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相信青春的力量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旭 《 民生周刊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并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自战“疫”打响以来,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以淬炼成钢的青春力量逆行而战、担当奉献。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而除身披白色战袍的医护工作者,在战“疫”一线的各个岗位,2000年及以后出生的工作人员占据很大比例。

    有评论认为:曾经,社会上给“90后”贴上了不少标签,但在这次疫情中,“90后”群体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他们用结实的肩膀扛起了疫情防控的重担,他们已经成长,可以保护他人,为自己树立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群像。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共同执笔,并代表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青年医生吴超和王奔。

    吴超,神经外科医生,1990年出生,是一名有着9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奔,骨科医生,1993年出生,6年党龄,是该支医疗队第四临时党支部书记。

    吴超和王奔均毕业于北京大学。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提出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希望。彼时,二人正在北大求学,而今却已经是战斗在战“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了。

    时间回到今年的2月7日下午,北医三院第三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通知队员,紧急集结驰援武汉。当晚,吴超、王奔和队员们就住在机场附近,2月8日,他们乘坐当天最早一趟航班直飞武汉。

    据王奔介绍,接到通知的那天下午,他刚给一位病人做完手术。而吴超则值完夜班回到家不久,睡梦中接到了医院电话,没有任何犹豫的他,草草地收拾了行李后赶到医院。

    抵达武汉后,吴超和王奔一直坚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负责危重病人的收治、病情诊断、给病人开医嘱,以及每天查房。

    “刚来武汉的时候,我们也曾感到紧张,毕竟新冠肺炎有很强的传染性,我们也是第一次经历。”在接受湖北当地一家媒体采访时,王奔告诉记者说。

    然而,使命使然。2月中旬的一天,王奔记得,当天天还未放亮,病房里的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病情突然变化,他赶紧给这位患者做心肺复苏,等病人体征恢复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忘记了紧张和害怕。

    遇到焦虑的病人并疏导其焦虑心情,是吴超的在武汉驰援时的常态。他曾经接诊过一位72岁的老年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难,来医院之后上了呼吸机。老人躺在病床上行动不便,非常焦虑,也不能开口说话,吴超就每天用纸和笔跟老人交流。

    为了缓解老人的焦虑情绪,吴超还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他的老伴、儿子、儿媳等。吴超每天把老人的情况拍成视频发到微信群里,也将家人发的视频给老人看,慢慢地,老人情绪放松了很多。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慰问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在谈及坚守一线各岗位的广大青年时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

    此刻,作为青年医护工作者,共产党员王奔和吴超想代表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给总书记写一封信,表达他们的抗“疫”决心和坚定信念。

    据了解,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共有队员427名,“90后”党员34名。这当中,有137名队员来自北医三院,接管的多是危重症病人,“90后”党员20名。

    王奔和吴超在信中写道:“‘90后’年轻党员和老党员一起,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不是‘娇滴滴的一代’!我们不怕苦、不怕牺牲,争做共和国的脊梁!”

    “给自己的回信”

    “我们会在前线发挥青春力量,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3月16日,在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王奔更加坚定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信心和勇气。而这种坚定已经化作足以传承的担当,激励着更多后来者。

    赵虹乔是北京大学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在读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医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过硬本领,期待有朝一日,像这些师长前辈们一样,以仁心仁术济世救人。”

    不仅如此,最近,各地“90后”群体“读回信,话担当”,学习并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这封“给自己的回信”。

    马涛,1990年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大理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员。他在受访中表示:“习总书记赞扬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就是赞扬我们这一代青年。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我们愿意冲锋在前。疫情暴发后,我主动向组织请战,毅然决然加入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我将以实际行动诠释‘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铮铮誓言。”

    刘清河是山西省长治潞州区紫金街道分水岭社区党委书记,在抗击疫情一线已坚守近两个月。他说:“读完回信,我激动万分。我深知这封回信不仅仅是给医护工作者的,更是给所有中国青年的,饱含着对新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

    刘清河表示,“同样作为一名‘90后’党员,一名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我将坚守岗位、磨砺品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不负韶华,把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陕西商洛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张搏睿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全国发生重大疫情的时刻,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一名抗击疫情的“90后”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穿着志愿者衣服穿梭在城市和乡村,能够用实际行动为战“疫”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他的荣耀。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张搏睿认为,这堂来不及预习的“社会实践课”教会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今后,我们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为家国着想,为大义担当,尽自己所能为人民服务,早日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奉献之光闪耀在中华大地。”

    信笺中的殷殷期望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当代青年可爱、可信、可为,不管工作有多忙,他总会把一些时间专门留给青年人,并给他们写信,用知心话指引青年一代在奋斗中不断成长。

    2009年7月,23岁的山东大学生张广秀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爱岗敬业、勤恳朴实的她却在一年后患上了急性白血病。2011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方面组织医疗专家对张广秀进行精心治疗。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张广秀回信,希望她要注意保重身体,并寄语全国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青春无悔。

    2013年5月,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中,肯定了他们从军报国的理想,勉励他们“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据北医三院副院长沈宁回忆,今年3月15日那天,她正在病房查房,病房里的电视正好在播出《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新闻。当时的她特别很激动,说:“快看快看,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

    病房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平时意识不是很清醒,但是当他看到这条新闻时,特别清楚地说了一句话:“少年强,中国强。”

    (实习生、华东师范大学李胤葳对本文亦有贡献。)

疫中“90后”逆行勇担当
相信青春的力量
记录援鄂医疗队65天
瞒着妈妈去湖北
我会成为孩子们的骄傲
穿梭武汉疫情“火线”
“90后”教师的别样课堂
“最美敬礼”列车长
社区民警抗疫琐碎事
青年村支书 群众“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