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融媒背景下内容生产的五种操作路径

● 李仁国 《 新闻战线 》(

    浙报集团媒体融合大矩阵中的各个媒体单元,在“中央厨房”的生产机制下,通过流程创新,与其他媒体协作发声,既融为一体,又能体现其个性特质。

    今年1月,刘奇葆同志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重点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以“中央厨房”即融媒体中心建设为龙头,创新媒体内部组织结构,构建新型采编发网络。

    2014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就开始积极探索,把核心圈媒体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PC端、浙江在线手机网以及微信、微博矩阵,整合一体,统分结合。2016年11月,浙报集团加大融合力度, 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积极推进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和浙江新闻客户端的深度融合,以“大编辑中心+垂直采编部门”模式,打造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传播技能的“新军”,初步形成了“三圈环流、三端融合”,具有浙报特点的媒体融合之路。这次融合,以“中央厨房”,即浙报集团的媒立方建设为中心,对原有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全面重构,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融合”的工作格局。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融合的格局,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平台、编辑平台、发布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这个格局本身,也必须从统分结合的操作层面上,进行机制性的丰富完善与创新。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选择,既满足各个媒体内容生产和发布的需求,又能发挥不同媒体的特性,避免同质化。

    路径一:一次采访,分端写稿、多端发布

    新闻生产,离不开现场。媒体个性不同,现场采访的要求也不一样。但在许多重大的新闻事件中,受条件所限,媒体只能争取到有限的现场采访名额;或者在突发新闻现场,可能只有个别记者在场,这就需要在现场的记者,是一个全媒体记者。

    2014年7月5日,正值周六,浙江在线记者获知杭州公交车着火线索,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事发后1小时即发出配图快讯《杭州西湖边K7路公交车爆燃 多人被送往医院》。接着,记者敏锐捕捉到杭州市民英勇救人的新闻点,多角度成稿,3篇稿子从几个端口发出。后方编辑则推出原创评论《烈火下,凡人善举铸杭州力量》,并迅速策划、举办了“凡人善举铸就杭州力量”线下座谈会,讨论“如果延续‘杭州力量’”、“杭州城市文明如何进一步彰显”等话题。在整个突发新闻的处置中,前方记者利用现场优势,为各端口写稿,发出符合不同媒体要求的新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路径二:一次采写,多端编辑、分端发布

    在日常的新闻生产中,媒体记者通常是完成采访写作后,就发往统一的供稿平台。除非有特别需要,一般不会就同一题材写几篇稿子,有时时间也不允许这样做。这就需要借助各端编辑的力量,按照自己所在媒体特性和调性进行编辑,形成不同风格的新闻报道。

    2016年9月28日傍晚,丽水遂昌苏村发生山体滑坡,部分民房被冲毁,多人被埋。集团监测到消息后,迅速成立前后方指挥部,抽调力量组建全媒体采编团队,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实现全媒体采编、24小时滚动发布。从灾害发生到10月25日结束救援,长达28天时间里,前方记者将视频、图片、文字,以最快速度发至供稿平台,后方编辑根据自身媒体特点,完成相关背景的收集与整合,与记者来稿一起同步编发。浙江日报刊发各类图文报道50余篇,以通讯、综述等形式深度报道救援现场动人细节;浙江在线充分发挥短、平、快的网络特点,持续、滚动、大容量传递救援现场最新消息,真实再现灾情发生后各级救援力量连续开展生死救援的感人场景,仅救援前4天就发布原创稿件30余篇,被人民网、新华网、澎湃、凤凰网、网易、腾讯等全国数百家媒体转载;浙江新闻客户端则集纳各媒体刊发的报道,持续发布救援最新动态。

    路径三:一次策划,多端跟进、差异表达

    在独家新闻越来越稀缺的今天,策划和创意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遇到重要节点或重大主题时,统一策划,分端实施,不仅可以增强传播效果,也能充分发挥媒体矩阵中不同媒体的特长。

    2016年9月,20国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这场被称为中国最重要“主场外交”的国际盛会,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G20杭州峰会召开前,浙江在线率先独家策划推出《Hi·浙江——驻华使节访谈》系列报道,对20国集团驻华大使、总领事等高级驻华官员和欧盟驻华大使进行面对面专访,围绕峰会 “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主题,从经济贸易、互联网合作、“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旅游协同发展等方面展开,多角度解读G20与全球经济振兴中的中国力量,讲述浙江与G20成员国之间合作交流的精彩故事。自2016年6月27日起,陆续刊发俄罗斯驻沪总领事、英国驻沪总领事、阿根廷驻华大使、墨西哥驻华总领事、德国驻沪总领事、印度驻沪总领事、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南非驻沪总领事、韩国驻沪总领事等13个G20成员国驻华大使、总领事的专访报道。

    整组报道以“全媒体”为总基调,实现“文字、图片、视频、新媒体”立体式报道,同步在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发力,实现融媒体立体式呈现。为了便于传播阅读,每个专访都独立成篇,第一时间在浙江在线上为每一期专访制作小专题,不仅包括专访内容,还对受访人物进行介绍,且配有该国风土人情的概括;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则充分利用H5等新媒体方式进行配套传播;专访内容第二天在浙江日报上刊发进行二次传播,由于版面篇幅有限,报纸内容会进行精编,提炼精彩观点,同时,还配有二维码,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视频观看。

    从策划到完成耗时近4个月,投入采编力量超过40人,调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记者,累计发稿超过4万余字,视频时长近10小时,达到了新闻传播的N次方效果,为G20杭州峰会的新闻宣传添彩添亮。

    路径四:一次设计,多端取用、同步推出

    互联网产品,往往综合了音视频及动画等多种效果,不但对创意要求高,对技术的要求也大大增加。近年来,H5是最有裂变传播效应的新闻产品,也成为各媒体争相展示创意的途径之一。

    2016年浙江两会期间,H5产品《2016年浙江人的生活将有哪些变化》,综合了文字精要、数据可视化、现场图片、专有名词解释等四个板块的内容,以智能手机界面为载体,将政府工作报告分成18个应用程序进行呈现,每一项应用程序都可以直接分享至社交平台。从用户的反馈来看,该产品非常接地气,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同步推出后,网友纷纷转发。

    路径五:一次活动,多端参与、分工合作

    组织策划活动是新闻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丰富新闻内容、增加新闻互动、烘托新闻氛围都有重要作用。融合条件下,一次活动,多媒体可以一起策划,各有侧重,分工合作。

    “最美浙江人——青春领袖”评选活动如今已成为浙江青年的一项品牌活动。活动旨在评选35周岁以下浙江籍(或在浙工作、生活、居住)的优秀青年。活动开始前,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江在线等同时发布活动启动信息;公众投票阶段,浙江在线制作候选人介绍专属网络专题页面、H5页面以及微信投票页面;在颁奖晚会中,通过微信提问渠道实现网友与当选者互动互通。通过这些手段,强化“最美浙江人——青春领袖”评选活动一以贯之的互联网属性,得到了以年轻群体为代表的网民的高度关注。以公众投票环节中的微信投票为例,每届评比,平均有超过4万人次的网友参与投票。

    此外,作为活动的高潮,颁奖典礼格外引人注目。典礼依托浙报集团多媒体平台,通过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官方微信等进行视频、图文直播。通过发挥不同媒介的特性,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浙江传媒研究院院长,红旗出版社社长、总经理)

    责任编辑:冷  梅

融媒背景下内容生产的五种操作路径
构筑最牢固的基层舆论堡垒
以重大主题报道助力新闻创新
以网络直播推动党报全媒体创新和政府作风建设
广播电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变革和创新
人文·深度·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