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地方党报增强可读性三法

玄龙镐 《 新闻战线 》(

    新媒体时代,地方党报要着力在权威、专业、深刻、优质上下苦功,这既是传统平面媒体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融媒发展的初心与目标。如何做到读者在哪里,传播就到哪里?地方党报增强读者黏性的途径有哪些?

    党报      亲民     深度     权威

    长期以来,党报“一大二公”的传统价值观,是符合读者群体的主要价值取向和信息需求的。但就地方党报而言,把本地的大事要事说清楚、说透彻,则是提升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大连日报的做法是:聚焦民生热点,多维度切入报道,后发制人深入报道。

    述小事见大爱,关注民生,体现党报的亲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共同来大连居住的直系亲属有近百万人,占全市人口总量的1/7,这一群体,尤其是农民工及其子女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有着怎样的焦虑和诉求,都发生了哪些故事,他们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有哪些——这些不仅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也是焦点问题。

    为更好地回应这些关注,大连日报适时推出《关注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状况》系列调查报道,在发挥党报的公信力、指导性上做足功课。通过观点文章《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质量,衡量城市综合文明程度》,确立一个清晰的观点——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程度,关乎大连的城市品质,关乎大连的软实力评价,更关乎大连的未来发展。透过《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融合度的调查》,许多细节的精准报道体现了党报的行业高度和舆论把控度。

    此系列报道历时3个月,不仅让外来务工人员,也让大连市民对自己、对城市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一位农民工的感受是“大连好人让我学做好人”;一个外来务工团体的爱心集结理由是“城市为我维权主事儿,我为城市出力献爱心”;一位基层干部的思路变化是“对外乡人的管理和服务要一碗水端平”;一位老专家的独特视野是“大连的城市性格决定了对新市民的包容度”。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产品碎片化,受众的阅读需求日趋浅表化,专业权威越来越让位于简洁、快捷。而当新闻报道呈现的仅仅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事实”时,这样的“真相”便是廉价的。一些自媒体无法也无需蹲下身子到一线采访收集新闻,他们通常所做的就是在网上广泛搜集、简单加工、快速发布。在信息消费快餐化的今天,党报应充分重视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独特价值,翔实的背景与历史材料、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多元化的呈现方式,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新闻的厚重感。这些专业化报道带给读者的不仅是真相,更凸显了党报的公信力与话语权。

    多维度报道,心系天下,体现党报的深刻

    地方党报的新闻产品不仅与目标读者群有着天然的地缘关系和情感联系,更是一种价值关联,直接牵动着读者的价值判断,对新闻深度、热度和服务性的要求也更加突出。因此,地方党报在报道时,更应该注重选择信息,注重实用性,使新闻成为市民与报纸互动的情感维系。

    作为“一带一路”连接日韩朝三国的重要节点城市,大连也是唯一被纳入“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北方港口城市。如何发挥重要节点作用?这是本土企业家密切关注和深刻思考的问题。如何解答?2017年8月,大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体验之旅》,报道分4篇:《后贝加尔站:“十八里小站”为中欧班列加速》《中欧班列箱量迅猛增长背后的博弈》《回程班列惠及俄罗斯森工产业 “西伯利亚心脏”跳动更欢快》《每一个忙碌的人都是一条融通的纽带》。

    记者赴俄罗斯实地采访十余天,为大连、辽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些报道也体现出“一带一路”是港口企业发展的效益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和东北对外开放合作之路。

    报道见报后引起较大反响,大连众多进出口企业纷纷搭上中欧班列,将市场拓展到欧洲各国。中欧班列的良好运营效果也让港口企业看到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增强了信心,大连港随后开行了中国唯一一条至中欧斯洛伐克的班列。

    在当下媒介生态环境中,读者信息消费的卷入度一方面表现在对媒介内容的关注度上,要求党报的报道内容应该有一以贯之的内容风格,以至于读者阅读时,可以马上意识到其稿件发布来源;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对媒介机构的忠诚度上。不可否认的是,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生代媒体”更善于揣摩网络受众的心理、提高用户黏性和卷入度。对党报而言,相比于诉诸事实,诉诸价值和态度的新闻报道更能获得信息传播的边际效益。在传统媒体机构矩阵中,那些具有稳定价值观输出的媒体,更能赢得特定读者群体的忠诚。

    多角度切入,后发制人,体现党报的权威

    地方党报在面对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时,流程比较多。如此一来,党报的新闻记者还没出门,网络媒体上已经把这个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反应慢,是党报被新媒体吃定的一个死结。党报发声之前,大部分读者已经对事件或问题形成了潜在共识和认知框架。党报在策划时还要考虑到这一既成的舆论环境和读者的接受心理,不仅要把握事件的客观性,还要在报道中额外地做事实“纠偏”。这种“纠偏”虽说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但它多半是对读者认知的否定,容易使部分读者产生反感。如果做不到位或解释不准确,很容易丧失读者信任。

    2017年8月17日18时40分左右,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火灾。不到半分钟,网络上开始传播——“大连石化今年又爆炸了!”接着就是多个版本的爆炸画面不断上传:厂房在爆炸中坍塌、爆炸的火焰冲向几百米的高空(后来证实其中的一些画面是发生在美国一场爆炸的场景)……一场普通的火灾为何“演变”成一场“爆炸”?

    在情感上,大连人对“中石油爆炸”这个词极其敏感和焦虑。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4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原料油泵发生泄漏,引发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如果当时因扑救不及时而导致储油罐被点燃和爆炸,将造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原油爆炸事故。在随后的7年里,大连又发生了9起规模不等的石化和仓储行业的火灾和爆炸事故,这也成为大连人城市情感中的一个“痛点”。因此,怎样引导舆情,让大众了解真相,迫在眉睫。

    火灾发生后,大连日报立即启动应急反应机制:派两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火速赶赴现场,抢抓一线信息;同时聚合中央厨房和各报端的微信公号,第一时间发布关于火灾的准确新闻——“18时40分左右,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车间原料泵密封失效引发的一场火灾,目前正处于有效扑救当中”。

    接着,赶赴现场的记者不断地上传发自火灾现场的文字与图片,网络上的传言开始减少了,直到21时50分大火被扑灭,这场网络“大战”才结束。这也是大连日报建立中央厨房后的第一次新闻“应急”,规模不大,但引发读者点赞,一些读者感叹“关键时刻还是要看党报”。

    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不仅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姿态,主动放下身段吸引读者阅读,更要进一步发动普通用户参与到媒介内容的日常生产中来。这就需要党报具备凝聚民意和共识的能力。尤其要充分利用好移动客户端,对发生的新闻事件不仅要抢快,更要抢先——抢先发声、抢先植入党报的观点。媒体的任务不仅仅是报道真相,更重要的是让读者接受真相,也就是引导舆论。就地方党报而言,引导力就是磁场,没有磁力是吸引不了读者的。“关键时刻还是要看党报”便是最有力的解释了。

    地方党报不论怎样变革,其传播的核心意义在于影响读者,融合发展的核心也必然是读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必须牢牢把握现代化传媒技术和工具,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打造具有内容聚合能力、精准分发能力的互联网平台;同时,始终以读者为核心,全面提升新闻信息的生产能力,强化内容优势,以内容影响人,增强读者的忠诚度,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作者单位:大连日报)

    责任编辑:武艳珍

以融媒传播力推党报典型宣传
不忘初心、坚守定位,传播主流价值观
五位一体做好扶贫报道
新形势下地方新闻网站如何提升“四力”
舆论监督报道的“民生+”特色分析
“五字诀”锻造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
地方党报增强可读性三法
县级融媒体中心之玉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