸真的同实际、同群众联系好了,报纸办好了,对领导是最大的帮助”。这些论述从两个方面将群众路线与宣传联系了起来:一方面,强调了报纸(宣传工作)自身要践行群众路线,提出了报纸要同群众联系、开门办报等要求;另一方面,强调了领导干部要通过报纸走群众路线,通过宣传工作加强与群众联系。
走好群众路线要联系群众、宣传群众
江泽民将群众路线和宣传联系起来,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涵。1994年,江泽民指出,“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其中专门提到了“宣传群众”,直接将群众路线和党的宣传工作联系起来,使得群众路线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1995年,江泽民从多方面指出了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方法,结合新的形势,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层面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进行了阐释。
值得注意的是,江泽民指出:“一些地方群众反映,现在交通、通信发达了,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这是一种尖锐的批评。”这就特别指出了信息技术对走好群众路线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再次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运用科技手段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胡锦涛对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有着十分丰富的论述。2004年,胡锦涛指出,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2010年,在《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胡锦涛指出:“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
将网络和群众路线联系起来,这与互联网的发展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胡锦涛指出,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要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这是我党第一次将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和做好群众工作联系了起来。这些论述为全媒体群众路线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网络和媒体与经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运用全媒体走好群众路线成为时代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全媒体群众路线论”,为全媒体时代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
遵循。
党的优良作风与新技术手段的结合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理论。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充分运用全媒体,做好党的各项工作,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鲜明特点。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应运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党的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特别是注重群众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在谈到如何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强调了舆论引导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运用新闻媒体做好群众工作的原则方法和重要意义,指出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并对如何使用现代传播手段走好群众路线作了阐释。
群众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就在哪里。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广泛收集网上建言议政,及时回应网民关切。这就明确将群众路线拓展到网上。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的重大判断,指出全媒体传播工具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重要意义,也从侧面指出了其作为群众路线新的切入口的重要作用。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贯彻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25”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提出要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并对全媒体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原则、方法、手段等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媒体群众路线的方法手段在不断丰富,但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没有改变。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的中心内容,依然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中都强调,走好群众路线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为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以及教育引导群众。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中央主要媒体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时指出,中央主要媒体“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强调了媒体关注群众、服务群众、反映群众的作用。2017年,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些论述都强调了群众性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的精神要求。
全媒体时代,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还要善于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特别是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首先要坚持方向,把牢导向,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通过全媒体手段,发动群众,组织群众。2015年7月,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下大气力开展网上工作,亮出群团组织的旗帜,发出我们的声音,对模糊认识进行引导,对错误言论进行驳斥,让群众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组织、参加组织的活动”。这段论述强调了党团等组织在网上发挥的动员群众的重要作用。其次要改文风、转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强调的就是新闻工作者作风问题,强调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线上线下结合、全媒传播协同,以全媒体手段服务和推动实际工作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强调了线上的重要性。这些论述不但指出了做好线上工作的重要性,还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放大舆论监督的正面传播价值
作为新闻媒体,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不但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牢舆论导向,自觉宣传阐释好党的理论和政策,还要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做到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当好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媒体以更好的方法、更合理的方式,加强舆论监督效果,放大舆论监督的正面传播价值。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扁平化、交互化、便捷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创造了更广泛、更便捷的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通过全媒体手段,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广泛听取社情民意作过多次重要指示,为我们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
一是充分认识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闻舆论工作的效果时强调,要把群众的反应放在重要位置,抓住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工作实效。
二是摆正对待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态度。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不是对立的。新闻媒体要直面问题,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全媒体时代,群众更易通过以移动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正确对待群众的呼声,充分了解群众声音。对网上那些善意的批评和建设性意见,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三是充分发挥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新闻舆论工作不管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都要围绕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展开,做到“四个有利于”。正确的舆论监督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扬清才是激浊的目的,鞭挞假恶丑是为了弘扬真善美。要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党同群众交流的新平台,成为新媒体格局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渠道。
典型案例: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连党心、下接民心
人民网充分发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出“领导留言板”等特色栏目,助力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经过多年积累发展,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影响力不断提升,被称为“社情民意的集散地、亲民爱民的回音壁”,成为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领导留言板”创办于2006年,原名“地方领导留言板”,2019年改名升级为“领导留言板”,是人民日报专门为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搭建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由人民网负责运营,供广大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向各级领导干部表达诉求、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由各地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留言办理单位进行办理、回复。截至目前,先后有30家部委(局)以答复群众留言、合作开展话题征集等不同形式通过平台与群众互动,将这一平台视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抓手;31个省区市已全部出台制度办法,将做好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全国100%的地市、99.2%的县已开展“领导留言板”留言办理工作。“领导留言板”参与“十四五”规划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留言总量超过3.5万件,网民建议的“互助性养老”模式等建议被采纳。
一是倾听民意、回应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近350万件留言通过平台得到回复办理,大批建设性意见得到吸纳。仅2022年上半年,共收到群众有效留言39.1万件,同比增长4.5%,有关物业管理、水电气保障等涉及城建领域的留言数量最多。实践证明,用好“领导留言板”这个“连心桥”,持续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解疑释惑、凝聚共识,构筑网络同心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让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用好全媒体传播手段,做好政策解读、增信释疑的工作,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收集网民意见、主动引导舆论,能够更好地在网络舆论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更好地汇聚同心干事创业的力量。近年来,面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领导留言板”急广大网民群众之所急,结合中央部署,紧紧围绕各地各方重点工作,聚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安全生产、防汛抗灾等话题,源源不断推出各类留言征集活动,引导网民为各地发展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例如,“领导留言板”建设的“战疫求助与建议通道”持续发挥作用,拓宽群众求助、建议通道,截至目前,超13万件群众留言通过“通道”得到回应与解决;帮助企业通过“领导留言板”对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与各地各部门进行沟通,有效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三是凝聚民心、汇聚民智,推动群众参政议政。近年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发力移动客户端,创新推出了“政点评”、视频留言和大数据分析等升级服务,通过新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全国网络干群互动平台健康发展。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稿起草过程中,党中央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领导留言板”成为“十四五”规划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的建言平台之一,收到留言总量超过3.5万条,网民“云帆”提出的“互助性养老”建议,被写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并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2022年,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4月15日至5月16日开展,“领导留言板”再次成为征集平台之一,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题,征求网民意见。
新媒体格局下,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全员参与的属性,更是赋予群众路线新的丰富内涵。媒体作为重要的桥梁、渠道,用好全媒体传播手段,特别是网络和移动新媒体平台,在网络环境中宣传党和政府主张,汇集民智、凝聚民心,发现和解决治理难点、盲点成为重要任务。
开放平台,让群众参与到新闻生产制作中
“开门办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一种体现,是我们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在全媒体时代,“开门办报”即为开门办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广度、深度、频次大为增强,从新闻传播角度看,媒体所能获得的新闻资源更为丰富多样,受众也由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变为生产者与反馈者的复合体,新闻内容生产由媒体掌控的方式转向媒体与受众共同参与的协同方式,媒体更应抓住这一技术趋势,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人民日报近年来除加强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能力、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外,还着力平台化发展,以内容平台建设为行业赋能,为群众服务。
2017年,人民日报启动建设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通过打造一个共享的技术后台,构建起面向全国党媒的人才共享、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盈利模式紧密协作的媒体平台,实现了“百端千室一后台”。2019年,人民日报推出了短视频聚合平台“人民日报+”,通过人工精选的推送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视频。同时,还能让用户上传自己的视频,通过“人民日报+”记录生活的点滴,共同汇聚成当下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成为社会发展、民众获得感提升的有力见证,记录了当下中国亿万普通用户的真实生活。平台化战略正是人民日报贯彻开门办媒体宗旨的体现。
下沉“镜头”,使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往往更加突出信息属性;全媒体时代,媒体通过告知、阐释、协商甚至服务,有效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促进整个社会系统更加高效稳定运行。在全媒体时代,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媒介化程度会更深,媒介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功能也会更加重要,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强化与受众的连接。例如,疫情期间,媒体不但通过正向舆论引导实现基本功能,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也得到突显。
2020年2月4日,人民日报社旗下多个新媒体平台发布了“紧急发布!全网征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网民可以将自己了解到的四类人员(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无法排除的发热者)尚未得到隔离收治的求助信息,通过邮箱、留言等方式提交,各平台尽可能为求助者提供帮助,上万条救助信息被及时反馈至有关部门,有效助力抗疫工作开展;2月22日,《南方》杂志上线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的智能应答机器人“战疫AI”,用户可通过该机器人了解口罩购买、发热门诊和安全出行路线查询甚至企业复工申请等信息,上线3天时间,覆盖人群高达300万,点击量上百万。
做活产品,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媒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对此,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比如多生产适合移动传播的H5、短视频、微电影、有声新闻等产品,让产品真正关注受众需求、满足受众需求。
2017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H5融媒体产品成为刷爆朋友圈的爆款,取得良好的传播和互动效果,形成了大流量和正能量的有机结合。
从内容和效果来看,“军装照”融媒体产品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正因为它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具体来看,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在建军90周年的特殊节点策划互动性强的H5产品;二是善于将内容与形式巧妙结合,为用户提供穿上军装的沉浸式体验;三是针对受众特点开发衍生产品,延长传播周期,扩大传播效果。“军装照”的成功刷屏,正是由于契合了沉浸式传播的模式和机制。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从心底激发出来的对强国梦、强军梦的渴望,伴随着沙场阅兵的铿锵节奏得到释放。而通过“军装照”,人们给自己穿上不同年代的军装并分享在朋友圈,从中获得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通过互联网传递分享,营造了一种超越拟态环境的虚拟真实。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人们“沉浸”其中,由此获得的强烈的用户体验和情感共鸣,构成了裂变式转发传播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了传播关系质的变化。
建立制度,形成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除了转变理念、提高素养,还要建立健全网上群众路线的制度机制,制度是政策执行的最稳定最有力的保障。
完善网民利益诉求回应机制。对于网民的利益诉求要认真对待,及时回复,不能视而不见、久拖不回。
完善网络问政理政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回复网民诉求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科学系统的考核,将“回复率”“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
建立网上舆论引导和利益调控机制。加强舆情研判,主动引导舆论,疏导非理性心态、发现苗头性问题、避免极端性表达,引导网民平等对话、理性交流。
建立健全网络问政监督机制。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网络实名举报制度、限期办结回复的制度,加强对网络懒政责任事故的问责。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新媒体格局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7AXW003;作者为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媒体发展战略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