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社会治理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创新

● 沈正赋 《 新闻战线 》(

    新时代,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利益日益分化和价值观日趋多元,社会生态和社会形态均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潜在风险增加,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再加上网络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敏感地区或社会领域易出现重大舆情事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等社会风险,加强社会治理视域下的舆论引导机制建设与创新至关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治理”(governance),源自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腊语“引领、导航”(steering)一词,原意是控制、引导、操纵,指的是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它隐含着一个政治进程,即在众多不同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认同,以便实施某项计划。①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要求。“社会治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强调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决策论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会议对社会治理理论建设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将社会治理置于国家治理体系这一重要地位;二是实现了由“社会治理体制”向“社会治理体系”的转变;三是增加了“民主协商”“科技支撑”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四是强调重视制度权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五是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概念;六是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七是将社会治理置于国家安全体系的一部分,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政治地位。至此,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进入新境界、达到新高度,实现了质的飞跃。②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新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在“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要求“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重大突发事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新机制、开展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立以内容、技术和管理为依托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传统媒体时代一般是以内容为核心,强调“内容为王”,而新媒体时代内容建设虽依然重要,但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同时被提上议事日程,仅仅强调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媒体融合要求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流程再造、平台优化和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互融互通,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有专家认为,构建中国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三个重心是:“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容新生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全媒体传播的技术新体系;以创新管理为保障,构建全媒体传播的管理新模式。”③传统媒体必须走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把内容、技术、渠道、平台、终端、人才、管理等纳入一体化建设之中,精心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一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机制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完善化、科学化的体系特征,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单一化、模式化的报道机制;另一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诉求催生了新技术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广泛运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也为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提供了新的内容生态、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健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近年来,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和新趋势。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中,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关键是加强总结、研究规律、完善机制。

    一是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和预警机制。制定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预防机制,加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风险源头研判、舆情监测及风险评估,制订科学和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二是完善信息的收集、掌握和发布机制。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信息的收集要及时,动态信息掌握要准确,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变被动为主动,掌控舆论话语权。

    三是完善社会热点引导机制。对于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辟谣和澄清,及时遏制不实、不良信息的扩散与传播,及时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形成合理预期,让舆情和事件朝着理性方向发展。

    四是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协调联动与处置机制。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压实有关方面的事件处置和信息发布主体责任;其次要把解决线上网络舆情问题与解决线下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快速反应、精准调控、积极应对、有效引导,缓和公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切实履行媒体的职能与职责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监督”一词共出现52次,是《决定》高频词之一。④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中,要求“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其中“舆论监督”是六大监督中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舆论监督,实质上就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舆论媒介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新闻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开展舆论监督,一是让社会大众及时、全面地了解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大众的知情权;二是有效消除网络谣言和坊间流言,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三是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职能与职责;四是完善监督制度建设,在社会监督体系中扮演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

    因此,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新闻媒体一要强化监督主体责任,本着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实施积极监督和有效干预;二要坚持原则,做到科学监督、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三要把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现象或问题普遍存在、现阶段有条件能够解决等四个条件作为舆论监督工作的前提。

    建立健全新媒体及其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体系

    网络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无疑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拓展了新的空间,让世界成为一个去边界、去疆域、互通互联的“地球村”,让共通共享成为现实。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社会治理带来新的问题。网络的虚拟化、自由化、极端化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犯罪和网络暴力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在一些社会重大事件发生以后,网络容易成为滋生负面舆情的摇篮,一些不负责任或不怀善意的人伺机煽风点火、制造谣言、蛊惑人心,肆意破坏社会秩序,给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制造障碍。新媒体时代,应树立网络综合治理理念和思维,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服务等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手段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不断提升网络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和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结  语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要求“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⑤这一规定切实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重大突发事件又是网络信息中比较敏感、令人关注的内容,新媒体时代,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理应成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各行为主体加强联动、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委托项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研究”(中宣局室发函[2019]21182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武艳珍

    注释: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70~271页。

    ②陈天祥:《“社会治理”的又一次理论飞跃》,《国家治理》2019年第41期。

    ③赵淑萍、吴炜华、王婧雯:《构建中国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三个重心》,光明日报2019年12月3日。

    ④薛鹏:《〈决定〉中“监督”一词出现52次背后——把监督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http://www.ccdi.gov.cn/toutiao/201911/t20191106_203818.html

    ⑤《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http://news.sxgov.cn/content/2019-12/21/content_9755236.htm

运用 “互联网思维” 拓展新闻传播疆域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媒体使命与调适创新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推进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 “主力军” 战斗力 打好舆论引导 “主动仗”
提升舆论引导水平要明确方向、完善制度
社会治理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