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携手共建主流价值的“丝绸之路”

汪晓东 《 新闻战线 》(

    “独行快,众行远” ,作为一个时代课题,融合发展不是一家媒体的事,也不是一国媒体的事。中日韩新闻研讨会作为国际性的媒体交流机制,从200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6届,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化了人文交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三国媒体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融合发展     媒体合作     交流机制

    这是一组流传甚广的照片,第一张拍摄于1916年,一群人倚墙而立,人手一张报纸,正在认真阅读;第二张拍摄于2016年,也是一群人倚墙而立,也在认真阅读,不过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

    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100年过去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并没有改变,但是,信息的载体已经改变,并且这种改变还在继续。互联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推动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对于传播领域而言,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全媒体时代。事实上,互联网改写了媒体的定义,淡化了媒体的边界。一定程度上,人人都是传播者,全球化、全天候、全覆盖的传播已经成为现实。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报道,未来汽车也将成为像手机、平板电脑一样的移动终端,也就是说,人人皆媒体,物物皆信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的媒体形态还会发生我们无法预知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这个问题,媒体人都在思考。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作过这样精彩的论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谁强谁弱、谁先谁后,而是优势叠加、互为补充、彼此借力、此长彼长的关系。不能说谁依附谁,也不能说谁配合谁,这个认识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和强化。

    三个数据

    我想先用三个数据,来说明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第一个数据:97.5%

    这是中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比例。今年1月31日发布的第四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几乎所有网民都用手机上网,甚至有的只用手机上网。这也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关键词:移动化。

    当前,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和移动应用的迅速落地,整个互联网行业正经历着大规模用户迁徙和场景转换,原有传统媒体和PC网站的信息和服务大范围向移动端集中,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个人及组织获取信息、与外界进行交互的主要方式,手机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工具。更为重要的是,移动时代又催生了很多新的需求、新的业态。移动视频直播平台井喷,移动出行、支付及生活服务平台竞争日趋激烈,内容、资本和技术都在角逐手机屏幕这块方寸之地。

    对传统媒体而言,失去移动传播这一阵地,报刊有可能“内刊化”,广播电视的渠道优势也将不复存在。“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传统媒体必须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施移动优先战略。

    第二个数据: 90.7%

    这是中国网民中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获取新闻人群的比例。数据显示,最近半年内,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用户比例高达90.7%,社交媒体已成为中国民众获取新闻最重要的渠道。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二个关键词:社交化。

    社交网络正发展为“连接一切”的生态平台。在中国,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凭借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快、互动功能强、信息消费自主性高等特点,成为网上最重要的内容传播力量,抢占了传统媒体稀缺的注意力资源。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社交网络成为信息和观点的集散地,一大批草根记者、业余新闻工作者成为新闻传播的“新从业者”。一大批微博大V、微信大号等自媒体人,成为信息的整合者、意见的表达者,在舆论场具有不小的话语权,但由于情绪化的表达,也可能加剧舆论的极化。此外,以众包化视频生产为常规机制的“快手”“抖音”“梨视频”等视频平台,赋予每一个全球拍客以“新闻生产者”角色,让普通公众可以轻松采用用户生产内容(UGC)模式来提交视频、传播资讯。这种全员传播和全息传播,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提出了巨大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拿的是“金话筒”。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唱出“好歌”,这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第三个数据:25秒

    这是机器人写作一条新闻稿的时间。去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了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利用机器人技术,只花了25秒,就写出五百余字的快报新闻稿,在地震发生后数十秒内,发送到了各大新闻客户端。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三个关键词:智能化。

    国际知名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企业高德纳(Gartner)咨询公司曾预测,到2018年,20%的商业内容将由机器自动产生,将有超过300万人处于“机器人老板”的领导之下。智能化不仅作用于内容生产,也作用于内容分发。有一家监测机构发布了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数据:在资讯信息分发市场上,算法推送的内容已经超过50%,“算法推荐”成为各大网络信息聚合平台争取用户的卖点。但是,“算法”的背后是“算计”,大量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出现在这些平台上,就是要增加用户的“黏性”,进而实现其经济目的。这对秉持主流价值的传统媒体,同样会造成很大冲击。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一部小说中这样写道:“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处可去。”借用他的话,既然“无处可去”,那就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通过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重塑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提升主流价值的引领力。

    三个“C”

    我想用三个“C”来概括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C”:Content(内容)

    无论在什么时代,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稀缺品。调查显示,2017年超过半数用户对自媒体内容质量感到担忧。“内容为王”,这是一条基本的传播规律。主流媒体应当进一步增强“内容自信”,放大内容优势,通过增加优质内容的供给,在新的媒体格局中实现突围。最近有一部热播的韩剧《迷雾》,剧中的女主播高慧兰为了夺回9点黄金档的新闻主播位置,想尽一切办法邀请到高尔夫冠军凯文李做专访,即便这个凯文李是她曾经抛弃的男友。这个桥段让我很震撼,虽然这只是一部电视剧,但剧中这个故事恐怕不完全是虚构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内容为王”的道理。

    第二个“C”:Creative(创新)

    “内容为王”并不表示可以忽视技术创新。内容和技术,就像车之两轮,两个轮子一起转,车才能向前走。在全媒体条件下,内容只有插上技术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技术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推动融合发展,必须对技术创新保持高度敏感,主动拥抱新技术。正如《华盛顿邮报》老板贝索斯所说,“新闻业务的每一个元素都正在改变,我们没有地图,很难画出路线,需要创新和持续不断的创造实践。”当然,创新不仅仅是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还包括传播的理念、形式、内容、渠道等,是集成创新。

    第三个“C”:Customer(用户)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我们说得最多的是“读者”“受众”,反映的是“我说你听”的传播思维。而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内容则是用户意识。谷歌凭借无可比拟的用户访问量,拿下了每年全球线上广告收入的1/3。脸谱也依靠每月高达14.4亿的活跃用户和超过12亿的移动端活跃用户,每月坐收十多亿美元的广告收入。更重要的是,用户也是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因此,争取更多用户也就成为媒体融合的目标所在。用户意识的关键在于服务,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服务,从而使我们提供的信息能够成为用户的必需品?只有了解用户在哪里,用户要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新闻生产,也才能提高新闻产品的到达率。

    人民日报是中国的第一大报,也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但实际上,现在的人民日报已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一个覆盖7.3亿人的全媒体。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量近2.4亿,微博粉丝量超过1亿,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1800多万,人民日报的各类新媒体发布终端440多个。此外,人民日报在脸书、推特上的账号总粉丝量近5000万,居世界报纸类媒体前列。

    “独行快,众行远”。作为一个时代课题,融合发展不是一家媒体的事,也不是一国媒体的事。中日韩新闻研讨会作为国际性的媒体交流机制,从200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6届,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化了三国人文交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三国的媒体合作空间广阔。

    三个故事

    我想借用三个故事,谈谈对于推进媒体创新合作的建议。

    第一个故事:李白与阿倍仲麻吕

    大家知道,在古代,日本经常派遣大规模使团出访唐朝。这些“遣唐使”,写下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灿烂的一页。阿倍仲麻吕就是遣唐使中的一员,他为中国文化所吸引,还起了个中国名字“晁衡”。他喜欢和中国的文人结交,这其中就包括大诗人李白。后来,阿倍仲麻吕回国的船只在海上遇到风浪,生死未卜。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了一首怀念友人的千古名作《哭晁卿衡》。后来,阿倍仲麻吕历尽千辛万苦回到长安,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望乡》。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中日韩是近邻,中国人常说:“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三国的新闻媒体可以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像中日韩新闻研讨会这样的平台还可以更多,合作交流的深度还可以继续拓展。

    第二个故事:“阿尔法狗”

    2016年3月,“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韩国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以4 ∶ 1获胜;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 ∶ 0获胜。“阿尔法狗”的获胜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不过,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假如让李世石和柯洁或者中日韩三国的顶尖棋手一起来跟“阿尔法狗”对弈,结果会怎样呢?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以技术为支撑,用最好的技术、最新的技术提升传播能力,拓宽报道领域。中日韩三国新闻媒体可以围绕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应用开展联合攻关,一定能产生1+1+1>3的效果。

    第三个故事:两部《丝绸之路》

    5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广泛支持。去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实,早在1980年,中日就合拍过电视片《丝绸之路》,引起很大反响,在日本还掀起一股“丝路”热。2006年3月,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仍由中日双方的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合作拍摄,加入了丝绸之路沿线很多新的考古发现,在技术上采用了超清设备。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中日韩三国的新闻媒体可以多组织一些联合采访活动,这不仅能够拓展我们的报道领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相互了解。比如奥运会,我们就可以开展联合采访。今年初,韩国平昌成功举行了冬奥会,2020年日本东京将举办奥运会,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奥运是三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相信我们可以讲出很多好故事。

    总之,希望三国新闻媒体多沟通、多走动,共同促进三国人民增进理解、扩大交流,携手共建主流价值的“丝绸之路”。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高级编辑,该文是他2018年5月10日在中日韩新闻研讨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武艳珍

携手共建主流价值的“丝绸之路”
新媒体编辑的素质培养
文化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之路
重大主题的短视频报道
如何冲出“塔西佗陷阱”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优化
SoLoMo传播模式下都市报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