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网络直播推动党报全媒体创新和政府作风建设

——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市政府网络直播为例

● 翟晓林 杨文平 《 新闻战线 》(

    在全媒体时代,直播的点击率可以轻松超过一张报纸的发行量,不掌握直播手段,就失去主动。2月20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市政府做网络直播。此次全媒体传播既体现了政府的作风,也是党报全媒体化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是党报全媒体形象的一次成功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这是对党报创新的重要指示,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坚定地据此进行系列全媒体化创新实践。一次成为全国创举的实践是:2017年2月20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市政府做网络直播。此次全媒体传播既体现了政府的作风,也是党报全媒体化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是党报全媒体形象的一次成功推广。

    事件回放:

    46分钟直播83万人观看

    全媒体立体推送影响最大化

    2月20日是新一届武汉市政府领导班子履职第一天。上午8时10分,长江日报在其今日头条号上开启了一场直播,题为《武汉新一届政府上班第一天 跟长报记者一起去敲市长》(链接:http://ic.snssdk.com/live_talk/wap/share/6388974832108699905?&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内容为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市政府,对办公现场进行直播。

    直播团队得到了市政府的进入许可,但采访对象为随机捕捉,并未提前告知。直播过程中,记者在电梯里偶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办公大楼门口“堵”到两位区长,三位都爽快地接受了直播采访,常务副市长还鼓励直播把政府工作人员都“盯紧一点”。记者还随机敲开一些办公室的门,采访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在忙些什么。

    直播持续46分钟,开始10分钟时由今日头条向武汉全市弹窗推送,至今已有83万观看量,59万人次点赞。

    46分钟的直播只是全媒体传播的一小部分。长江日报集团旗下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的官方微博和头条号、长江网、长江日报APP在直播前后都推送了预告、链接。

    20日13时58分,长江网发文披露直播幕后细节,《长江全媒直播新一届市府 幕后细节快看》上网两小时后,被新华网湖北频道、人民网新闻论坛、凤凰网等媒体第一时间转载。

    20日14时12分,长江日报官方微信推送《直播武汉新一届政府上班第一天,电梯偶遇武汉副市长说了啥》,含图解直播过程、快评,阅读量超过1.9万,这条微信也被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的官方微博和头条号、长江网、长江日报APP转发。

    21日见报的长江日报纸质版以头版大篇幅导读、2版刊发专题组稿的形式进行了报道,除了直播过程再现,还刊发了精选的网络留言、主播手记,评论版刊发社评《主动接受直播体现“行动政府”》。

    全媒体化传播并未就此结束。21日凌晨推送的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固定栏目《早安武汉》上,以主播记者作为封面人物,刊发主播手记,还附上4分44秒的直播剪辑,这条微信的阅读量超过1.3万。

    在直播间里,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上,网友留言热议长江日报的报道形式,热议武汉市政府的工作状态,“一个个敲门,镜头下见真章!”“精神饱满上班去!老百姓要的就是这种实干精神!”

    网络搜索显示,网络直播一市市政府,这是首次。

    舆情观察:

    “正能量”找到新形式

    政府主动接受人民监督成焦点

    对这场直播,网友跟帖留言方向开放,最受关注的还是直播进市政府这一主题。

    有网友留言“第一次看到政府里面什么样子”,评价回避镜头的受访人员“胆小、怕说错话”,表扬接受采访的区长“这个领导可以,没有架子”。

    有人建议记者,“采访下房管局局长吧”“采访一下市长,看看今年有什么惠民政策”,关心武汉时政热点话题“长江新城定到哪里了”。

    网友留言中少见对直播真实性的质疑。这应该是因为,面对镜头,有工作人员别扭紧张,镜头如实反映;也有行色匆匆来上班开会的市区领导,被主播在电梯里碰到、在会场门口堵到而接受采访,呈现出的是人之常情、工作常态。

    有外地网友留言问,“广东怎么没有这样的直播呢?还没有看见过?”“为什么我们海南没有这样直播”“淮南市政府有直播吗”“到我们大安徽采访下看看”。

    媒体关注更集中在政府作风建设的新方式上。

    2月23日,人民日报5 版刊登评论《这样的“围观”多些好》说:“镜头扫过,政府人员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甚至办公设施、穿衣戴帽,都一览无余。有没有在认真做事,八项规定落实得如何,群众都会看在眼里,做出评判。不怕亮相,不怕出丑,就不仅仅是欢迎监督的姿态,而是真正把监督作为推动作风改进的抓手,将作风建设的效果不遮不掩向人民交账。”“把媒体请进来,把政府的工作现场晒在网上,让媒体盯紧,让网民围观,就是政府主动走近群众、接受人民监督的新颖尝试。”

    这篇评论被新华网、人民网、环球网、光明网、央广网、凤凰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

    此外,2月23日,中国网发表评论《不妨为媒体直播政府办公现场来点掌声》说:“将政府大院日常工作的‘缩影’原汁原味地展现,借助镜头邀请老百姓‘围观’的诚意十足,透过记者随机捕捉的‘画面’,民意可以‘评分’,这种创新的监督方式,互动性更佳,覆盖面更广,真实性更强”。

    2月22日,荆楚网刊发评论《媒体直播亮出“行动政府”新作风》称:“主动接受媒体直播,是政府走‘网上群众路线’的新载体,既是对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的鞭策,又是加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新方式。”

    2月24日,九派新闻客户端发表文章《武汉哪儿来的底气,敢让媒体直播政府大院儿?》,文中透露,根据微舆情数据结果显示,从20日开始直播到24日12时,热度值为2207682。

    成败之思:

    发挥党报大报优势

    要尊重时代规律技术革新

    长江日报从2016年10月开始做直播,最初只在房产栏目《马哥说房》进行尝试,形式为记者坐在直播间里说。12月,户外直播开始发力,到2017年2月底已经做了50场直播。

    几个月的直播尝试中,进市政府这次不算最爆款,点击数排第三——排前两位的分别是2017年1月21日深夜进行的直播《武汉一次性爆破闹市区19栋楼,全国首次史上最难!》和2017年2月4日进行的作风探访直播《脸难看事难办?长报记者实探政务中心体验“办证”》,前者观看量300多万,后者的观看量99万多。

    从直播的技术水平和实现效果来看,这次直播还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也需要借此更深刻地认识传播规律。

    从纸到网 直播成常态势在必行

    没有传播力,媒体的影响力就是零。党报的声音要传得远、影响更多人,不能闭门造车想象,必须考虑到新的传播技术及年轻一代受众对象。

    以1998年新浪网成立始,近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显示出这样的特征:从单向被动接受信息的门户时代(1998年新浪网成立)-互动、参与的用户生成内容时代(2001年维基百科成立)-网络靠近现实的社交网络(2009年新浪微博创建)-随身资讯的移动时代(2013年客户端元年)-深度连接、随时获取的直播大战(2016移动直播元年),网络用户日益强势。2016年新浪微博盘点,许多大V通过四种方式积累和保有粉丝活跃度:文本、图片、短视频和直播。

    在全媒体时代,一次直播的点击率可以轻松超过一张报纸的发行量,不掌握直播手段,就失去主动。

    要持续发挥党报、大报的传统优势

    党报在传播形式上面临的问题,与政府在作风建设、与群众沟通时面临的问题是类似的,都需要形式创新。

    反推武汉市政府需求,网络直播首次试水,势必需要有政治素养、高信任度的采访者来进行合作。这正是党报不可取代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政治生活仍是关注焦点,但与之匹配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还有待开掘。党报在全媒体实践中走出的每一步,都来自传统优势的发掘和发扬光大。这些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政务资源与政治素养

    组织化生产能力

    专业记者

    品牌美誉度

    这场直播切合长江日报的优势,对应武汉市新一届政府开年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监督公共权力之需。以往通过读者来信、来电等实现的反馈,现在变成群体性的即时互动,媒体、政府能同步监测舆情,更好地掌握工作主动权。直播中涉及的四方:媒体、政府、受众与直播平台都有所得。

    党报全媒体化进程与政府迎接全媒体化的进程,可以互相促进,实现共赢。

    网络直播需要颠覆式成长

    直播对意识、技术、生产流程都提出新的挑战。从标题制作、队伍配置、平台选择等方面,党报都需要颠覆式成长。

    以标题制作为例。此次直播,策划小组最初提出的标题是“武汉新一届市政府班子上班第一天,跟长报记者敲市长的门听他的小目标”。

    今日头条的编辑建议,“小目标”这个词不吸引人,建议去掉。后经党政新闻部斟酌,又去掉了让句式显得累赘的“班子”二字。标题最终改成“武汉新一届市政府上班第一天,跟长报记者一起去敲市长门”,精短很多,强调了突破性和悬念。

    直播预告需要一张封图,长报新媒体编辑问,用一张武汉市代表性的建筑或者风景做封图怎么样,今日头条编辑建议,人的图片会比较好,可用记者敲门图、突出是谁的办公室门牌或者市长接受采访图。因直播前这些图片无法拍到,最后折中用了一张记者在市政府门口拿着话筒的工作照。

    直播出镜记者选择了一位非党政战线女性记者,30出头,笑容甜美。她对市区领导的形象、分工不熟悉,这使直播中的偶遇采访能够取信于观众,但同时也带来问题:因为不熟悉领导,也因为性格柔和,直播中错过了一些采访机会,网友评价其“是新手”“没做好准备”“不够犀利”。

    再如对直播平台的选择,长江日报近期直播多选择今日头条,其新闻属性较强,平台受众广。其不足是,与斗鱼这类直播平台相比,记者直播时不易看到网友实时留言,难以互动。

    经过几十次实践,长江日报对自己的网络直播定位已经相对明确:网络直播不是电视直播,亲民性、互动性是两者最大区别。

    网络直播进入门槛低,互动性强,发酵快。记者做网络直播的优势是能集中围绕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推进,主题鲜明,结构完整。劣势主要在于还没有养成互动习惯,对跟评心理承受力不足。

    同时,直播记者还需要承担稿件写作,工作量极大。这对团队人数控制、配置方式也提出一些挑战。

    这次全媒体化尝试,有得有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报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占领新阵地的探索也永远在路上。

    (作者分别系长江日报编务部、党政新闻部负责人)

    责任编辑:祝晓虎

融媒背景下内容生产的五种操作路径
构筑最牢固的基层舆论堡垒
以重大主题报道助力新闻创新
以网络直播推动党报全媒体创新和政府作风建设
广播电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变革和创新
人文·深度·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