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刻画,以改革创新为总则、以报道升级转型为目标,内蒙古日报社强化顶层设计、组织策划,典型宣传辐射范围广、版面规模大、评论力度强。多种媒体一起上,持续时间长、手段多样化、版面语言时尚,增强了吸引力、感染力,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
典型宣传 融合传播 规范运作
近年来,内蒙古日报社积极进行典型宣传报道的组织策划工作。特别是2017年10月以来,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策、采、编、发、评工作,创新典型宣传报道模式和传播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顶层设计、组织策划力争高效化
典型宣传报道往往难以突破“规定动作”的思想束缚,采编人员也普遍存在做官样文章、交差完事的思想。在报道中,语言表达往往主题先行、事例弱化,重综合、少故事。这样的典型宣传报道,读者看不进去,引导力自然不强。
内蒙古日报社强调典型宣传报道既要突出主题,又要彰显个性;既要成为新闻创新的重要抓手,也要成为舆论引导的典范之作,着力在强化组织策划、高效运行上下功夫。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规范运作机制是做好典型宣传报道的关键因素。报社党委明确提出,全体采编人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全社一盘棋,顶层设计、统一策划、融合推进,以汉文版为核心,蒙汉两报齐头并进,纸质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齐头并进,以此提升各媒体的亲和力、感染力。
充分发挥总编辑联席会议、各媒体编委会、部门、骨干记者四级联动策划机制的作用,做到“四个结合”,即年度策划和分阶段策划结合起来,全社整体策划与各媒体策划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策划与新兴媒体策划结合起来,动态报道策划与典型报道策划结合起来,有力地保证了典型宣传报道落到具体策划中,落到精细采编处。
在具体的典型宣传报道中,我们常常采取报道小组制的组织模式:在每一次典型宣传报道活动中,对采访的典型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分组采访,根据各小组采访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深化加工,梳理出一个个主题鲜活的典型宣传报道素材,再由部主任牵头,骨干记者执笔,按时间进度要求,推出了一个个主题突出、内容充实、事例鲜活、语言清新、版式亮丽,引发读者思考、催人奋进的、有内涵看点的典型宣传报道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发挥了典型宣传报道应有的作用。
事实证明,强化顶层设计、组织策划,进行深入透彻采访,精心写作包装,节奏有律刊发,是典型宣传报道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方法。
典型形象、事迹力求精细化
内蒙古日报社的典型宣传注重人物形象和事迹的精细刻画,以改革创新为总则,以尝试典型宣传报道升级转型为目标,开展了辐射范围广、版面规模大、评论力度强、多种媒体一起上、报道持续时间长、报道手段多样化、版面语言时尚化的转型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头条一双眼,头版一张脸。党报的“脸面”向来是端庄严肃的。“亮丽风景线”“砥砺奋进的五年”等典型宣传报道,栏花大气美观,一改老成持重的面孔,变得时尚活泼。版面端庄而不失秀气,严肃而不失活泼。
“事以简为上,话以简为当”。内容的表达上,我们要求记者一定要结合当下民生关切,用简练而有节奏的语言、生动而又典型的事例传播,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群众爱读、产生共鸣的目的,充分发挥典型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我们通过选取群众身边的小人物进行报道,用刻画平凡人物形象来展现不平凡的精神力量,用乡里乡亲的身边人来刻画小人物不同凡响的精神面貌,具有很强的认同度和感染力。《18年,她教会近百个聋儿开口说话》一文,讲述的是一个村里女教师的感人故事。《家中好丈夫 支部好书记》的主人公也是精心挑选的典型人物。81岁的杨学武原是内蒙古轻工业厅退休干部,现在是自治区直属离退办第一党支部书记,他83 岁的老伴患多发性脑梗。18年来,杨学武细心照料她的饮食起居,同时,帮助居民解决大量难题。“一个80多岁的老人,能够做到既照顾好患病的老伴,又干好支部书记的工作,没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是根本做不到的。”
这样的典型宣传报道,提升了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群众的心坎里。
“做好一道题,绉脱两撮眉”。典型宣传报道的标题,都经过反复斟酌,力求精当、精练、精彩。《“疏通管网是个良心活儿,咱不能投机取巧!”》《百年后,把自己捐给人间》等标题都能抓住读者眼球,吸引读者阅读,进而增强传播力、引导力。
报道形式、内容力戒模式化
典型宣传报道,能否让读者关注、领导满意,不仅要做好“规定动作”,而且还要结合“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注重“四个合”,在形式内容和报道模式上,力求创新,有模式但又不模式化,做到主题突出、引导有力、凝聚力量,发挥典型引导人的应有作用。
典型宣传与主题报道相契合。力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体做法是统一设栏目,既有主题报道的动态性、评论性、深度性内容,也有独立的典型报道的人物和事件。2017年全国扶贫日前后,报社集中推出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经验做法和贫困群众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成功案例。各地记者站围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党建扶贫、精神扶贫、社会扶贫和文化扶贫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展开采访报道,每个盟市推出一个地区典型和个人典型。这既是典型宣传报道,又是主题宣传报道,一举两得,形成组合传播效应。
典型宣传与系列报道相结合。从5月初开始,报社开设《庆祝改革开放40年·小康故事》栏目,从一个个故事、人物的经历切入,反映40年来内蒙古现代农牧业、脱贫攻坚、林业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成就。《草原儿女守望相助·建设亮丽内蒙古》系列报道,以“来自大草原的报告”为副题,以《永不停歇再出征 艰苦奋斗再创业》《人民至上写大爱 放歌逐梦新征程》《各族儿女共携手 守望相助幸福长》《选票凝情汇民意 嘱托励志新作为》《雨过天晴云破处 这般颜色作将来》《人民文艺为人民 哪里需要到哪里》为主题,通过经济建设、关注民生、民族团结、生态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典型宣传报道,生动展现内蒙古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重要讲话精神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
典型宣传与评论引导相配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的典型宣传报道中,报社约请相关专家学者,在思想周刊推出一批理论文章,约请社会科学理论界人士,在要闻版推出权威访谈,撰写刊发一批“今日谈”小评论。《向这样的行业标杆看齐》《模范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干部》《点亮核心价值观中的“雷锋”品牌》等,独特精细,极具引导力。在具体的典型宣传报道中,注意在文前配“专家点评”,文后配“采访手记”,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典型宣传与新兴媒体相融合。近年来,每一次典型宣传报道,我们都以“先网后报”的形式推出,都在“两微一端一网”和手机报上同步播发,形成规模化、立体化、全媒化报道格局。典型宣传立体化的报道模式,在广大受众当中产生强烈共鸣。气势恢弘的宣传报道,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极大地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相恒义系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徐峰系该报社《新闻论坛》杂志新闻研究员、内蒙古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冷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