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挖掘光阴的故事 记录时代的变迁

● 尤 炼 《 新闻战线 》(

    摘要:一张张在岁月中静静泛黄的照片,记录了家庭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江海晚报精心打造《光阴的故事》专栏,邀约当年人重拍老照片,推出可读性强、图文并茂的报道,以“主流、本土、实用、温暖、好看”为抓手,精心烹制“地方菜”,讲好身边的中国故事。

    关键词:新老照片     家庭变化     时代变迁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嫡孙张绪武与南通原市委书记朱剑超越60年的友谊;抗美援朝老兵龚德、颜怡家庭,家中的新旧两张照片跨越45年,浓浓的亲情不变;时光静静流淌了15年,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季磊回到母校当了一名教练,和启蒙教练张平一起培养未来的“世界冠军”……

    2014年9月至今,江海晚报的精品专栏《光阴的故事》,定期推出一批可读性强、图文并茂的报道。一组组新老照片穿越时空,记录了当事人家庭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该专栏曾荣获2015年度中国晚报优秀专栏奖一等奖。新时期,江海晚报以“主流、本土、实用、温暖、好看”为抓手,精心烹制“地方菜”,讲好身边的中国故事。

    精心策划,多维度寻找报道人物

    “一张张在岁月中静静泛黄的照片,一段段在光阴中悄悄滋长的情感……中秋快到了,重阳亦不远。在这个月圆人团圆的季节里,本报推出《光阴的故事》栏目,诚邀您的参与。您不妨找出几张最有趣的旧照,呼唤身边的亲朋好友,自己实践一下……”

    2014年8月28日,江海晚报编辑部在报纸上刊发了一条“邀约当年人 重拍老照片”陪您回首“光阴的故事”的征集公告。除了公开向广大读者征集报道线索,江海晚报总编室还选定了一位部门主任担任《光阴的故事》栏目牵头人,负责本专栏运作,承担寻找、甄别线索、协调采访等事宜。

    寻找合适的报道人物,呈现主人公在大时代背景下或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平凡幸福的人生,毫无疑问,这是《光阴的故事》栏目成功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易。

    一个新创专栏,要一炮打响,让广大读者和同行认可,开篇之作是重中之重。经过反复讨论、商榷,江海晚报编辑部最终决定采写“一个人成就一座城”的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嫡孙张绪武与南通原市委书记朱剑超越60年的友情,并选派了一名文笔好、经验丰富的记者承担采访任务。

    专栏还推出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季磊和启蒙教练张平的光阴故事,由报社资深体育记者采写。新旧两张照片跨越15年,当年青涩的少年季磊,15年后回到母校当了一名教练,和张平一起培养着未来的“世界冠军”。

    除了地方名人、政要等,《光阴的故事》栏目聚焦了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如:南通徐家兄妹追寻65年前童年记忆,亲情弥足珍贵;如皋三口之家连拍23年全家福,记录时间都去哪了;海军退役军官的浪漫爱情故事,现如今,这对已牵手半个多世纪的老夫妻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找到合适的报道人物,在采集、甄别线索时,就要注意几点:报道的人物类型尽量多样化,避免雷同;尽量找一些时间跨度大、故事性强的线索;采访中力争挖掘到最佳报道点。

    一个“光阴的故事”要在报纸上“落地”,寻找到一张见证时代变迁的老照片,至关重要。如果老照片找不到,就无法在报纸上完美呈现。在一堆老照片中,挑出一张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同样重要。

    新老照片,见证主人公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

    他们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路走来,相濡以沫60载;他们爱国爱党,孝敬父母、珍重亲情,培养了4个好儿女;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并始终牵挂着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2014年9月11日,抗美援朝老兵龚德、颜怡家庭的“光阴的故事”见报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龚德时年85周岁,于1945年3月参加新四军,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曾任解放军报记者编辑、南通市文联主席、江苏作协作家。他的妻子颜怡,时年81周岁,也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是崇川区学田街道“知心奶奶”群体创始人。

    《光阴的故事》栏目启动后不久,72岁的赵宗普老人致电报社新闻热线,“你们新创办的《光阴的故事》栏目反响很好,希望记者来采写、拍摄我们老民兵的故事。”记者随即上门采访。

    1960年4月18日至27日,首届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兵建设的成就,明确提出民兵工作的任务和作用。南通专区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计40人,其中南通市区4人,他们是吴嘉康、王龙飞、赵宗普和袁小洪。

    时光荏苒,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民兵,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赵宗普告诉记者,他与王龙飞、袁小洪一直有联系,唯独与战友吴嘉康失联多年,希望能找到他。报道见报后,知情者致电报社新闻热线,告知吴嘉康已去世近一年,三位老民兵获悉后悲痛不已。

    1962年春节,25岁的王桂林与24岁的马连英,相恋数年后结为夫妇,拍摄了一张结婚照。2015年4月7日,记者为这对已携手走过53个春秋的老夫妻,又拍摄了一张合影。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忆起当年在大同矿务局一起工作、学习的青葱岁月,王桂林、马连英夫妇感慨万千:“激情燃烧的煤海岁月,结下了我们一世情缘。”

    2015年4月8日,《光阴的故事》栏目刊发了王桂林、马连英夫妇的报道,广大读者对二老当年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支持大西北建设,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钦佩不已,为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甜蜜爱情点赞。

    记录精彩,讲好身边的中国故事

    作为南通的主流媒体,挖掘更多打动人心的“光阴故事”,讲好身边的中国故事是江海晚报人的职责所在。

    2015年3月4日,《光阴的故事》栏目刊发了《独眼九旬老军人安享幸福晚年》稿件,报道了时年92周岁王广福老人家的光阴故事。王老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炮火的洗礼,当年他在鲁南军区特务团的一些战友,曾为铁道游击队队员。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一带的一支抗日武装,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中,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王广福说,“铁道游击队曾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2017年是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0周年。改变无数个人和家庭命运、见证时代发展变迁的高考,再次勾起不少亲历者的难忘回忆。2017年6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光阴的故事》栏目刊发了《“我家的光阴故事与高考有关”》稿件,受到不少读者关注。

    文中的主人公周军,40年前参加了在南通县金沙中学的高考统考。那一年,骑岸考生连他在内仅有7人考取大学。2000年,周军的儿子周亦丁参加高考,考分超过一本分数线14分,考取了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周军还期望刚小学毕业的孙子将来也能考取一所名牌大学。

    光阴的流逝,变化的不仅是每一位主人公。广大读者读到一篇篇身边的“光阴故事”,在一张张新老照片的对比中,体会到日新月异的城市大发展,通过照片里的情感记录,唤醒这座城市的情感记忆。

    《光阴的故事》专栏创办至今,得到了不少读者认可,但我们深知,挖掘更多更好的光阴故事,仍有提升空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报道层次,比如可以从南通“八张名片”(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的“经纬度”寻找更多的好线索,聚焦南通各行各业的变迁和老百姓的生活。

    (作者单位:江海晚报要闻部)

    责任编辑:郭潇颖

“德政”与“速邮”
思路“突围”,做好“家常菜”
传统媒体的正向社交化传播
经济报道:从“常闻习见”到“喜闻乐见”
地方台电视文化专题节目的困境及应对
挖掘光阴的故事 记录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