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寻访钱氏发源地

本刊赴浙江特派记者 李鹭芸 肖 莹 《 环球人物 》(

    《环球人物》记者来到杭州西湖畔的钱王祠时,一场小雨刚刚停歇,草地上挂满露珠,空气格外滋润。 

    平定叛乱 吴越封王 

    据陪同记者的钱镠研究会副秘书长陶福贤介绍,“钱”姓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到了唐宋之际,钱镠建立吴越国,这个家族才进入鼎盛期”。钱镠因此被推崇为吴越钱氏的一世祖,这个占地一万多平米的钱王祠,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的。 

    迈入红色“八字墙”围起的大门,首先吸引记者目光的,是左右两侧两个分表文治和武功的功臣堂。堂内,以石刻壁画的形式,展现了西陵大战、擒董昌、疏浚西湖等8大历史事件,令人如履其境。 

    往里走,是钱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气势的正殿——五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着钱镠约5米高的雕像,其子钱元瓘,其孙钱弘佐、钱弘琮、钱弘俶的塑像围绕两旁,栩栩如生。 

    穿过正殿,记者发现,“钱氏家谱展”正在这里举办。剔透的玻璃展柜中,一本本“饱经沧桑”的家谱、一张张复杂却脉络分明的谱系图,向人们诉说着钱王后世的代代变迁,也将吴越钱氏先祖的出生地指向了临安。 

    记者随即驱车奔赴位于杭州西郊的临安,在城内转了一圈后,才终于在功臣山南麓,靠近省际高速公路的一块平地上,找到了一口约5米深、青砖砌成的古井。圆形的井口外,是八角形石质井圈。如今,在这口井附近,只有一对养蜂的夫妻和他们的几十箱蜜蜂静静地生活着,若不是那块刻着“婆留井”三个字的石碑,估计没人能认出来,这就是当年钱镠出生的地方。 

    相传,公元852年,钱镠呱呱落地,因为面相怪异、声音粗野而被父亲钱宽认定是个“不祥之兆”,险些被投入屋后的井中溺死,幸好阿婆执意不许,这个小生命才得以幸存。钱宽给儿子取乳名婆留,这口井也由此得名。 

    唐朝末年,群雄割据,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为了生计,钱镠小小年纪就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为生计铤而走险。21岁时,他投靠到临安石镜镇将董昌麾下,讨王郢、战黄巢,屡立战功,受到器重。随后,董昌却背叛朝廷,自立为王。钱镠奉命征讨,他虽念及旧情,却不得不以大局为重,率军攻破越州,平息了叛乱。这一役后,钱镠被封为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拥兵两浙(浙东、浙西),并得到唐僖宗钦赐的“金书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面对如此厚爱,钱镠却不敢恃宠而骄,而是劝诫子孙,“不得越逾、永不称帝……” 

    公元902年,唐册封钱镠为越王;五年后,朱温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梁,并册封钱镠为吴越王。虽然手下部将极力建议他拒绝封号,劝其出兵讨伐梁王。但为了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钱镠在众将面前折箭为誓,保证世代归顺中原,保持中华一统,不搞分裂。到梁末,吴越地区正式被加封为吴越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 

    然而,破旧不堪的钱塘江堤岸无法抵御潮水的侵袭,两岸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深受其害。为了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钱镠下令动员境内全部劳力,凿石填江,大规模整修堤岸。没想到,初定塘基时,正碰上8月大潮汛,高涨的潮水使工程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无奈之下,钱镠带领大家筑起了两道防线:先打下几排木桩,直接承受海潮冲击,以减弱潮势,木桩后面,再在木头、竹网中间填上泥土垒成堤坝。就这样,桀骜不驯的钱塘江潮水终于被制服…… 

    钱镠细心治理的结果,使杭州的人口由隋代的15380户增至五代时的“十万余户”,吴越也一跃成为遍地烽烟的五代时期国力最强,也是唯一未受战乱影响的国家。兴奋之余,钱镠借《筑塘疏》感叹:“昔之汪洋浩荡,今成沃壤平原,东南水土长生,亦可以储精气之美,人文之盛。”北宋诗人苏轼也作《表忠观碑》称颂:“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天下……” 

    保境安民 纳土归宋 

    公元932年,钱镠病重。临终前,他含泪告诫儿子钱元瓘:“钱氏子孙要好好守住吴越,忠心侍奉中原王朝,即使其改朝换代,也不能失礼!”不久,钱镠病死在钱塘。遵照其遗愿,他被安葬在临安太庙山上。 

    记者来到太庙山钱王陵的那天,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陵园中显得格外清静,偶尔有慕名前来的游客,撑着雨伞,在钱王的墓碑前驻足。那是一块幽静的所在,献道的两旁,青翠的松柏下,十二尊石羊、石马默默地跪着,守护着主人的陵墓,而钱镠的墓碑,背靠太庙山而立,一对石刻童男女分侍左右,拱手而立。在经历了千余年风雨的洗礼后,墓碑上一长串的称谓,默默地见证主人昔日的辉煌。 

    在钱镠去世后的40余年间,他的子孙正是遵照着先祖的嘱咐,使吴越国变得越来越强盛、富裕。公元978年,感到威胁的宋太宗赵匡胤决定挥师南下,消灭吴越国。为了不让江南子民陷入战乱之苦,当时的吴越王钱弘俶遵照祖父的遗训,自愿捆绑自己的双手入京,以显示愿意称臣、纳土归宋的诚意。心存感激的吴越百姓担心他的安危,却又无能为力,便自发修建了“保俶塔”,保佑钱弘俶平安。没多久,钱弘俶果然平安归来。这座9层实心塔,几经崩毁,几经重建,至今仍挺立在西湖北岸的宝石山山巅。 

    千古一族 枝繁叶茂 

    据史料记载,“钱武肃王(钱镠),妻室六房,有子33人”,他执掌吴越国后,将子嗣分别派往江浙各州充任一方之主,很快在江浙地区繁衍开来。他的第六个儿子钱元曾任苏州刺史,成为如今苏南钱氏支脉的先祖;他的第七个儿子钱元瓘有十个儿子,其中第九子便是钱弘俶。公元990年,钱弘俶的子孙约有3000人奉诏全部从杭州迁到汴京,分散在开封、洛阳、南阳一带;北宋后期,因金兵侵袭,宋王朝被迫南迁,有一部分钱王子嗣回到江南;到了清代,一些钱氏后裔涉足台湾……据1919年前持续修撰的《长乐钱氏宗谱》载,钱氏宗脉在江浙一带就有59支;70多年前编辑的《钱氏家乘》中记载,在国内有据可寻的钱氏宗脉就有100多支。不过,由于篇幅所限,本刊仅能选取其中较有特色的几支进行走访,与读者分享他们的经历。

编辑部的一场争论
寻访钱氏发源地
“继承家学 永守箴规”
国学世家,流芳两岸
“从牛到爱”踏实奋进
留得家风在 不怕闯四方
钱氏家族成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