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文字的力量

● 孙林林 郭 书 《 新闻战线 》(

    摘要:电视文化产业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内容所传播、引导的文化、意识形态等会无形中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类电视节目”充分利用了文字的形体之美、读音之美、韵律之美,文字的力量经过电视媒体的包装被放大,电视节目也释放出一种深度美。

    关键词:文化综艺     原创能力     内容定位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用来记录、交流的一种书写符号,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介质,它使得交流能够跨越时空。当下流行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正是充分利用了文字的形体之美、读音之美、韵律之美,让人们通过电视媒介实现交流。《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通过诗词歌赋与古代文人实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观众产生情感和文化共鸣。《朗读者》通过采访和嘉宾的朗读,使得文学片段、诗歌甚至信件从“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倾诉”……文学之美的根源在于人性之美,文字的力量经过电视媒体的包装被放大,电视节目也因此释放出一种深度美。

    文化类电视节目收视概况及社交媒体反响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延续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带领电视观众和移动客户端的观众,重温经典诗词,感受文学之美。节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透过诗词、韵律之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CSM媒介研究71城市收视调查数据显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首播10期收视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平均收视率高达1.77%,单期收视率一直稳定维持在1.5%~2%之间,2月7日第二季总决赛收视率达到2.43%(图1)。

    《中国诗词大会》的分类观众收视表现也较均衡,各类观众的收视率均在1%以上。老年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程度尤其突出,55~64岁观众和65岁以上观众的收视率分别高达2.93%和3.94%,55岁以上观众的集中度更是高于160%(图2)。

    通过融媒体跨屏传播,《中国诗词大会》在新媒体上的关注度持续上升。除去对诗词内容的讨论之外,网友对节目的舞美、音乐、个性化的选手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新媒体组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新媒体上一举成为现象级节目,除了央视各大微信公众号之外,各大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等公众号也不止一次地推送相关文章,关注且肯定节目内容及选手的表现。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类节目模式——“访谈+朗读+轻解析”。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除文字及朗读本身外,朗读嘉宾分享的个人故事赋予这些篇章新的情感甚至价值观,嘉宾访谈中流露出的个人情感、家庭温情、团队责任以及家国情怀使得被朗读的文字更具力量。节目从2017年2月开播到4月中旬共播出8期,其在央视综合频道的平均收视率为1.06%,在央视三套的平均收视率为0.75%(图3)。

    朗读者中既有影视明星又有普通人,既有艺术家、翻译家、作家又有运动员、士兵等,职业身份类别跨度非常之大。但是他们又有着能够打动观众、赋予文字以强大力量的共同之处,正如制片人董卿所讲,“最终打动人心的一定不是光环,而是情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传力点评《朗读者》时说,“做这样一档文化类节目,没有情怀不行……年轻人实际上会喜欢有文化、高品位的节目。需求是有的,但首先电视人要有情怀,才能把一个有品位的东西传达给受众,能够去引导受众提高审美”。节目分类观众中,中老年观众、高中教育程度以上观众的集中度都较高,节目对这些人群的吸引力更强(图4)。 

    董卿在采访中说,新媒体受众对节目的热爱超出了想象。她分享的数据提到,节目播出7期,“阅读突破10万+的公众号文章已经有132篇了;喜马拉雅客户端的收听量是1.79亿次;相关视频全网播放4.97亿次”。

    新浪微博用户对《朗读者》的关注持续上升,关于该栏目的微博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7期节目在新浪微博的相关内容阅读人数累计超过5000万人,阅读次数累计超过4.4亿次。其中3月25日的节目以“眼泪”为主题词,单期阅读人数达到1800万,相关内容阅读次数超过1亿(表1)。

    CSM媒介研究的社交媒体分析系统中《朗读者》的语义分析数据显示,该栏目的用户口碑正面及中立态度占比高于80%。新浪微博用户在提到《朗读者》节目时,关键词中涉及用户态度的用语基本上都是“喜欢” “不错” “好看” “很棒” “期待”等正面态度词语。

    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

    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火爆与央视的大平台有关,那么文化情感类读信节目《见字如面》从一个省级卫视脱颖而出,可见节目创作之精湛。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采用明星声音表演读信件的形式,用私密的信件打开历史节点,让观众领略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从而引发观众产生一种情感共鸣。

    《见字如面》节目在新浪微博的相关内容阅读人数累计接近800万人,阅读次数累计超过1800万次。网络视频数据显示,节目相关视频的点击量超过1.4亿次,单期相关视频点击量更是超过4000万。

    《见字如面》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在严苛的豆瓣网上,有1.3万多人给予评价,其评分稳定在9分,许多网友用“综艺界的清流”来形容节目。

    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举措

    重视内容原创

    这几档成功的电视节目展示了文化综艺节目的原创能力,从源头上重视节目的内容,保证了节目最终的质感。重视内容,是这几档原创节目最大的共同之处。

    《中国诗词大会》出题总体思路是“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选取的诗词时间跨度悠久,从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诗经》到当代政治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几乎每道题都是观众熟悉的诗词,即使模棱两可的,在公布答案之后,观众也会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无疑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题目的主题都紧紧围绕诗词的本体,包括诗句、语义、韵律、作者生平、典故甚至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这保证了作为文化类竞赛节目的专业性;诗歌类别丰富,包含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史诗、咏怀诗等各个类别,诗词主题既有“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又有“忠、孝、廉、耻、勇”的高贵品格,既保证了节目的文学性,又弘扬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朗读者》节目中所选的读本基本都是经典,文学形式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以及书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与嘉宾故事里的国、家、个人情怀相互映衬,产生了叠加效应,充满感染力。比如,蒋雯丽在访谈中分享了她担任艾滋病宣传大使15年的感悟,言语中满是对感染了艾滋病毒孩子们的爱护之情,愿他们如同山谷中的百合勇敢地盛放自己。当时她朗读了林清玄的《百合花开》;前女排冠军赵蕊蕊回忆冠军之路上的坎坷、伤痛,但始终不忘队友之间的友谊、不忘祖国的荣誉,她朗读了毕淑敏的名篇《握紧你的右手》;徐静蕾分享奶奶疼她爱她的平凡故事之后,朗读了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嘉宾分享的故事、董卿或深或浅的访谈以及专家的简短解析,使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熠熠生辉的人性价值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见字如面》更是内容为王的典范。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内容定位精准。梳理了无数书信,从中选取最真实、有意义、观众耳闻过的故事。明星嘉宾的演绎,让这些书信内容以一种类似舞台剧的形式,释放文字的魅力从而打动观众。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予我的友谊。”语句精简但言辞犀利地批评曹禺,但曹禺的回信里“你像个火山,正在突突喷出白热的火岩。我在你身边,是不会变冷的……我终将有所求于你的。你的长信已经一页一页端正地放在照相簿里。现在我可以随时翻。在我疲乏时,在我偶尔失去信心时,我在你的信里看见了火辣辣的词句,它将促我拿起笔再写下去。在我想入歪道,又进入魔道,‘为势位所误’时,我将清醒再写下去!”豁达地接受批评还表态要改正,两人表现出的赤诚人性和友谊让人动容;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对过往两人共同生活的点滴回忆,流露出姐弟之爱,对弟弟参军有惦念但更多的是欣慰和骄傲,爱家人与爱国家的感情杂糅在一起;《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短短几百字,琐碎地问家人安好、问家里要钱、对战争的无奈和担忧、嘱咐媳妇孝顺老人等,还不忘给邻里问好,各种情感充斥其中,让人百感交集……琐碎真实的情感直击观众内心。

    重视并熟练运用新媒体

    互联网崛起之迅猛曾让很多人唱衰电视,但是现在看来,电视行业并没有因此迅速衰落,相反,电视媒介学会了与新媒体和谐相处、互相带动。节目播出前,运用新媒体进行预热,播出过程中与观众互动,播出后推出各种未播花絮、人物访谈等,已经为媒介人员熟练运用。这几档节目也不例外。《中国诗词大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移动客户端,实现实时多屏传播。节目播出同时,电视观众可以通过手机与场上选手同步答题,增加观众的参与感。《见字如面》在黑龙江卫视正式播出之前,曾在腾讯视频播出单曲形式的节目,在口碑上抢占先机,这种创新也是基于对自己节目的信心。这些良性互动体现了融媒体环境下的和谐共存。 

    个性化创新点十足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除了着重文化卖点,也侧重自己独特的文化点,《中国诗词大会》侧重诗词文化,所以适合比赛竞技;《朗读者》侧重文学经典,所以契合朗读;《见字如面》更是精准到侧重个体化交流、略带口语的书信,所以也更适合话剧类演绎;在创作的道路上,这些节目团队各自摸索出一些个性化创新点。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创新赛制模式,选手多元,舞美独具中国元素

    《中国诗词大会》导演在央视内部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的时候讲到,本季节目有2328道真题、创作了12版赛制方案、历经10余轮筛选、设计了15版舞美制作,最后才呈现出播出时的样子。本季节目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赛制模式上寻求创新。除了连诗句、书写关键词、抢答等较为传统的环节,又增设“以一敌百”“飞花令”等创新环节。百人团与参赛选手同步答题,场上选手与百人团是竞技关系,击败多少人得多少分;百人团里答题正确率最高和答题最快的选手有机会上场与选手一争高下;“飞花令”环节,引用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游戏并加以创新,增强了比赛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二是节目中人物元素丰满又灵活。竞赛类节目中,通常是主持人出题,选手答题。该节目大胆突破,主持人董卿集美貌与才华于一体,诗词修养与节目整体风格融为一体。节目邀请的点评嘉宾康震、王立群、郦波和蒙曼老师都是高校文学院教授,在古代文学方面造诣颇高。他们对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谈起古代文人骚客如数家珍,兴致高时能当场吟诗赋词,这极大地提高了节目的趣味性和文学性,缓解了竞赛节目本身的紧张感。而百人团成员多样化,年龄跨度大。导演介绍,节目选手特性囊括了故事型、幽默型、学霸型、职业型、国际型、奇葩型、天才型等,年龄跨度也非常大,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但他们都有一颗深爱诗词的心。

    三是发挥电视媒体优势,创新舞美设计。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突出的优势在于声音、灯光、布景、服装、妆容等多维度舞美设计,节目中的水舞台、超大屏幕、古典音乐,各种山水、荷花、月亮、松竹、牡丹等中国风元素,配合以蓝绿灰白的主色调,营造出浓浓的中国风意境之美,让观众身临其境,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一敌百”环节百人团答题时,大屏幕呈现万箭齐发的视觉效果,让观众隔着屏幕都替选手感到紧张。这些都体现出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专业性。

    《朗读者》创新节目模式,将明星、成功人士和素人一一展示

    节目创新了一种新的文化类节目模式——“访谈+朗读+轻解析”模式。访谈作为《朗读者》的一部分,篇幅大概占到1/3左右,有些访谈更像董卿与好友的谈笑风生,有的访谈会在被访者热泪盈眶、情绪激动时适可而止,这些都离不开董卿作为资深媒体人对节目的把控。所以,虽然访谈时间不短,但是更多的是对嘉宾故事的倾听、对嘉宾感情的点到为止,这样更多的情绪会在朗读文学作品时释放出来,让朗读环节情感饱满。而文学专家的“轻解析”则是对文学作品的客观补充,有利于不熟悉这些文学作品的观众对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有初步了解。

    节目嘉宾大多是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名人,这无疑是收视率的最大保证因素。但同时节目也邀请了一些有故事的普通人,丁一舟和赖敏坚贞的爱情,同桌妈妈陶艳波的母爱等,都让观众在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情感,引发共鸣,真正做到把文本和人物结合为一体,这些才是节目最大的创新之处。

    《见字如面》推出单曲和合集两个版本,先网后台播出

    《见字如面》在成品形式上大胆创新,制作成单曲版本和合集版本两种格式。合集版不只是单曲的简单组合,还请出两位重量级文化嘉宾开辟第二现场坐镇交代书信背景、讲述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单曲形式更适合移动客户端用户收看,精短的节目和移动媒体用户的碎片化时间相契合,可以提升受众的观看体验,从而实现节目播出效果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节目还在官方微信和新浪微博等,用文字把每封信的原文及其背后故事等进行完整呈现。

    播出顺序上也有创新,一般电视台节目都是先在电视台播出,然后在网络上可以收看,但是《见字如面》2016年12月5日先在腾讯视频播出第一集单曲,12月31日才播出电视版本,这也是适应融媒体环境,对于台网联动的一种灵活运用。

    文化类综艺电视节目中兴的思考

    当前,电视仍是主导媒介,电视文化产业也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内容所传播、引导的文化、意识形态等会无形中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尼尔·波兹曼在著名的《娱乐至死》中指出,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会让文化精神枯萎。当下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上有一种消费享乐主义思想、娱乐放松至上的论调,一些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盲目地迎合观众,这无疑是与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相悖的,这种过度娱乐化体现出部分电视人社会责任的淡化。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别具一番社会意义。

    弘扬爱国主义,传递正能量

    《中国诗词大会》从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创意和灵感。康震说,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爱国主义,《中国诗词大会》中诗词的主基调正是爱国、爱家的爱国主义。毛泽东诗词中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爱国情怀,深受节目选手和嘉宾喜爱,其中《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在题目中多次出现;杜甫、辛弃疾、岳飞等的入选诗词也充分诠释了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心怀天下、歌颂亲情友情爱情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朗读者》中的杨利伟和女排名将赵蕊蕊、《见字如面》中萧红的信函等也都透出浓浓的爱国热情。

    这几档节目都在传达积极的正能量,其主导思想、传递的价值导向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因如此,人民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众多官微、官博都给予节目高度评价,主流媒体的热捧无疑会拉动节目在电视、互联网、手机移动端等渠道的关注量,与电视形成良性的互动,进一步扩大传播效应。

    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满足观众文化需求、情感需求

    高质量的文化类电视节目让观众不再只把电视节目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带有了精神文化追求的意味,它们所传达的家国责任、家庭温情都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朗读者》节目中嘉宾个人经历的分享让观众从生命个体角度切实地感同身受,这既满足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弱化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社会教化味道。嘉宾分享人生经历、情感故事,让观众感动于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文学作品一经朗读,无声的文字便在个人故事的背景中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提高电视节目深度,但又需要电视人冷静思考

    近两年诗词、传统文学等类别的电视文化节目日渐增多,原创之外,模仿乃至抄袭之作居多。毫无疑问,表面看来这些节目越多越好,毕竟它们开拓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广度以及深度,但是文化内涵是制胜关键,如果流于粗制滥造,结果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针对这些节目的批评声音也一直存在,比如有批评学者就指出《朗读者》在根本上不是以文学打动观众,而是靠煽情,朗读者的故事喧宾夺主,催人泪下是卖点,文学作品成为点缀。

    其实,文学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文字本身承载了创作者和读者的个人情感,文学之美本身就是人性之美,不能仅仅为了发出标新立异的声音而批评一档高品质的节目。当然,这几档节目的火热,并不代表观众的电视欣赏水平已经提高到某种水准,观众的品味仍然是多样的,只有立于原创、立于内容,才能成以口碑,才能制作出更多的零差评电视节目。

    注:本文涉及的收视数据,除非特别说明,目标观众均为四岁及以上所有电视人口,市场范围为71城市组合。

    (作者孙林林单位: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郭书单位:中央电视台总编室)

    责任编辑:冷  梅

    参考文献:

    ①张楠:《〈朗读者〉成朗读版〈感动中国〉?“故事”遭疑》,扬子晚报2017年3月10日。

    ②王永利:《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耳目一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电时评》2017年第5期。

    ③王永利:《〈朗读者〉:以朗读美文引领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广电时评》2017年第7期。

    ④石平:《从两页策划到一个爆款,董卿讲述〈朗读者〉幕后故事》,《广电时评》2017年第7期。

    ⑤金力维:《〈见字如面〉:用书信打开历史》,《北京晚报》2016年12月8日。

    ⑥扣儿小姐:《〈见字如面〉一档读信节目的真性情》,《广电时评》2017年第3期。

用国际语言和中国范式讲好中国故事
文字的力量
“美丽新疆”的话语建构分析
媒体融合呼唤创新型档案管理人才
媒体融合中的视觉图形传播
地方民间艺术的媒体呈现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