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五位一体做好扶贫报道

慕顺宗 《 新闻战线 》(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的工作,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媒体需要承担政策发布者、经验推介者、问题发现者、舆论纠偏者、加油鼓劲者等五种角色。中国交通报通过日常稿件倾斜、定期版面刊出、重大主题采访、多种介质融合等方式,不断加大交通扶贫报道力度。

    行业媒体     扶贫攻坚     新闻报道

    如今,“十三五”时间过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交卷日子越来越近,而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在全面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需要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岗位攻坚克难、拼搏奋进,新闻媒体尤其不能缺位。

    政策发布者:让政策真正惠及贫困地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各部委根据职责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比如,交通运输部2016年11月发布《“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2017年12月推出《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年印发《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媒体的首要职责就是让各部委出台的《规划》《方案》得到广泛传播,特别是让贫困地区全面了解计划方向、政策走向,引导他们及时做好政策衔接,确保扶贫政策能够真正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

    做好政策发布者,第一要做到“全面”,了解政策出台背景、惠及对象、实施举措、实现目标,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可以通过融媒体手段,形成立体传播之势,让公众对政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二要做到“精准”,政策解读精准,信息传递精准,特别要结合历史政策来做新政策的报道。我国扶贫工作开展时间较长,在不同时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发布新政策的同时,要及时把变化、把最新信息告诉公众;第三要做到“客观”,特别是对于政策的实施过程、预期效果,要进行客观报道,不能在政策发布时就做出盲目判断,夸大预期。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交通扶贫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中国交通报在次日头版,以《“十三五”交通扶贫范围扩至1177个县》为题,报道了“十三五”交通扶贫重要内容。特别突出了政策最新内容,文章在导语部分指出,“除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外,把其余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县和边境县纳入支持范围。”精准报道了新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的覆盖范围。

    经验推介者:发掘典型经验供借鉴学习

    《延川交通助力脱贫摘帽》是2017年12月12日中国交通报头版的一篇通讯。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当地公路建设情况,采访果农、菜农以及延川县委主要负责人,报道了陕西省延川县通过主动对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外畅内联的交通网络,并依托交通来布局当地农业、养殖业、旅游业、制造业,促进产业形成规模,助力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案例。

    像这样的报道,在中国交通报的扶贫类报道中并不少见。挖掘交通扶贫典型经验,展示交通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贡献,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是中国交通报作为行业媒体的又一重要职能,也是行业媒体在扶贫报道中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

    做好典型经验推介者,一要“下得去”。我国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要挖掘扶贫典型经验,记者必须入村串户,与当地老百姓、村干部以及县乡干部面对面交流。只有脚底沾满泥土,才能真正挖掘出脱贫致富的金点子;二要“看得准”。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成为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理念。媒体在挖掘地方典型经验时,也要看得“精准”。一项政策能不能成为供行业借鉴的“金点子”,不光要多方听,更要实地多看,深入了解致贫原因、扶贫举措、脱贫成效。老百姓的精神状态、致富门路、未来打算、业余生活,老人谁来赡养、孩子是否上学、邻里关系如何,村容村貌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需要看的内容。只有看得多了,做出前后分析对比,才能判断出扶贫举措是否有效,能否成为可推广的经验;三要“写得实”。扶贫典型经验报道的文风需要有泥土味儿,需要朴实的故事、朴实的语言、朴实的人物状态。对于扶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既可以有他们绞尽脑汁想、撸起袖子干、百折不挠上的奋斗状态,也可以有对现实悲观、对未来犹豫、对失败失望的消极状态。从贫困到脱贫,本来就是一种与现实、与困难、与自我做斗争的过程。切忌脱离扶贫工作实际,用华丽的辞藻高调地渲染。

    问题发现者:及时发现一线的深层次问题

    “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约瑟夫·普利策的这段话,在新闻传播领域广为流传。在扶贫报道领域,媒体也要承担瞭望者角色,及时发现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给予警告提醒。

    2015年1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某地搞扶贫工作,给贫困村提供了120头母羊。挺好的事,农户们却不买账。原来该地区地处戈壁荒滩,没草没水放不了羊,村子交通不便,养成的羊、剪下的羊毛运不出去,结果这120头“扶贫羊”,被村民吃剩下不到60只。“扶贫羊”变成“餐桌羊”,折射出的是扶贫工作盲目照搬、不切实际拍脑袋的问题。当年1月19日,中国交通报在《交通扶贫》版推出《如何让“扶贫羊”成为“致富羊”》的报道,提出交通扶贫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扶持。

    在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媒体作为问题发现者角色一定不能缺失。特别是行业媒体,熟悉行业发展背景、扶贫政策及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发现问题更专业、更有针对性。

    做好问题发现者,一要立足全局发现问题。及时发现与国家扶贫战略有出入、扶贫理念不相符的问题以及有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线索,确保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整体推进;二要立足长远发现问题。要把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和老百姓长远可持续的生产生活状况相结合,及时发现扶贫工作中急功近利赶进度、不切实际抓突击,脱贫后存在返贫可能的问题;三要立足实际发现问题。及时发现各地出台的政策措施、帮扶办法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作风漂浮一阵风的问题,谨防“扶贫羊”成为“餐桌羊”、数字脱贫现象;四要立足人民立场发现问题。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脱贫攻坚工作有没有问题,体会最真切的是贫困地区老百姓。扶贫报道中要经常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看问题,看老百姓对扶贫政策、扶贫干部的态度好不好,对现在的生产生活满意不满意,对未来发展有没有信心,发现扶贫工作中伤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在全面脱贫攻坚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舆论纠偏者:确保社会理性客观看待扶贫

    纠偏,顾名思义,就是纠正与客观事实有出入的现象。舆论纠偏,就是利用舆论渠道,通过传递真实信息、客观事实、翔实数据,对已经出现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舆论现象进行纠正。

    扶贫工作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也存在对新闻舆论认识不够、信息披露不及时、舆论应对不科学的问题。行业媒体要发挥熟悉行业的优势,及时对不符合实际的舆论现象进行纠偏。除了在单个新闻事件中及时发声之外,更要重视对于扶贫工作的舆论走势进行纠偏,确保社会舆论能够理性客观看待。

    当下,扶贫报道时要注意纠正三种舆论现象:一是“扶贫工作只属于政府的事”。现在有一种现象,认为扶贫只是政府的事儿,导致有些地区出现政府大干快上、群众坐等靠要的现象。媒体报道时要注意把握:扶贫攻坚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下,包括困难地区百姓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小康,也要人人奋斗;二是“脱贫之路一马平川形势大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确实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这并不说明脱贫工作就能够敲锣打鼓完成。行百里路半九十,余下的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媒体在做扶贫报道时,不能把话说得太满,既要报成绩,也要传递攻坚阶段任务依然艰巨的信号,让社会公众对扶贫工作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三是“脱贫之后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全面脱贫,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等于一劳永逸永远小康。媒体在报道时应该告诉公众,跟公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建成之后日常养护比建设更为重要一样,脱贫之后更为持久的生产生活,仍然需要继续保持努力奋斗的状态。不然,随时存在脱贫返贫的可能。

    加油鼓劲者:激发干部群众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一次开会签到,我在旁边盯着,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不识字,结果五六百人中近一半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字都不认识,发放再多的技术资料也不顶用。” 8月13日,中国交通报《交通扶贫》版的一篇报道,写了一位扶贫干部的思考。扶贫进入攻坚期,处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时候,媒体就要充分发挥加油鼓劲、鼓舞士气的作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从2013年开始,中国交通报社启动“小康路 交通情”重大主题宣传,每年对扶贫一线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安排一次集中宣传报道。2015年起,列入交通运输部年度主题宣传工作计划,由交通运输部主办、中国交通报社承办,每年邀请中央主流媒体与中国交通报一起,赴贫困地区开展一次集中采访报道,目前已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7个省(区)进行采访报道,推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扶贫一线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为扶贫工作加油鼓劲,一是要为当地百姓加油鼓劲。群众永远是历史的主角。在扶贫类报道中,媒体要善于发现一批积极主动、踏实肯干,靠自己奋斗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代表,通过先进事迹的报道,树立榜样,让更多的老百姓动起来,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改变贫困面貌;二是要为基层干部群众加油鼓劲。全面脱贫攻坚,必须要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目前在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战着成千上万的扶贫干部,有不少抛家舍业、积劳成疾,甚至牺牲在扶贫岗位上。媒体在报道中,要善于发现典型人物、感人事迹,真实展示扶贫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带领困难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形象,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扶贫干部、支持扶贫干部的良好氛围。

    政策发布者、经验推介者、问题发现者、舆论纠偏者、加油鼓劲者,既是媒体在扶贫工作中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也是全面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赋予媒体人的光荣使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考中,媒体人的答卷也值得期待。

    (作者系中国交通报社编委、公路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冷  梅

以融媒传播力推党报典型宣传
不忘初心、坚守定位,传播主流价值观
五位一体做好扶贫报道
新形势下地方新闻网站如何提升“四力”
舆论监督报道的“民生+”特色分析
“五字诀”锻造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
地方党报增强可读性三法
县级融媒体中心之玉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