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次融媒体矩阵的协同作战演练

● 颜 芳 《 新闻战线 》(

    摘要:会议报道是党政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实例,从策划、内容供给等角度阐述如何创新会议报道。实践证明,各种媒体形态分工协作,以自身的优势参与融媒体传播,会议报道能够做出不同的“味道”。

    关键词:会议报道     融媒体传播     媒体矩阵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国文化产业增势明显,江苏尤其突出,文化产业综合指数省域第一,成为愈来愈不可忽视的经济新动能。江苏省“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2016年11月11日,江苏首次召开全省文化产业推进会。这次大会堪称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出台了4个政策文件,涉及17个省级机构,在国内首次在政策上明确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首次明确文化企业纳入高科技企业认定。江苏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认为,这次会议成功与否,20%由会议本身决定,80%取决于会议的传播。而召开当日恰逢“双十一”电商狂欢节,会议新闻很容易被铺天盖地的电商报道掩盖得无声无息。

    效应:传播“跑得”比红头文件更快

    当天下午五点多会议结束后不久,牵头召开会议的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负责人即接到若干电话,有的询问哪里能获取会议讲话和全套政策文件;有的咨询当地有无条件申请创建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还有政府部门领导请教如何做到让朋友圈刷会议消息……

    会议结束没有几天,就有多家外地单位和机构来函来电希望前来考察江苏文化产业及产业政策,还有数家中央级新闻媒体联系采访江苏文化产业。

    上述种种,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尚属罕见。有关文化产业新政的红头文件还未抵达各单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号和相关政策内容已被广为传播,会议及政策效应得到放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有关这次会议的报道达到40余篇,阅读量达20万次(不包括二次传播量)。在传统纸媒刊发报道近20篇,两个电视频道分别播出消息,播出时长共3分多钟。

    推进会召开后不久,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还被写入中宣部舆情局信息上呈中央领导,标题为“江苏释放政策红利  大力扶持文化产业”。上级主管部门不仅关注到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具意味的是,信息报送公文中采用了新闻化的语言,机关公文话语体系和传播话语体系出现高度重合,此次会议传播已在某种程度上打通两个话语体系。

    会议报道传播受到党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其后的一项活动中,相关领导要求复制文化产业推进会的传播模式。会议报道改革走向深入,势必引导舆论格局发生变化。

    策划:分工协作的融媒传播矩阵

    以往的会议报道,宣传只是会务当中的一小部分,会前宣传部门发通知,会后相关媒体发个会议消息了事。此次会议,在先期传播策划上下足了功夫。

    在会议召开前十天,江苏省委宣传部分管部长、产业处和新闻处负责人即组织相关媒体策划报道。在传媒渠道上,着眼于构建融媒体矩阵。传统媒体包括中央级媒体(光明日报),省级党报(新华日报)、都市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电视台;新媒体包括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和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内又分中央级媒体、地方党政、兄弟地区媒体、都市报、文化产业行业等不同性质的公众号,如最江苏、交汇点、荔枝新闻、富贵门、南京发布、ZAKER南京客户端、文化产业评论、创意南京、南京创意设计中心、南京文化金融等。网站有人民网、中国江苏网、荔枝网。

    对一次会议报道如此大张旗鼓,并非出于贪大求全,而是由传播目的所致。此次会议有三大传播目的:一是呈现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让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广为人知,营造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宣传文化产业中的优秀人物、优秀从业者以及新业态;三是宣传文化产业新政,尽可能覆盖200万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传统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营造舆论氛围的主渠道。在抓住传统媒体的同时,大力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新媒体矩阵中摆在首位的是传播力较强的地方微信公众号,并加入了行业新媒体,以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提高信息的抵达度和传播的精准性。

    从传播渠道看,参加媒体较为齐整,打通纸媒、PC端、移动客户端,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传播架势。但真正意义上的融媒体传播,并非仅指渠道上的融合。媒体渠道间要真正实现相互协作与共融,更重要的检验是新闻产品的生产是否更高效。要实现这点,不同类型的媒体人之间要在报道运作全程中实现融合。这次会议报道可具备中央厨房的意味,即纸媒新华日报、新媒体《南京发布》作为供料主体,其素材供其他媒体根据各自需求加工采用。《南京发布》向其他媒体提供大量的图片和素材。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富贵门》刊发的《江苏只是“工业第一大省”?它的这个产业同样令人咋舌》以及其他行业媒体的主体稿件,素材就来自新华日报。

    会议宣传同样要注重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次会议传播并非局限于会议本身,而是围绕会议,针对三大传播目的,延伸拓展报道内容。报道材料在会议召开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传播内容拓展到整个江苏文化产业,传播时序有意识引导,分起势造氛围、传播高潮两大阶段。在会议召开前一天和当天,为造势阶段,结合第三届紫金奖颁奖大力宣传江苏创意和文化产业的成就和活力。

    内容:把稳基调营造传播大格局

    在融媒体传播中,参与媒体众多,各自定位不同,在以吸引读者为第一需求的新媒体传播中,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出现传播的碎片化。通过确定宣传基调,把关主打稿,权威解读这几种方式,文化产业推进会的宣传活泼热闹中有定力,内容纷呈中有大格局。

    首先,紧扣发展大势。文化产业是当前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发展亮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文化产业本身的转型升级;二是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催化剂,渗透在各行各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以这样的视角来看待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关报道拉开了历史的纵深感,视野开阔。如新华日报的《江苏文化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的《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经济增长新支点》,扬子晚报的《江苏文化产业:从软实力走向生产力》,这几篇报道视野开阔,标题凝练,表现力强,直接呈现了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局大势。

    其次,注重议题设置。为传播定调,引领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向。在操作上,主打素材的供给为传播方向不偏离提供了保障。新华日报的稿件刊发之前作为共享材料,成为各家素材脚本,有的稿件标题直接来自供给素材,有的报道的核心内容照搬素材,有的文章关键表述源自素材。中央厨房似的运作模式,不仅实现素材共享,也为媒体人思维和逻辑的碰撞与融合提供了平台,各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主题各显其能,做到百舸争流,又不偏离主航道。

    在传播内容上,注重让受众有感,贯穿在整个报道活动中。先期对全省文化产业的扫描以及政策解读全部以事例说话,从现实问题切入。新媒体尤其注重选择传播力强的事例,《厉害了,原来这些东西都是MADE IN JIANGSU啊》,介绍了2011年英国威廉王子大婚礼内衣、2014年的北京APEC峰会服装、杭州G20峰会上的国礼,均出自江苏的一家丝绸公司;还有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全国200多家报纸及中央红头文件油墨来自江苏的企业。不仅新媒体的报道,传统党媒报道也均以事例为主体材料,选择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材料,让受众有感。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的会议报道创新,要适应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变化,适应不同的载体特点及受众期待,做好自己,重视内容的特色化生产与传播,而不能简单地彼此搬运复制。

    (作者系新华日报记者通联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武艳珍

舞好“指挥棒”
融合时代图片的生产与传播
融媒时代地方党报应对挑战“五要”
一次融媒体矩阵的协同作战演练
回应舆论热点 唱响主流声音
全媒体时代报纸体育新闻的生存之道