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钱三强一脉——

“从牛到爱”踏实奋进

本刊记者 肖 莹 李鹭芸 《 环球人物 》(

    2008年年底,与诺贝尔奖的揭晓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正式启动。钱思进是这个国际合作项目中的一张中国面孔。作为吴越钱氏家族中又一“科技精英”,不为众人所知的是,他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儿子。 

    在北大技术物理系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钱思进。他身着素色羊毛衫和深蓝色休闲裤,儒雅谦和,眉宇间现出钱三强的影子。 

    “三强”:德、智、体都进步 

    “父亲一直要求我独立走自己的路,我也一直希望自己能摆脱父亲威望的影子,努力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可父亲却没能亲眼见到……”钱思进就这样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向记者诉说起父亲的往事。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和大哥钱秉雄、二弟钱秉充(后改名钱德充)一样,属于“秉”字辈。 

    小时候,钱秉穹家住北京琉璃厂,在父亲钱玄同任教的孔德学校就读。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由蔡元培创办的孔德学校当时在北京相当有名,最早实行十年一贯制教育,提倡白话文写作,学习注音字母,实行男女同校……虽然这一系列的教育创新遭到很多非议,但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新式教育的优势,乐意将子女送到这里读书。 

    “经常听父亲讲,祖父(钱玄同)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尔雅》等名篇贴在书桌腿上,要求他站着背诵,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结果,双腿落下了病根。祖父自此便对古文抱有‘成见’,也从不愿意强迫儿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在钱思进看来,父亲显然是祖父思想转变的受益者,其兴趣和爱好受到尊重,并开始频繁出入孔德图书馆。到毕业前,馆内凡能看懂的书,钱秉穹几乎都看过了。 

    在学校,有三个好伙伴:一个是钱秉穹,一个是李志中,另一个叫周丰一。三人中,钱秉穹年龄最小,体格却最为健壮,被送外号“三强”。一来二去,“三强”这个名字被钱玄同知道了。他突发奇想:既然我们“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主张中国文字朝着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何在为子女起名的问题上囿于形式?于是,钱玄同当即决定,给次子改名为“钱三强”,取意“德、智、体都进步”。 

    1929年,即将从孔德中学毕业的钱三强,读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几本小册子。他对其他不怎么感兴趣,唯独对孙中山提出的“实业救国”情有独钟。于是,他找到父亲:“我想好了,我以后要学工科,将来做一名机电工程师!”他的这一想法自然受到开明父亲的支持。 

    次年秋,17岁的钱三强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理学院录取为预科生。两年后,他考取了清华物理系。为了表示祝贺,钱玄同专门为儿子题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大字。他解释说,一来希望钱三强能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二来希望他能在学习上不断上进,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钱思进说,这幅字自此便被父亲视为座右铭,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相伴了他整整60年。在钱三强去世后,子女们还特意将这四个字刻在了他的墓碑上。自然,这四个字也成了子孙们的人生座右铭。 

    鲍山之脉,家族之根 

    “鲍山者……在湖州之南门外,实为先世六世祖发祥之地,历经五世祖、高祖、曾祖,皆宅居该山,以渔田耕稼为业,逮先祖始为士而离该山而至郡城。故鲍山中至今尚有一钱家浜,先世故墓皆在该浜之中。”钱思进告诉记者,这是祖父钱玄同在50岁生日那天,写给好友周作人的一封思念家乡的信。“家乡确实是个好地方,因工作关系,父亲从未回过浙江湖州(旧亦称吴兴)老家,我们也很少回去。但我们却一天也没有忘记江南那方水土。” 

    据钱思进的堂妹钱祖同回忆,前些年回湖州老家的时候,那边就已经见不到有关钱氏家族的历史痕迹了。不过,即便如此,钱氏子孙却从不忘追根溯源。在钱思进的手上,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吴兴钱氏世系简表》,从吴越王钱镠算起,到钱思进,湖州钱氏家族已经传了整整34代。 

    家谱记载,钱思进的曾祖父钱振常,于同治十年考中进士,和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出自同榜。然而,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他没有得到任何升迁的机会。一怒之下,钱振常辞去官职,辗转回到江南,在江浙的几个书院执起了教鞭。蔡元培就是他在绍兴龙门书院任教时的学生。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钱振常的侧室周氏,为62岁的钱振常生下了次子钱玄同。老来得子,这让钱振常格外兴奋,对幼子的教育也分外严格。钱玄同4岁发蒙,5岁读《诗经》,8岁读《说文解字》,11岁已能当众不漏一字地背出《史记》里的一些篇章。到15岁时,钱玄同已基本接受完中国传统的古典教育,堪称“神童”。 

    钱振常去世后,秉承着“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的家训,钱玄同同父异母的长兄钱恂接过了照顾和教育弟弟的重任。长兄比钱玄同大33岁,早年奔走于张之洞幕下,后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1907年,钱恂担任出使荷兰和意大利的大臣,是晚清著名外交家。其夫人单士厘,裹着小脚随夫走遍世界,写下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中国女子出国游记——《癸卯旅行记》。钱玄同此后留学日本的经费,就是长嫂单士厘提供的。他在日留学时生病,也是长嫂陪伴去医院看病,亲自调药送饭。此事在当时留日学生中,甚至在日本朋友中,被传为佳话。

编辑部的一场争论
寻访钱氏发源地
“继承家学 永守箴规”
国学世家,流芳两岸
“从牛到爱”踏实奋进
留得家风在 不怕闯四方
钱氏家族成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