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理财,你或许早已跃跃欲试,但又担心金融知识欠缺而不敢尝试。或者,你还在犹豫投什么,觉得股票和期货风险过大,而存款和理财产品收益又太低。那么,突显专业理财特质、又能兼顾风险与收益的基金就值得考虑了。
近年来,基金作为大众资产配置主流品种的地位逐渐被认可。到2013年11月底,我国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已达88家,基金资产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其中定位于普通大众的公募基金发行数量已超1500只,资产规模近3万亿元。基金市场迅猛发展,为大众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但基金类型各异、产品众多,让人难以抉择。在此建议遵循以下三步: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偏好、预期和耐性。
基金投资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心性是否与基金的特性相匹配。一是风险偏好。现在购买金融资产,按规定都会事先对购买者的风险偏好进行测试。看起来只是走走形式,却是投资理财最重要的前提。基金不仅收益不确定,还有本金亏损的风险,如果不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很容易在亏损时遭受财务和心理双重重创。如果家庭财富积累较少、支出负担较重,对未来收入预期不是很好,建议把风险偏好降低,选择债券型、货币型等风险较小的基金,少考虑股票型基金。
二是收益预期。风险与收益对等,较低的风险一般对应较低的投资收益。一般而言,预期收益从高到低的基金类型是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它们的风险排序也是一样。有报告显示,2012年预期年收益率在5%—10%之间的投资者占42%,预期收益率超过10%的投资者虽然也有43%,但近年来,投资者对基金收益率的预期在逐年下降。现在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期望靠基金发大财,但为了追逐尽量高的收益率而面临着承受不了的风险的人,仍然不在少数。
三是耐性。基金更适合长期投资,不适合炒短线、赚快钱。只有通过较长期持有,才可能平缓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的风险,获得符合预期的收益。耐性与性格、预期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你用来买基金的钱在较长的期限内一定不会用到。
第二步:了解基金。
做好思想准备后,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基金了。选择基金要做到三了解:一是要了解基金产品。重点看基金过往的业绩、回报水平和稳定性。二是要了解基金种类,主要分为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等,每种基金产品都会公布其配置资产大类的结构比例。再进一步,还应该了解基金配置的具体资产,比如股票型基金重仓蓝筹股还是创业板,债券型基金主要买国债还是公司债,这体现的是基金的风格和投资逻辑,直接关系到风险与收益水平。三是要了解基金管理人,其历史业绩、品牌声誉、投资理念、研究能力、风险控制水平等信息都是需要掌握的。
第三步:成为自己基金的基金经理。
选择基金,意味着选择了专业资产管理人帮你投资,但并不能放任不管。因为基金经理只为你选择的基金负责,而如何选择基金则全靠你自己。因此,你要成为自己基金的基金经理,事先确定投资策略和配置规划,选择配置不同管理人、不同类型、不同收益水平的几个基金组成基金资产组合。
选好基金后同样需要积极管理,“懒人买基金”绝对是认识误区。经济周期波动对不同类型资产的影响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所以什么时机选择什么基金尤为关键。这方面的方法很多,美林投资时钟策略最具代表性。该理论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阶段,衰退期债券收益率最高,复苏期应该投资股票,过热期大宗商品最理想,滞胀期则是现金为王。在这四个时期应该选择相应种类的基金。
基金投资期间,财务约束与资金管理也很重要。用来买基金的钱不能一股脑全投进去,要有仓位的概念,把总资金分成若干份,选择时机分批买入和卖出基金,并经常留有余仓以备机动。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基金在短期内获得了高回报,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是基金投资高手,就盲目增加基金投资,应设定好基金投资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固定比例并严格遵守,同时及时将基金收益变现,或转换成其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